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绵羊、山羊种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2-04-25张果平蔡中峰

山东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种羊肉羊存栏

张果平,蔡中峰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省菏泽市畜牧工作站,山东 菏泽)

“畜牧发展,良种为先”,畜禽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 %,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畜禽良种上[1]。山东省绵、山羊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全省分布10个地方品种、3 个培育品种和5 个引进品种[2-3],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比较匮乏,绝大部分优良肉羊种质资源要依靠国外进口。山东省绵、山羊种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地方品种保护与选育、引进品种杂交改良与选育、自主培育与主动创新3 个发展阶段[4]。培育和推广生产性能优良的绵、山羊新品种(系)是山东省种羊产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对提升山东省种羊核心竞争力和解决种羊“卡脖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山东省绵、山羊种业发展现状

1.1 绵、山羊养殖总体规模大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绵、山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羊肉产量稳居全国前列。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5],2020 年,山东省羊存栏量1 501.7 万只,占全国羊存栏量的4.9 %,其中绵羊存栏量980.9 万只,占全国绵羊存栏量的5.7 %;山羊存栏量520.8 万只,占全国山羊存栏量的3.9 %;山东省羊肉产量34.0万t,全国羊肉产量的6.9 %(图1~3),是农区养羊大省。

图1 2000-2020 年山东省羊存栏量和出栏量

图2 2000~2020 年山东省绵、山羊存栏量变化趋势

图3 2000-2020 年山东省羊肉产量

1.2 绵、山羊养殖总体优势特征明显

(1)绵、山羊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方式正在由传统的农户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饲养方式转变,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年出栏羊15 万只以上的县(市、区)76 个,存、出栏量分别占全省的40 %和45 %[6]。(2)绵、山羊生产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省绵、山羊产业形成了“一带两区”产业优势聚集区,即沿黄肉羊产业优势带,鲁中南肉羊产业区,胶东半岛肉羊产业区,“一带”的羊存栏规模占全省存栏量的75 % 以上,羊肉产量占全省羊肉产量的80 % 以上[7]。(3)绵、山羊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种资源优势突出。例如小尾寒羊、济宁青山羊等品种均为高产多胎品种,是目前国内开展经济杂交、生产肥羔的理想母本。全省绵、山羊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2019 年全省肉羊出栏率为148.9 %,比2006 年羊肉产量高峰时提高30.5 %,存栏羊个体产肉量达到13.7 kg,增加3.7 kg[8]。(4)绵、山羊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异地育肥开始增多,自繁自育模式得到推广,自繁自育模式成为羊养殖的主流,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与标准化养殖场增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日益提高,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1.3 绵、山羊品种资源丰富

地方绵、山羊品种主要有小尾寒羊、大尾寒羊、洼地绵羊、泗水裘皮羊、鲁中山地绵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沂蒙黑山羊、莱芜黑山羊、牙山黑绒山羊;培育品种有崂山奶山羊、文登奶山羊、鲁西黑头羊和鲁中肉羊等;引进品种有萨福克羊、无角道塞特羊、特克塞尔羊、杜泊羊、波尔山羊等[2-3]。其中,济宁青山羊和崂山奶山羊被1989 年《中国羊品种志》[9]收录,除鲁中肉羊外,其余品种均被2020 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收录。

1.4 绵、山羊种质资源保护

山东省地方绵、山羊品种保护以保种场为主体,以活羊保种为主。坚持本品种选育,严禁引入外血,保持品种的纯度。绵、山羊品种保存方法主要有活体保存和遗传材料保存。(1)保种场,即建立品种遗传基因的活体贮备库,主要应用于急速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原始品种,如大尾寒羊、泗水裘皮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等均属此类。(2)育种场,即培育和饲养优良种羊,采用品系繁育和适度规模的近交法,达到保存品种的纯正性,例如小尾寒羊、崂山奶山羊、杜泊羊、鲁西黑头羊等。(3)基因库,即精子、卵子和组织细胞库,是保存绵、山品种先进且实用的方法,它能在将来需要时重新繁殖出具有原始遗传特性的个体和种群[10]。

2 山东省绵、山羊种质资源利用

2.1 杂种优势利用

充分利用山东省绵、山羊品种与引进品种的遗传差异,通过杂交来获取明显的杂种优势和性状互补效应,使杂种羊既保持山东地方绵、山羊繁殖力高、适应性好、耐粗饲等特性,又具有引进品种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等优势,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这也是地方绵、山羊品种资源利用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如以多胎小尾寒羊、洼地绵羊、济宁青山羊和鲁北白山羊为母本,与杜泊羊、萨福克羊以及波尔山羊为父本进行二元、三元杂交均可获得良好的杂种优势和杂交效果。

2.2 新品种(系)培育

选择优良的地方绵、山羊品种,采用育成杂交法,通过多世代选育,将优良性状加以固定,培育出新的品种或品系,这是地方绵、山羊种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以小尾寒羊为母本、黑头杜泊羊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横交固定及世代选育3 个阶段,培育的鲁西黑头羊[11-12],济南市莱芜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以湖羊为母本、白头杜泊绵羊作父本,经杂交改良、横交固定、继代选育与扩繁,培育的鲁中肉羊新品种[13]。这两个肉用绵羊新品种的成功培育,丰富了山东省绵羊品种资源。

3 山东省绵、山羊种业存在问题

3.1 地方绵、山品种资源保护不足

绵、山羊种质资源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掌握资源状况,品种资源保护支撑体系不健全,保护支持力度小,多数种羊场投入不足,设施设备落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制约了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地方绵、山羊品种优良特性评估和发掘不深入、不系统,缺少特色产品优质优价机制,种质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表1)。

表1 山东省地方绵、山羊品种生存状态和保种方案

3.2 引进绵、山羊品种生产性能退化

引进品种“只繁不育”,总体生产性能不高,数量上也不能满足生产的良种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种羊生产上“重引进、轻选育”,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缺乏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应生产记录,未形成规范的选留种和后备种羊培育体系,在利用方式上经济杂交模式已经被级进杂交模式代替[13]。

3.3 绵、山羊育种缺乏长期规划和投入

绵、山羊育种项目缺乏长期规划,存在周期短、经费少、不连续(短、散、小)等问题。在自主品种培育上,政府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创新研究成果少,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潜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致使自主育种能力严重欠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绵、山羊品种匮乏,高端核心种质创新培育主要依赖国外引进。绵、山羊育种企业综合实力偏弱,受规模、技术和利益回报等因素的制约,一是不愿意育种,更愿意引种;二是没实力育种,核心竞争力较弱[13-14]。

3.4 绵、山育种模式和技术落后

绵、山羊新品种培育的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科研单位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三种[15]。科研单位主导育种,设立育种联合攻关项目是目前绵、山羊育种的主要模式。联合育种机制缺乏,核心育种场没有开展大范围种羊遗传交流,没法开展真正的联合育种。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一体化机制尚未形成,育种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育种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与科研单位结合不够紧密。

4 山东省绵、山羊种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绵、山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山东省是地方绵、山羊种质资源大省,应充分挖掘地方品种资源的优势,建立省级种质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开展本品种选育,提升保种效率。建设完善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健全资源保护体系、鉴定评价体系和共享利用体系。坚持品种原始创新和引进品种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本品种选育是维持品种规模、提升品种性能的必要工作,引入品种要长期规划、有效指导和统一标准,防止引进品种生产性能下降,陷入“引入—杂交—衰退—再次引入”的怪圈[13]。

4.2 完善绵、山羊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模式

加大性能测定范围和力度,夯实育种数据基础,完善绵、山羊育种数据库,加快先进实用育种技术研发和传统育种技术的升级换代,升级育种技术水平,启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16]。激发产学研结合的活力、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模式,以产学研相融合的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化,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和育种联盟,形成合理的育种体系和模式。

4.3 制定长远育种规划和长效育种机制

结合绵、山羊不同品种对生态条件要求和市场需要,培育适合各地生态系统和市场需求的绵、山羊新品种。要在政府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和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对育种基础性研究及重点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等[14]。

猜你喜欢

种羊肉羊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