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与中国古代传说
——谈《湘妃竹》的创作渊源

2022-04-25胡毛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竹节茶杯茶壶

胡毛亚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之文化,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中即有关于茶的记载。虽然《神农本草经》非为神农所作,乃汉人之伪托,但是也反映了茶在汉代已经颇具规模。加之《尔雅》、司马相如《凡将篇》及扬雄《方言》等均有与茶相关的释义,可知茶文化在汉代便流行开来。与茶文化的历史悠久不同,茶壶这一工艺品出现较晚,唐代陆羽《茶经》记载的茶之二十四器并无现代意义上的茶壶。而茶壶中的精品紫砂壶,据文献记载则迟至明代才出现。虽然出现较晚,但紫砂壶这种工艺精品无疑为我国茶文化增加了绚烂的色彩。此外,紫砂壶在制作时常加入中国传统元素,使其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相得益彰。此件《湘妃竹》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感染力。

此壶命名为“湘妃竹”,顾名思义,即取湘妃泣竹之意。湘妃,传说为上古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后二人嫁给帝舜为妃。根据晋张华《博物志》及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成为竹上之斑纹,二妃死为湘水神,故名湘妃。该壶外观设计精到,很好地诠释了紫砂壶设计的整体意蕴。

首先,该壶与我们所见的其他单个的紫砂壶不同,《湘妃竹》采用了套装式设计,该套装由一个茶壶和两个茶杯组成。众所周知,茶壶无法与茶杯分离,两者缺一即无法实现其喝茶的功用。平常的紫砂壶设计过于强调茶壶,而忽略茶杯。《湘妃竹》则不然,茶壶配两个茶杯的设计,让人不难发现其与主题的相得益彰,茶壶可暗喻帝舜,两只茶杯则暗喻娥皇与女英。帝舜与湘妃举案齐眉,刘向《列女传》曾记载了二妃助舜逃脱瞽叟与象谋杀的故事,没有二妃,则舜恐难逃弟弟毒手,那么后来成为圣君就无从而谈。帝舜南巡而逝,二妃哀哭之后殉情而亡。换句话说,无二妃则舜必亡,无舜则二妃亦亡。他们就像茶壶与茶杯,但凡缺一则无法发挥功用,合则两利,离则两伤,独具匠心的套装式设计展现了设计者为突出主题的苦心孤诣。

其次,《湘妃竹》紫砂套壶的外观设计更是紧扣“竹”这一主题。无论是茶壶还是两只茶杯均采用圆柱形设计,与竹子的外形类似。就细节来看,壶身与杯身均被设计为竹子相互连接的造型,竹身上有竹节设计。不仅壶身与杯身如此设计,壶盖与壶把手亦是如此,二者均采用了弯型设计,与壶身与杯身或一个、或两个竹节不同,两者的竹子上均被设计了三个竹节。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茶杯的表面积大,虽然每棵竹子只有一到两个竹节,但是竹子多,竹节相应也多,可以增加杯身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而壶盖与壶把手只能设计为单棵竹子,故只得以增加竹节的方式来增大摩擦。综合来看,套壶竹子的造型设计既美观,又具有实用意义,可谓一举两得。最令人赞叹的是壶身上的图案设计。众所周知,湘妃竹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斑竹,这种竹子的竿有褐色的斑点,即传说中湘妃的泪痕。因此要设计湘妃竹,则必然要有一些斑痕。就烧制紫砂壶而言,若要在竹子状的壶身上出现斑痕,则可用铺砂工艺,不过该工艺的效果如星空般的星星点点,不类斑痕。即使通过其他手段在壶身上设计斑痕,这些不规则的图案很容易破坏整体美感,但斑竹如其名,无斑则缺乏其神韵。故而设计者采用了大胆的设计,在壶身上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竹子的图案。这个竹子由一个主竿和两个分支组成,恰好可以象征帝舜与二妃。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表现斑竹的特征,又能以象征手法表现湘妃竹的主题。

最后,该套壶的颜色抛弃了传统紫砂壶的紫色。紫色在中国古代象征尊贵,雍容大气,而《湘妃竹》直观看上去则成灰绿色,十分朴素简单,并无贵气。这个并不像传统紫砂壶的设计,实际上寄托着设计者对娥皇女英二妃美好品质的赞扬。众所周知,娥皇女英本为帝尧之女,为公主,身份尊贵,而“舜发于畎亩之中”是白手起家。二妃下嫁舜之时,舜依然在畎亩之中。根据刘向《列女传》记载,二妃下嫁于舜,“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即二妃与舜为妻后,并不将自己视作天子之女,而是与普通的民间女子无异,勤俭持家,侍奉公婆,由此表现出她们孝顺恭敛的优秀品质。既然二妃已将自己视为普通民间女子,那么塑造《湘妃竹》再用表现皇家气象的紫色显然有些不合时宜,鉴于此,设计者用了简朴朴素的灰色调,更能够彰显娥皇女英二妃的品质。

结语:《湘妃竹》设计者借鉴了我国古代湘妃的传说,以这段传说为素材设计了该套紫砂壶制品。无论是套装设计、外观设计还是颜色设计均能紧扣湘妃故事的主题,非深谙该故事体系之人不能及此。闲暇之时,以《湘妃竹》泡上一壶好茶,手捧《楚辞》,吟诵《湘君》《湘夫人》,品位中华传统故事,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竹节茶杯茶壶
茶杯里的风波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开在茶杯上的花
翻转茶杯
“竹节人”中说“趣味”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