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2-04-25蔡怡然
蔡怡然
摘要: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认为,爱情是婚姻关系开始的基础,夫妻之间的平等观念、妇女解放观念是家庭伦理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家庭对于每个人都有原生态的影响,家风对于子女的成长和品格有很强的塑造作用。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制下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了批判,指出那种条件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经异化成为金钱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家庭的关系随着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演变,亦呈现出一种异化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婚姻关系的危机,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已经逐渐功利化、金钱化;其次是家庭伦理关系中的负面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如子女教育的过度溺爱与遗弃、对赡养老人责任的缺失等。恩格斯家庭伦理观的当代价值是:(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婚姻观;(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家庭关系;伦理道德;恩格斯
中图分类号:B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2-0049-05
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存在的形式,从产生以来就一直发挥着社会关系的基础作用,家庭与社会之间也有着高度密切的联系,家风影响民风,而民风的好坏又与社会的风气有直接关系。伦理道德在家庭中的体现也是最直接的。如今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不良现象的产生不禁引发人们深深的思索,这些现象背后所体现的家庭观大多与传统的优秀道德伦理观点相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传统伦理的必然淘汰,抑或意味着现代伦理和传统伦理之间不可调和的决裂?当我们在文化传统内部举棋不定时,不妨把视野投向与这一传统中的精华最为契合的,也是最为我们所熟悉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家庭关系的问题探讨在《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都有所涉及,在对无产阶级家庭伦理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的视角对家庭进行分析,对家庭观本身没有过多涉及,因而本文主要讨论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
一、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
恩格斯认为,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庭自社会产生以来就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家庭则是创造生命、制造人口的单位,组成家庭繁衍后代,才能实现人口的再生产,而人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家庭中的关系主要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并还存在由血缘延伸出的兄弟姐妹等各种其他的家庭关系关系。
由婚姻关系引发出来的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最初的形态,是一个家庭继续生存的基础与核心,由夫妻关系才会衍生出血缘关系,繁衍出后代,亲子关系诞生。這一系列的关系的形成都成为了家庭伦理观中的成分。
(一)婚姻家庭伦理观
在婚姻方面,恩格斯提出了自己对于婚姻家庭伦理方面的观点,首先爱情是婚姻关系开始的基础,在建立起自由的婚姻关系之后,夫妻之间的平等观念、妇女解放观念等是家庭伦理中不可忽视的两方面。
首先,以爱情为基础。婚姻是一个家庭关系构成的起点。“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的伦理关系”[1]348。这种家庭关系的起源在恩格斯看来,应该是起源于爱情。恩格斯曾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2]81。所以婚姻是在自由意志之上的男女因爱情而产生的合乎道德的关系的建立,而不受其他外部客观条件所支配、吸引或者强迫所产生。因此,恩格斯认为男女双方都是具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权利的,这种自由应该是建立在没有物质因素和其他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这种充分的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一切派生的经济或财产关系后,才能普遍实现”[2]95。所以,要在人类社会完全摒弃了那些影响婚姻纯粹性的因素时,婚姻关系的开始与建立过程才会变得纯粹与回归本真,才会充分地达到婚姻关系以爱情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由意志并且合乎道德的理想境界。
其次,强调婚姻关系的自由。在婚姻关系构建成功后,恩格斯还认为婚姻双方有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权利,也就是说婚姻主体有终止婚姻的自主性。当然,这里的离婚自由并不是基于个人任性的情感上对于感情的无故挥霍,而是在生活中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而造成的夫妻之间感情不和导致婚姻无法继续的情况,夫妻双方可以做出离婚的选择。马克思恩格斯表示:“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3]。马克思恩格斯不提倡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变得草率,他们反对随意离婚,这也是对于感情与婚姻关系不合道德的行为,人们在产生这个行为之后要履行相应的负责任的义务,双方要对建立的家庭负责,对于家庭中因婚姻建立延伸出的各种家庭关系负责,对于父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家庭后子女的产生对子女的影响。所以婚姻是慎重的,要以和谐稳定为基础,保持对婚姻负责的态度去建立关系,谨慎对待离婚,要从家庭出发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因此,恩格斯认为,离婚自由是以下面两种情况为前提,缺一不可:一是婚姻关系缺乏爱情基础或者以利益为目的,二是夫妻间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且不具有恢复可能性的婚姻悲剧。
关于夫妻的家庭关系,恩格斯着重强调了两点。
其一,要有平等观念。恩格斯是非常注重两性平等观念的。性别是自人类产生起人们自身就有的意识,随着道德的发展与人类意识的进步,家庭由血缘家庭进化到了普纳路亚①家庭,再发展到一夫一妻或者一夫多妻制的对偶家庭,但是这种家庭也充斥着对妇女极大地不尊重,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了私有财产与私有制的社会形态,造成父系社会的逐渐发展,专偶制家庭产生。某种意义上讲,男女是否平等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男女平等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夫妻双方无论是人格、权利还是义务都应是平等的,“现代家庭中,确立夫妻双方真正社会平等的必要性和方法,只有双方在法律上完全平等的时候,才会充分表现出来”[2]88。夫妻双方男女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要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社会责任。
其二,关注妇女解放。恩格斯引用了傅立叶的说法:“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4]。从人类的历史看,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将女性从“自由”和母系社会受到尊敬的地位,演变成了在父系社会中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处境,恩格斯对于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2]68而这种被压迫和被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极大程度地发挥。所以恩格斯认为,要想达到两性的平等,就必须在根本上提高女性的地位,是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造成了妇女地位低下的现象,所以妇女解放是社会发展与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家庭亲子伦理关系
家庭对于每个人都有原生态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风对于人的品格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对待子女,既像仁慈的法官,又像贴心的朋友”[5],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教育起到了地基一样的重要作用,家风和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影响深入又深远。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家庭亲子关系作出了研究与评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者的一切家庭联系却因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因为工业发展的需要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6]49,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大工业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因素,资本家无节制地剥削劳动力的剩余劳动价值,在压迫无产阶级的同时占有生产资料,导致无产阶级子女不得不为了获取更多物质生产资料去过早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此马克思与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社会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经赤裸裸地异化成为金钱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他们认为要想彻底地解除这种异化关系,将家庭关系从这些物质影响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无产阶级打败资产阶级后,要“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各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6]53。这样才能还原改善家庭中合乎道德的自然纯粹亲子关系,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当代家庭伦理关系危机现状
(一)婚姻关系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受物质经济的冲击,一部分已然扭曲,不再是以合乎道德为前提,以爱情为基础的发展婚恋关系。如今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已经逐渐功利化、金钱化,由此进化而来的“天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某些地区的习俗,直接造成了严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倘若不提前准备相应的彩礼,就无法娶妻生子,这种恶劣的生活现象直接违背了爱情和婚姻所代表的美好和缔结的本真。“天价彩礼”使得婚姻伦理的秩序变得失常,原本只是作为婚嫁习俗中的一道程序,如今却异化成了左右和影响婚姻能否最终达成的必备条件[7]。我国现阶段的婚恋观念充斥着物化的思想,由功利性和拜金主义主导的价值观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爱情情感的重要性却在逐渐降低,而家庭关系的干预也将爱情与婚姻变得不自由。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里,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两心相悦地结合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姻道德的缺失也是现如今比较严重的问题。婚姻应是神圣的,自他缔结之日开始,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从个人方面讲也应当受到两个人的共同守护。而因为现如今的道德问题日渐增多,有些家庭夫妻双方对于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并不遵循。但是婚姻的道德作为最基本的守护婚姻的方式,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忠诚,无论是在肉体或精神上,这是婚姻的契约精神。而我国正处在思想观念受冲击较大的阶段,受西方自由解放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忠贞不渝的婚恋关系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解放,使得婚姻道德逐渐淡出并至丧失,引发出离婚率上升、婚外情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二)家庭伦理关系中的负面行为问题
家庭里的伦理关系分为对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分别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家庭伦理关系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家风的影响。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两个人生必经阶段都与家庭的塑造有着密切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系,都对于家庭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家庭的伦理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进行知识储备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修理外在的行为规范,注重内在人格与性格的正确引导和塑造,将子女的全身心都向正确价值观方向培育。家庭的伦理关系既要求处理好自身内部与父母、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社会上的各种与小家相应的关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父母要注意对于子女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正确行为有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品德。
如今的社会各种文化的冲击并且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家长并不会真正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一味地溺爱,并且毫不避讳地在子女面前进行吵架等负面行为,这些负面行为在恩格斯看来非常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颜氏家训》强调“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8]。人类产生以来就有亲子血缘感情,亲子之情包括爱和责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并不只有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还需要引导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道德风尚良好的人。而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寡淡、亲人缺失的现象也存在,像是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父母生其却不养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等,这些问题都非常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发展,导致部分孩子性格孤僻、行为乖张、触犯法律、心理扭曲等现象。亲情关系的裂变对于家庭和孩子的影响是无法弥补的,亲情是家人之间沟通的纽带,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必要因素,血緣关系这个纽带是使得亲情变为最牢固的感情的原因,如果血缘的关系都被离散,那家庭的内部矛盾将是不健康与无法调和的。
其二,家庭对于赡养老人的责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压力巨大的今天,对老人不尊重的现象屡见不鲜,关于孤寡老人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这也反映了一个家庭关于家庭伦理关系是否处理得当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在一个大家庭中,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夫妻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轴中心,不仅要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同时还要照顾好年迈的老人,中年人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因为压力过大,子代对于父母的养老问题却难以很好地实现,对于传统的孝道规范这些人也无法遵守。中国传统社会是农业本位和血缘宗族的复合结果,由此建立了以伦理关系为主导的社会类型,并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宗族关系为基础的血缘社会[9]。这种模式可以凝聚一个宗族家庭的力量以至于老人可以善始善终。而在如今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制下,这种宗族意识早已大部分瓦解,形成的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的小家庭,巨大的压力会使得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变得淡化,这种伦理关系也很难自发地维持下去,所以会造成一些子代不孝敬老人、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孤寡老人的存在越来越多,人的晚年无所依靠,生活凄惨,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关系也逐渐瓦解。
三、恩格斯家庭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婚姻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观给人们提供了美好的价值导向,恩格斯的婚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婚姻价值观、家庭伦理观具有深刻的导向、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将爱情与婚姻统一起来,不被世俗化的东西所分割开来。所以恩格斯认为:“婚姻应是道德的,道德的婚姻就是为爱而结合”“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2]78。所以这就引导年轻人在婚姻关系面前,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对感情变得慎重,用真心去面对爱情的来临,不被金钱和功利所迷惑,让爱情与婚姻恢复纯粹和本真。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爱情路并不是一直平坦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到:“我们看到,商品爱货币,但是真爱情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10]。在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常常会提到燕妮为了他的付出,为爱情陪着马克思受苦,这种纯粹的感情在现代是非常难得的,马克思和燕妮为后人作出了爱情本真模样的表率;而恩格斯与玛丽的爱情也是伉俪情深,玛丽非常支持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婚姻应当建立在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爱情之上的,有共同理想的爱情也会走得长远,一直纯粹。就像马克思的信中说道:“只要我们一为空间所隔,我就立刻明白,时间之于我的爱情正如阳光雨露之于植物——使其滋长。我对你的爱情……在这爱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11]。所以,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有利于形成合乎道德的以爱情为基础的纯粹的婚姻,并且将婚姻与爱情进行完美地结合,促进正确婚恋价值观在社会中发扬。
(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
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大家庭,所以每个家庭都有着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作用与责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的实践进程,揭露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就是私有制,让人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两性和家庭的关系,促使家庭家风更加和谐。此外,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也指导人们用心搞好亲子关系,负责任地去对待子女的成长与老人的赡养,言传身教,继承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把优秀的传统思想付诸行动。再次,恩格斯的家庭伦理观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家风,注重家庭的道德观价值观养成,引导家庭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忠诚,形成完美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风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观对于实现共产主义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恩格斯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体系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发挥着旺盛的生命力,对于现代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构建与改善都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家庭的风气改善有利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荣辱观。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养成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加强文化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形成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促进社会成员关系也变得融洽和谐;对于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营造积极氛围。
结语
在现代社会,恩格斯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教育意义,通过对于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梳理,将家庭这个单位的存在变得更加融洽与更有意义地传承,对于整个社会的氛围改善都起到非常巨大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恩格斯思想的魅力所在。家汇聚成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存在积极向上,国家定能和谐有序蓬勃发展。
注释:
①普那路亚家庭是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系夏威夷语punalua的音译,意即“亲密的朋友”或“亲密的伙伴”。“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认为它曾普遍存在,而且是氏族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8.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6.
[5]伊·佩切尼科娃.馬克思的家庭教育[M].王健夫,陆丽文,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72.
[7]何绍辉.货币下乡与价值错乱——兼论天价彩礼的形成及其社会基础[J].中国青年研究,2017(9).
[8]颜之推.颜氏家训[M].武汉:崇文书局,2017:1.
[9]李俊清.公共管理与公共事务评论:第一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208-209.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6.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