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有诗书气自华
——论紫砂壶《书卷提梁》的创意设计和人文气息
2022-04-25蒋金坤
蒋金坤
江南水乡宜兴古称“阳羡”,7000多年的制陶史孕育了灿烂的陶瓷文化,也让这里成为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归隐之地,寄情于山水之间,徜徉于寻常巷陌,让人分外地留恋,也难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几次登临宜兴之后留下了“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而今天,紫砂艺术的方兴未艾让更多的人把目光聚焦于此,尽管紫砂艺术的历史只有几百年,放在陶瓷史的长河之中比较的短暂,但是却一直葆有旺盛的生命力,经过紫砂艺人世世代代的不懈传承,形成了非常丰富的造型艺术和完善的工艺体系,让我们广大的茶友能够选择到“世间茶具称为首”的佳品雅器,同时也在把玩和欣赏紫砂器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书卷提梁壶》以古时候的竹简为元素,以学子在上京赶考手提考篮为造型设计,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文化内涵蕴藏其中,激励着学子们勤学奋进,浓缩着作者的美好祝福,同时再加上提梁的设计和彩绘的装饰,使其更加的具有人文韵味和书卷气息。此壶壶身方正刚硬,面块镶接而成,棱角收拢,线条流畅,壶嘴虽然是方器设计,但是婉约隽永,出水爽利,壶肩部和颈部的结合过渡自然,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桥型壶钮成宝塔一般,蕴含步步高升的美好祝福,提梁设计从竹篮的形态演绎而来,抽角的设计和壶身一脉相承,同时又营造出非常广阔的空间结构,观之令人印象深刻,仿佛篮子中间盛满了学习用的笔墨纸砚等等工具。在壶身的面块上面,彩绘装饰青绿山水画卷,布局合理,疏密相间,山石耸立、流水潺潺,近处的桃红柳绿和远处的山岚起伏遥相呼应,中间的人物设计遗世而独立,缥缈仙逸,能够很好地陶冶我们的情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书卷提梁壶》,作者巧妙地把我们古代学子的寒窗苦读和中国传统的山水人文画卷融合在一起,利用了提梁的设计展示出紫砂造型艺术的精妙绝伦,同时也给这件作品注入了与众不同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内涵,让我们能够从中更多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读书不仅仅是一种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的手段,更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基本的渠道。从古代的学子到现代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才能够考入自己所希望的学校,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便于能够在入仕或者工作之中得心应手,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样的一种题材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之中都有着记载,但是通过紫砂艺术来展示出来,则需要做很多的抽象创意和文化表达,竹简的形态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之前,我们的文字记载都是通过竹简来实现的,以至于有着“罄竹难书”的成语,而且用紫砂来呈现竹简的形态,也是非常具有创意的,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也比较容易实现。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书卷提梁壶》正是把我们对于读书的重要性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展示出来,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紫砂艺术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从技艺的层面展示出宜兴紫砂艺人在紫砂传承和创新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这样的艺术作品定然能够成为我们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线,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结语:宜兴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紫砂匠人们的坚守和茶文化的飞速发展,正是抓住了良好的机遇,紫砂从一件件简单的实用器,逐渐融合文化的价值,从而得到了质的飞越,成为了我们广大壶友非常向往的珍品雅器,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品壶玩壶的过程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