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暖宫汤联合止痛穴位贴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2022-04-25李小凤周美珍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胞宫月经周期原发性

李小凤,周美珍,何 洁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 中医科,江西 南昌 330008)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又称功能性痛经,青春期少女、未生育者最常见。有研究显示[1]:我国痛经发生率约为33.19 %,其中PD约占53.2 %,约13.55 %的患者因痛经影响工作和生活。现代中医学者认为,PD的发生,与外邪入侵、情志不调、脏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其中“瘀”和“寒”为其基本致病因素[2]。其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寒凝血瘀证”为其常见证型[3],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主。本研究采用自拟暖宫汤联合止痛穴位贴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20年~2021年门诊及住院部年龄为15岁~35岁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程、年龄、VA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妇产科学》[5]及《中医妇科学》[6]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腹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自拟暖宫汤联合止痛贴穴位贴敷辨证治疗。暖宫汤:吴茱萸6 g、桂枝6 g、当归9 g、川芎9 g、白芍15 g、半夏9 g、党参10 g、生姜6 g、延胡索15 g、艾叶10 g、香附9 g、炮姜10 g、牛膝10 g、续断10 g、麦冬10 g、牡丹皮10 g、甘草6 g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气滞加木香,血虚加黄芪、阿胶,血瘀加五灵脂、蒲黄,寒凝加制附子、干姜,湿热去炮姜加黄柏,肾气虚加菟丝子,肾阴虚加女贞子、墨旱莲,肾阳虚加淫羊藿。止痛穴位贴:延胡索、炒白芥子、当归、干姜、肉桂、红花、丁香、吴茱萸、细辛、冰片,按照3∶3∶3∶3∶2∶2∶2∶1∶1∶1比例配伍,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加用蜂蜜、甘油、生姜汁(1∶1∶1)调成膏剂,取适量(约3 g)涂抹于空白穴位贴,制成直径约1 cm的药饼。取药饼,贴敷于关元、气海、神阙、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穴,再用胶布固定,每天4 h~6 h。在行经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月经第3天。

2.2 对照组

布洛芬缓释胶囊(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0.3 g,口服,每日1次,在行经前1 d口服直至经期第5天。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一般记录项目

试验开始日期、月经史、痛经状况、个人疾病史、知情同意书等资料。

3.1.2 临床表现

①月经周期、量、色、质变化;②痛经的疼痛时间、疼痛部位;③痛经的疼痛性质、程度;④痛经的伴随症状,如乳房胀痛、腰骶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头痛泄泻等;⑤舌苔、脉象。于治疗前、治疗中第1、第3月经周期、及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经周期(共5次)分别记录。

3.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3个疗程以及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经周期月经来潮48 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前列腺素PGF和PGE,P、E2水平。

3.1.4 疗效指标

①痛经疼痛程度评分;②痛经症状评分;③中医证候评分标准;④PGF2 a/PGE2、E2/P水平;⑤远期疗效评定。

3.1.5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3.1.6 记录不良事件

服药后不良反应、副作用、过敏反应。

3.2 痛经疼痛程度评定

采用国际常用的VAS法评定腹痛的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记录每次月经周期的疼痛最高值。痛经症状积分评分参照痛经症状量表[7]:5分~7分为轻度,8分~12分为中度,13分~15分为重度。

3.3 疗效标准

痛经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痊愈:积分下降至0分,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积分下降到治疗前的50 %,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有效:积分下降到治疗前的50 %~75 %,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3.4 统计学方法

3.5 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近期和远期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更显著,见表1;治疗组近期和远期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治疗组PGF2 a/PGE2、E2/P比值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治疗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症状、中医证候评分积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GF2 a/PGE2、E2/P变化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5 两组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现代西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生殖激素等升高导致子宫收缩、缺血缺氧有关,其中PGF2 a促进子宫平滑肌和螺旋动脉收缩,PGE 2则减缓抑制子宫收缩,认为PGF2 a/PGE2比值异常是痛经的主要病理机制[8]。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雌激素等,都是通过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引起疼痛[9]。痛经与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前列腺素的生成受性激素的调节。黄体中期雌激素高峰促进PGF2 a生成;孕激素则可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可缓解痛经。有研究证实痛经大鼠外周血、子宫中的PGF2 a、TXB 2含量与E2浓度密切相关[10]。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以非甾体类抗炎类、甾体激素类、解痉镇痛类等西药止痛对症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西药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月经紊乱;且疗效维持时间较短,易形成耐药性[11]。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外联用法疗效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12],肉桂具有镇痛、抗凝作用,吴茱萸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镇痛作用。当归可抑制子宫PGF2 a的产生、提高孕激素的水平,起到止痛与减轻子宫炎症的作用[13]。川芎具有抑制血管痉挛作用[14]。延胡索具有明显镇痛效果[15]且较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少且成瘾率低[16]。牛膝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17]。现代研究证实,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18]。吴婷婷[19]研究表明,中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等均优于服用西药组。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起效快、止痛明显、副作用小、简便易于推广等特点,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穴位贴敷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中草药研粉直接贴敷于穴位的外治疗法[20]。本研究中所选用的三阴交穴刺激后可调补冲任、温经散寒[21];神阙穴可以调和气血、温经通络[22];有研究[20]发现三阴交、关元、神阙为治疗痛经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以上穴位依“循经远部取穴”的原则,在经络上与胞宫相联,药物可循经络直达胞宫,调节胞宫气血。关元穴可温肾培元,肾阳足则寒无从生;子宫穴为胞宫体表投影处,可调理胞宫气血、温暖下焦;次髎穴,可调补冲任、散瘀止痛,以上三穴依据“循经近部取穴”的原则,作用直达胞宫。诸穴在温经散寒药物的刺激下,使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建立自稳状态,达到畅通气血、调理冲任、止痛的效果。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外联用法,3个疗程后治疗组PGF2 a/PGE2、E2/P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胞宫月经周期原发性
胞宫源流考
补肾活血导法改善PER“胞宫摄精成孕”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月经期短的女人老的更快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胞宫源流浅考
关于月经病气血辨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