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的研究
2022-04-25周艳菊
周艳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转换成中高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纷纷转换视野,着力自身的财务管理,试图从自身的财务运行状况中发现问题,同时采取相应手段,助力企业经营决策。但是,目前诸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失偏颇,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匹配度不高,降低了对经营决策的支撑力度,本文从财务分析基本概念出发,研究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价值相关信息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更好地将财务分析结果运用到经营决策中。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信息工具
企业的实时财务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的经济环境,通过对经济环境的了解,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掌握大体的行业发展趋势,对自身的运营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衡量,从而确定更有执行价值的战略目标,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将企业做大做强,往更高层发展。本文对财务分析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的研究,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企业长期发展。
一、财务分析概述
所谓财务分析,其本质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并结合其他相关的企业各种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目前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预估企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财务分析的基本功能是为企业管理层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体包括所有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主体(如投资人、债权人、社会上其他主体等);财务分析的客体主要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其对应的分析内容则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分析是分析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主要包括长期偿债能力(资本结构、变现能力和长期财务状况等)、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以及资产变现能力等),其财务分析结果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整体的资金情况、资金水平以及周转能力,还可以作为其是否有能力开展融资活动的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分配资金[1]。
营运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分析企业资产管理与运用的能力,主要从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中获得相关信息,以反映企业当前的资产使用情况以及效益发挥情况,但是仅依靠报表无法真正地展现出企业实际的营运能力,还要结合实际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市场利率、经济大环境以及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横向对比等。
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评价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利用和运作各种资源,将其转化成对企业有利的市场效益和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利润率呈正相关,通过对盈利能力的分析,能够表现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帮助外部市场的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投资方案。
(二)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的常用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针对不同时期及时间节点的指标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进行比较,找出关键财务指标或报表间的差异。因素分析法也是连环替代法,通过将财务指标和驱动因素相结合,进行循环替代后,对各项因素进行逻辑关系测算。比率分析法通过指标的比率计算,包括效率比、构成比等指标内容,能够将各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体现出来[2]。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一)了解企业现状同时发现市场机会
财务分析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为企业进一步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开展更高层面的经济活动,同时协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发展活跃度。一方面,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当前市场状态和本期销售情况,进而判断决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抓住外部经济市场提供的机会,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帮助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能够遏制风险等恶意攻击,更好地调整发展规划,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3]。
(二)总结并评价经营活动
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在追逐经济利益的时候所开展的系列业务活动。而对这些业务活动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自查,发现自身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掌握经营规律,搭建自查财务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指标的分析和梳理,对经济业务活动做出科学总结,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反应,进而优化整体的决策制定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操作性,针对性地改善问题,帮助企业不断壮大。
(三)预判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还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分析的过程加强财务监督,减少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其一,财务分析能够从整个财务指标中回溯到各部门、各人员的工作,分析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而反映出其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帮助企业解决内部人员引起的各种财务风险;其二,财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对经营前景进行预判,预测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结合市场趋势和费用支出、客户信用情况等,帮助企业预测现金流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等,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更大损失。
三、财务分析常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自身水平有限,认为追求生产利润,将重心放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上就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不了解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导致财务分析做得好坏无人问津,也没有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仍然認为财务就是“管钱、算账”的大管家,没有给予财务分析工作充分的支持,财务人员没有开展财务分析的动力和条件,导致财务分析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即使提供一些信息,也不被决策者重视和采纳,长此以往,财务分析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企业财务软件应用的缺位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下,信息管理平台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慢慢从部门管理走向企业管理、集团管理,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收集并处理全部的财务信息数据,并且通过节点设置审核业务活动,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的参与控制,是相对理想的财务管理软件工具。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最基本的配置。首先,目前许多企业由于对未来的估计不足,肤浅的理解信息化及其应用,对资源进行配置指导时没能够很好的运用财务信息平台工具。其次,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建设、实施,涉及方面不仅宽而且资金投入很大、基础建设所花时间较长、而且不确定因素大,存在一定风险,一些企业虽然对信息化的关注相对来说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或培训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管理。过去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相对单一,主要参考财务数据,来源也有限,在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下,其市场信息的数据来源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信息化工具的支持,就很难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节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大数据的高速发展,所以分析效率低下、滞后,财务分析结论也会相对较片面、指导性差,不能很好地为决策提供参考。E664E756-3E98-46B5-B4E8-7AE1791F1174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所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没有深入思考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指标变动的背后原因,仅是将通过计算出来的数据进行简单罗列,得到财务分析结果;另外大多数报表的使用者仅是关注财务部分信息,没有全面兼顾,例如公司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那么领导层的关注重点在于对利润表中数据的分析,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数据的分析,比如现金流情况,容易导致因为没有考虑到企业资金是否能够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而导致决策失误;如比较分析法,突然遇上重大的经济环境变化时,和往年的实际业务情况及年初制定的预算均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在这种方法下得出的结论就没有参考意义,必须剔除非常规变化的因素才有可比的意义。企业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和趋势时,若经济环境突变,而仅只是通过目前的数据做分析,大概率做出的假设是不合适的,这种假设未充分考虑企业外界的机遇、风險,及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那么所得出的分析结果与经济活动变化的规律也不相符,且缺乏参考意义。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会定期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针对分析结果对企业进行改进,但是部分企业采用的分析方法通常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经营情况发生改变时,适合企业自身的分析方法也在变化。所以选用不当财务分析方法会误导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情况的了解,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分析是有效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的措施
(一)加强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要想通过财务分析提升企业经营决策水平,达到助力企业发展的目的,首先,企业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提升自我思维意识,积极主动展开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虽然财务分析工作主要落实到财务部门,但是其他部门和层级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财务分析知识,懂得基本的分析原理,强化管理层的综合能力培养;其次,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分析工作虽然由财务部门承担主要责任,但是其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运营环节,而不同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有自己的方法和侧重点,需要了解其他部门的基本状况等,而其他部门对于详细的资金使用调查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相关的财务分析制度,采用强制性手段,规范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行为,使得他们能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财务分析的效率,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4]。
(二)不断强化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
除了人力资源上的支持,企业的财务分析水平的提高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科学的数据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支持。一方面,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财务系统为ERP系统、用友、金蝶等,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自建了财务系统,这些财务系统的运用能够将企业各方面的运营高度整合成财务数据,结合信息技术展开分析,为企业提供客观、简练的数据结果,便于财务人员提高财务分析的效率,但在初期建设阶段和维护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因此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提高这部分的人才支出力度,就当前企业的财务人员分布来看,大多数都偏重于手工财务处理,对财务处理软件较为陌生,企业必须加快线下账务处理向线上转移的速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分析含量[5]。
(三)强化财务分析质量及推动业财融合
1.强化财务分析质量
除了中高级管理层的积极引导和财务分析制度的约束外,企业还需着重培养主要财务分析人员的自身能力,以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第一,财务人员在收集基础信息数据时,必须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加强对数据审核的力度,保证基本数据的有效性,从根本上保障财务分析的质量;第二,保证财务分析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统一性,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引导,搜集与之关联度大的数据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的分析不会脱离,始终以企业战略发展为核心;第三,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财务分析来说,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培养其财务分析能力,致力于服务企业经营决策。一是可针对企业已有的财务人员、从企业层面出发,为其提供定期培训、主题讲座等方式,通过内训师或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的方式不断提升自有财务人员的自身能力,同时可调整相应薪资结构,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进而提升财务分析质量,二是可从外部直接吸纳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明确该方面人才标准,做好这部分人员的新人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到企业的工作模式中,提升企业综合财务分析水平。
2.大力推动业财融合
财务人员如果不熟悉企业的业务活动及工作模式,就难以编制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只有财务与业务充分融合,才能够给出可信度高的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可以将预算管理作为出发点,强化业务与财务交叉,从事前预算编制、事中预算执行、事后预算分析分阶段入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做好各部门预算申请工作,严格按照实际资金需求填写预算申请单,选择适合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在预算执行中,加强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完善预算审批环节,做好超预算或不达预算部分的处理;在预算分析环节,这是整个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复盘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帮助企业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分析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业务活动转化为可量化的财务数据,从而为财务分析提供支撑,便于企业作出更科学的经济决策。
五、结束语
财务分析已经是当前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对内它能够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确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帮助,对外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不断加深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和研究,用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方法结合大数据财务软件工具、深入业务活动,强化财务分析质量,以更好、更快地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更有执行意义的经营决策。由于对相关文献、理论的研究不彻底,导致提出的优化措施等也较为浅显,未来会不断地学习、钻研,力求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家宏.浅析财务分析如何服务企业经营决策[J].中国市场,2019 (28):93-94.
[2]张依萍.浅议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商讯,2020(36):53-54.
[3]黄芳.论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的科学化[J].中国商论,2019 (16):204-205.
[4]董波.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J].纳税,2019,13 (08):75-76.
[5]王开亮.关于财务分析助力企业运营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2019 (09):76-77.E664E756-3E98-46B5-B4E8-7AE1791F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