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音乐在高师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25李肖一
李肖一
摘要: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但其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分析方法的学习及日后工作、研究的需求。缺失民族音乐内容的曲式分析教学成为了阻碍学生通过深层理解民族音乐从而建立文化自信的屏障。广西民族音乐不仅对现有《曲式分析》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益补充,并使其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广西民族音乐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实践表明:(一)民族音乐打破了现有教材内容所限,弥补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分析本土民族音乐技法知识的缺失;(二)可为学生继续深造、教学、科研等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三)可凸显曲式分析课程建设的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四)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作品分析;教学改革;地域特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2095-6916(2022)02-0028-03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民族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其艺术形态、发展成就、历史影响均彰显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有品质,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教育承担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作为广西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传承广西民族音乐、拓展学生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视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广西民族音乐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曲式与作品分析(以下简称曲式分析)是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综合类大学音乐院系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课程综合了乐理、视唱、和声、复调、配器等多学科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全面知识体系的一门重要基础音乐理论课。课程一般开设在第5、第6两个学期,共34学时。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时代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揭示音乐作品结构的一般规律,探索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中旋律、和声、结构、织体等十几种音乐要素深入理解作品创作的内在逻辑与风格塑造。因此,曲式分析课程内容对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高师曲式分析教材一直“沿袭”西方曲式学的内容,“照搬”西方曲式理论体系,民族音乐地位极“弱”,在促进了该学科在高师音乐专业普及和提高的同时,也抹杀了其创新发展的意识,导致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曲式结构与分析方法均十分陌生。由于教材的“西化”,导致高师音乐专业讲授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师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曲式与作品分析研究能力不足,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导致缺失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分析技法,因为学生没有途径系统地掌握民族音乐的曲式与分析方法。
从1998年至2019年的21年来,笔者历经学生、教师、学者的不同身份,在学习、教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从中央音乐学院到东北、西南等地高校在曲式分析教学中,都存在以下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民族音乐的曲式与作品分析均未受到重视、传承;缺失民族音乐内容的曲式分析教学成为了阻碍学生通过深层理解民族音乐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自信的屏障。
虽然,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问题早已引起广大学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但从现有成果看,大部分关于此课程内容改革的研究均处于理论层面,未有提及将广西民族音乐纳入曲式分析教学中的教改设想。现实情况是,广西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的学习、研究需求与日俱增,而学生却不具备分析广西民族音乐的知识和能力。将广西民族音乐作品、素材、分析技法等内容纳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笔者作为一名广西高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现阶段高师音乐专业教学势在必行的改革内容。
二、广西民族音乐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的实践
(一)广西民族音乐是对现有曲式分析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山歌在广西是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传播广泛的一种音乐体裁,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具有积极的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因此,将山歌应用在曲式分析的教学中具有补充与完善教材内容的作用。
1.广西山歌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壮族、仫佬族、毛南族山歌,以及广西特有的京族山歌,还有占广西人口50%的汉族的山歌。广西山歌按声部分类,可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两大类。教学中选用的壮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汉族五个民族的山歌,有的单声部山歌应用和流传广泛,而有的却只有多声部山歌。这些山歌大多是由两个或多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两句类壮族山歌《唱唱新生活》[1]81谱例如下:
仫佬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唯一没有单声部民歌而只有多声部民歌的民族[2],但其民歌的结构仍多由三至五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例如,仫佬族四句腔民歌《唱句山歌表心意》[1]75,四句歌词如下:
大路不走起青苔,山歌不唱心难开,青山绿水紧相连,唱句山歌表心意。
除一段体结构山歌外,还有由上下句构成的二段体山歌。例如,京族山歌《京家怀念毛主席》[3],谱例如下:
二段体山歌也有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的分节歌,其中主歌部分是一段旋律多段歌词,副歌部分是一段旋律一段歌词。这些流传已久、即兴性极强的山歌在结构上与作品分析教材中所定义的典型的分节歌的结构形式不谋而合,如柳州汉族山歌《石榴青》。教学中所选山歌本着具有代表性又具民族特色的原则,按照单声部和多声部分类选取。例如,选用的单声部山歌曲例还有:壮族《高歌向太阳》《多亏共产党领导》;汉族《安甬山歌》《对歌》;毛南族《排见》;京族《出海歌》等。多声部山歌如:壮族《花好是谁栽》《共产党领导好》《蜂蜜好吃蜜难酿》;瑶族《我们来相会》;毛南族怀念毛主席的《五字山歌》、歌唱大自然的《欢草》;仫佬族的《解放军真英勇》《周总理亲又亲》《安定团结心连心》《朵朵都为英雄开》等[4]。
笔者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完“一段曲式”和“二段曲式”后,将以上教学内容设置在复习与实践课时中,作为对学生知识面和分析作品范围的拓展。这些简单而质朴的民歌,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传承着深厚的爱党、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感和积极朴素的价值观。教授学生分析广西山歌,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分析民族音乐的技法,更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神气节。
2.广西器乐曲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器乐曲教学从吹奏乐、弹弦乐、拉弦乐、丝竹乐、吹打乐五类中选择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教学。比如,吹奏乐的木叶独奏曲、唢呐独奏曲、啵咧独奏曲;拉弦乐的二胡独奏曲;丝竹乐的北路八音、南宁丝竹乐、临桂丝竹乐等;吹打乐的桂北八音、八音本牌等[5]。
教学中,通过分析不同民族、不同音乐素材的旋律特征、曲式结构、民族调式、和声、织体、衬词、衬腔、节奏、节拍、歌词逻辑与内涵、风格特征等,培养学生分析民族音乐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曲式”有了更多元化、民族化、地域化的认知。因器乐曲篇幅较山歌要大,有中国传统曲式中循环曲式、叠奏曲式的大型器乐曲的技法在作品中[6],因此,广西器乐曲的分析教学设置在教学大纲的“变奏曲式”与“回旋曲式”两个章节的后面,作为作品分析的拓展练习。
广西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占“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三个章节总曲例的20%左右,具体教学内容比例通过今后的教学实践的实际的教学反馈情况仍将继续调整并逐步完善。
(二)广西民族音乐使现有曲式分析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广西民族音乐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尚属探索、研究阶段,因此课时比例设定极为关键。课时太少达不到教学改革的目标,课时太多会影响现有课程的主体内容,所以需要将广西丰富的民族音乐曲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后,笔者认为广西民族音乐的内容占曲式分析课时比例的20%左右较合适,大约占34个课时中的7个课时。这样的课时比例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益补充,又不影响整体的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选取的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音乐本体到音乐内涵逐层逐步地分析。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了多样化的运用:教师将学生分组,运用独唱、重唱、对唱、交替演唱等方式对山歌进行模拟演唱或表演唱;播放采风录制的山歌歌王的演唱视频,加强学生对山歌生存环境和演唱内容的感受;亦可通过多媒体对乐谱进行分析、演示、讨论,从音乐结构等音乐本体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广西民族器乐作品的教学中,二胡、笛子、蘆笙、唢呐等器乐曲可请学生接龙演奏,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可通过感性认知结合理性分析深入理解、体会广西民族器乐曲的独特表达方式与精神内涵。总之,因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多样化,曲式分析的教学形式也可随之多样化。
三、广西民族音乐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首先,广西民族音乐在广西高师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现有教材内容所限,可以弥补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分析本土民族音乐技法知识的缺失,进而消除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认知、分析和理解的屏障。
其次,广西民族音乐在广西高师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可奠定学生继续深造、教学、科研等后续发展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助于学生探索本土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元素规律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广西本土民族音乐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多元、扎实且实用的专业技术理论基础。
再次,广西民族音乐在广西高师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可凸显曲式分析课程建设的地域优势和民族特色。其教学实践经验可在广西高师的音乐院系推广,使广西高师曲式分析课程具备明显的地方教学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帮助广西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掌握民族音乐的曲式结构与作品分析方法;亦可推动和促进我国更多的高师进行地域化、本土化的音乐课程内容优化,使更多的学生具备从音乐本体深入挖掘本土民族音乐宝藏的能力。
最后,广西民族音乐在广西高师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更加持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范西姆.广西各族各路民歌[M].广西:广西民族干校文艺班,1986.
[2]杜亚雄.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概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285.
[3]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各族民歌选》编选组.广西各族民歌选1958-1978[M].出版单位不详,1978:182.
[4]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二年级赴广西采风队选编.广西民歌选[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教材科,1980.
[5]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西卷:上下册[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7.
[6]褚历.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