浅谈《朱泥兰亭壶》的古雅之美
2022-04-25夏箐
夏 箐
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为紫砂壶艺术三大类型,三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所长,其中最能代表紫砂壶艺术气质的无疑是光器,一身光洁、素雅是紫砂壶艺术素朴之心与精湛之心的集中体现。此件《朱泥兰亭壶》便是一件出色的光器作品,其泥料色彩经典,造型简约、精巧,但却能凭借独特的气质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紫砂壶艺术的个性展现从不仅仅依靠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还是其中的精神,在摒弃浮华之后所留下的精美才是属于紫砂壶艺术的完美。
一、“朱泥”的“古味”
根据紫砂泥烧制后的颜色划分,有紫泥、红泥、段泥、清灰泥等多种类型,其中红泥是非常受人们喜欢的一种,不仅性能较好,还符合中国人的色彩审美偏好,而朱泥更是红泥中的精品,含铁量极高,烧制后呈纯正的朱红色,颇有古味,高贵、艳丽之中,有儒雅、大气的韵味,堪称紫砂壶艺术的经典之色。
此壶通身红润鲜亮,泥料色彩饱满,无需明亮光线的加持依然能十分显眼,任何时候都能带给人温暖,在众壶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目光为它停留。为了强调出朱泥色彩的独特性,创作者将壶面进行了细致的打磨处理,明亮的光泽更使泥料如同鲜嫩欲滴的红花一般,与此同时,泥料特有的细密纹理也显现出来了,所以创作者对作品精致程度的追求是建立在尊重泥料个性的基础上的。通过泥料,作品有了浓厚的“古味”,完美展示了朱泥的特征和作品的工艺水准。
二、造型的“静雅”
此壶的造型可用沉静与优雅二字来概括,作为光器,作品所注重的是展现紫砂壶最基本的工艺特征与价值,还有创作主体与受众之间心绪的沟通。此壶虽然小巧精致,气韵与气质所流露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自信与自尊,给人的感觉是沉稳与大气,让人倍感安心和踏实,对紫砂壶艺术的古雅之美也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壶身为椭圆形,像是一枚鹅卵形状的红色宝石,筒身的弧度明显但不张扬,上下变化的节奏均匀,勾勒出饱满的壶腹,呈现出紫砂壶圆器最鲜明的珠圆玉润的特征。壶身上下的收敛能够很好地保证作品呈现出优雅感与精致感,这便是紫砂壶圆器的独特智慧,一切的力量均在那游刃有余的弧线之中。
壶盖为圆帽型,边缘较平,顶面饱满圆润,壶盖边缘与壶身之间形成了一个“阴影”空间,在光线的配合下凸显出作品的结构感。壶盖中央镶嵌着圆珠壶钮,最简约也最精致。壶钮、壶盖与壶身均匀圆形结构的变形,各有特色,组合起来又相当和谐,同出一源,各表精巧。
线条流畅的二弯流舒展、柔婉,最精妙的还是转折部分的处理,虽然形成的是直角,但转角圆润,与作品整体的气质相统一。壶嘴前端又有明显的转折,可保证出水的顺畅,当水流自此流出时更能衬托出壶嘴线条的优美。大大的耳状环形端把线条纤细,与壶嘴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承担着整个壶体连同茶水重量的部分,线条纤细的把手看上去似乎有些“不自量力”,但这也正是作品最精妙的部分,创作者所利用的是作品各结构之间的巧妙配合,体现了紫砂壶创作中的理性精神,在壶中的每一个面、每一条线之中都充满着工艺智慧。
此壶的造型是比较传统的,创作者所运用的都是紫砂壶艺术中最常见的结构,但经过巧妙的变形和组合后便呈现出艺术个性,且将紫砂壶艺术的那份优雅、大气,那工艺的分寸感展现得十分完美。
三、作品的文化价值
此壶的命名中有“兰亭”二字,是对作品文化感的强调。“兰亭”二字出自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兰亭集序》,不仅代表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了独特的中国人文精神。此壶中虽未有一字,但却能引发人们的联想,那《兰亭集序》一瞬间便可跃然“壶”上。在每一个人的眼中,文字的字体、排布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此壶最后的一个创作环节是由欣赏者来完成的,看似简单的作品实际上是“千人千面”,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来欣赏此壶,也能有不同的审美体验。文化价值始终是紫砂壶创作关注的重点,如果说泥料及一系列传统工艺代表的是“古”,那么文化则是构成作品“雅”的关键,如此一来才能展现此壶的古雅之美。
结语:《朱泥兰亭壶》古雅、大气,展现了紫砂壶光器的精湛工艺和独特气质。本文从作品的艺术外形入手,分析了其艺术特征,再结合文化价值阐述了作品的古雅之美。光器提示了紫砂壶创作者应坚守的“初心”,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重视文化价值,紫砂壶艺术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