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研究

2022-04-25张志英李姗姗冯震宇

兰台内外 2022年8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

张志英 李姗姗 冯震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医疗机构科研不端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讨了医疗机构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途径,为医疗机构建设及利用科研诚信档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科研诚信档案;科研不端;档案管理

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科研诚信问题不断产生,这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严重制約,常见网络曝光论文造假、剽窃等情况。医疗机构是科研、学术不端发生的重灾区,这给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我国国际声誉都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现对医疗机构科研不端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建设医疗机构科研诚信档案来约束、杜绝科研不端行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途径,具体如下。

一、医疗机构科研不端产生的原因分析

1.科研诚信制度供给问题

我国诚信规范管理主要是在行政管理下的制度安排,没有明确规定哪种程度的不端行为、哪些不端行为会受到哪种处罚,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而增加了实际处理的难度。就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上,理想的情况是协会、专业学会的政策内容标准要比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要求更严格,但我国科研机构及专业学会主导作用缺失,主体责任弱势,这造成了制度供给不足。

2.科研诚信建设不足

缺乏教育资源制约着我国科研诚信规范教育,由于缺乏师资力量造成高等院校难以设置科研诚信课程,即便设置相关课程,授课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采用传统德育教学方式来宣讲科研诚信规范,这造成了科学实践与科研规范教育不能协调。

3.制度安排问题

单位制度的依附关系包括单位组织依附国家以及个人依附单位组织。就科研领域而言,国家财政是科学资源的主要来源,资源的掌握、分配均为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科研单位要想获取信誉与资源就必须做出符合国家意志的贡献,单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采用评价指标来规定“单位人”的行为,这也就形成了制度化的集体行为,从而做到单位利益最大化。

4.科技评价及激励机制问题

当前科技管理部门引进SCI指标来进行成果管理,该评价方式激励了科研人员发表SCI期刊,但是也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绩效评价的制度框架下追求效率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造成当前衡量学术贡献时主要侧重于数量,根据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量等来衡量科研人员的学术贡献。科技评价制度量化偏好形成了科研行为,造成学术价值外在化,人们越来越习惯根据数量的算计,追求外在价值及成功案例,激发一系列投机行为从而引起一系列科研不端行为的产生。

二、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科研诚信档案的价值分析

科研诚信档案是对个人档案的补充,与个人档案同等效力,应参照个人档案制定并出台科研诚信档案的查阅管理规章制度,专人、专柜保密,查阅时履行相关手续并做好保密工作。医疗机构建设科研诚信档案,医院奖惩条例与科研诚信处理意见挂钩,并在全院范围通报,将其作为荣誉表彰、聘任职务、职称晋升等排除因素,可以发挥对其他科研人员的警示作用。

2.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1)为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必须承认科研不端行为屡禁不止,已经对我国的科研事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第一,伪造科研数据、抄袭他人科研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等不端行为的产生对学术氛围造成了严重破坏,还造成资源及利益的分配不平等。一些科研人员采用非诚信手段来获得科研资源,这无疑是对其他科研人员正当利益及资源的侵占,长此以往会对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带来不利影响,造成科研资源浪费,这严重阻碍着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科研不端行为对我国科研人员的国际声誉、形象造成严重损害。2017年4月21日《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论文,这些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经核查发现撤销的107篇论文中的101篇存在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问题,大量撤稿无疑对我国科学家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产生了严重的国际影响。

第三,科研不端行为会形成学术繁荣的假象,让人们丧失对科研事业的信任。2021年4月“熟鸡蛋反生孵小鸡”论文被央媒怒批。2003年“汉芯一号”被认为是我国微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后来被发现科研造假。这些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无疑是在消耗人们对科研的信任。

综上,科研不端行为严重破坏学术氛围、损害我国科研事业的信誉、消耗人们对科研事业的信任,通过建设科研诚信档案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约束失信行为具有可行性,可以为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科研人员自我管理的需要

发展科学研究事业离不开广大科研人员,但是由于缺乏诚信意识、追求名誉、经济诱惑及职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过程中时常发生科研不端行为。要想实现科研诚信,需要科研人员加强自我管理,自觉远离科研不端行为、履行科研规范。

建设科研诚信档案有助于科研人员进行自我管理,强化其自省自律意识,促使其自觉遵守科研规范。科研诚信档案可以应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管理,将其作为申请奖励、聘用职务、项目申报及职称晋升的参考。科研诚信档案作为科研人员的信誉凭证,记录了科研人员的日常科研表现、科研业绩及科研全程的行为,一旦科研人员存在不端行为,会在科研诚信档案中如实记录。综上,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有助于强化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意识,促使科研人员自觉加强自我管理,遵守科研规范,主动远离科研不端行为。

(3)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措施

科研诚信档案反映了科研人员的诚信状况,重点展示了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信用记录中占有重要地位。强化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对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发挥引领社会诚信风气的作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3.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可行性

第一,法律政策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已经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来助力科研诚信建设。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建设学术或科研诚信档案,规定了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程序及内容,也规定了档案的利用,这些法律法规为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及利用提供了指导,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有据可循。

第二,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可以从技术层面支持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就档案信息的收集及存储方面,科研诚信档案信息散在分布、数量较多,云计算、大数据、现代通信等技术可以为档案信息的采集、记录及存储提供支持。利用云计算服务平台汇集科研主体的信息并在云数据库中存储,从而实现数字化记录科研诚信档案信息。就科研诚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方面,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移动宽带、固定宽带已经实现全国省市的全面覆盖,互联网络为查询、公开及利用科研诚信档案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社会公众可以非常方便地经互联网了解我国科研诚信现状,科研主体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诚信现状,科研管理部门可以了解不同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诚信信息。

第三,社会各方的内容支持。科研机构在思想层面上的重视以及有效的行动可以为建设科研诚信档案提供动力。学术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守门人,应当将学术不端的关口把好,学术期刊的参与及行动支持着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新闻媒体的监督对科研不端行为具有强大的震慑作用,在建设科研诚信档案方面发挥着舆论引导作用。社会公众同样可以有效监督科研不端行为。综上,社会各方的努力推动着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

三、医疗机构建设科研诚信档案的途径

1.组建专家库,强化宣传

由分管领导组织,成立由临床医学、卫生统计学、伦理学、科研管理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库,制定专项工作章程,对科研诚信工作任务、职责做出明确规定,切实发挥专家库审议、评定、受理、调查、咨询作用,调查、定性涉及相关科研诚信问题的科研成果,从制度层面为处理科研诚信不端案例提供保障。

医疗机构内部开展关于科研宣传的活动,邀请专家参与以科研诚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公示、点评科研不端的典型案例。科研诚信管理规定的学习常态化,不定期开展科研诚信警示教育。对学术活动的底线予以明确并公开,明确规定虚构研究过程、篡改或伪造研究结果呈现形式、结论,抄袭、剽窃或侵占他人项目申报材料或研究成果、虚构专家评审意见、违反论文发表规定等行为应当受到严厉处罚。

2.审查学术不端行为

当发现疑似学术不端行为时,主动启动审查程序,按照相关专业要求从专家库中抽取数位高级职称、相近专业的院内、院外专家建立专家小组。由调查对象提供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相关证明材料,汇报相关质疑内容,针对专家提问并进行答辩,将调查对象提供的研究数据送至网络信息部进行核查,由专家库出具结论报告。

3.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

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库并与科技期刊数據库、科研成果管理系统及学位论文登记系统等互通,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研究数据上传与存储、个人基本信息、发表论文、出版论著教材、授权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学生带教、学术兼职、科研荣誉、专业技术职称、学术不端审查及处理情况等。通过多个系统的互通来审查科研成果,当结果存在疑问时进行人工审查,采用结合系统审查及人工审查的方法来提高筛查效率。

4.收集、整理档案资料

如实记录科研诚信事件的处理过程,包括汇报材料、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初步排查过程、初步排查结果、数据分析、专家库组成、专家库审查意见、调查处理过程、项目完成及发表过程、处理决定、处理参照文件、谈话记录、处理通知书、分析报告等。以时间顺序进行建卷及编号从而形成档案,这样可以判断事件处理的步骤是否合理,也能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指导。

5.管理科研诚信档案

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由医院教研部设置岗位,由专人负责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材料归档以及审核科研成果真伪,定期向教研部汇总工作业绩以及考核,建立个人科研业绩诚信档案。医院组织人事部对提交人事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及考核,网络信息部验证所提交的临床数据,学术委员会审查归档材料,审议、评定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及真实性。将考核结果记入科研诚信档案,将诚信档案记录与个人的职务职称晋升、聘任、评先评优、职业道德考评、年度考核等挂钩。

科研人员因为缺乏诚信意识、成果奖励、申报项目及职称晋升等原因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医疗机构为了杜绝此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应开展科研诚信宣传,形成科研诚信创新氛围,开展科研诚信教育,严格规范文章署名,将文章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及时交教研部存档。要强化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及职称评定进行相应调整,对医、教、研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实施职称晋升、成果申报等科研不端行为单项否决,从而提高违规成本。科研诚信档案要与多个系统互通,建立互相引证、全覆盖的证据链,从而确保科研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从大力宣传学术不端的危害、建立专家审查机制、定格处罚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着手来减少、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从而为形成良好学术氛围奠定基础。

将科研诚信档案、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相结合,能为档案的查找以及管理带来很大便利,可以发挥威慑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效果。通过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来提高科研管理部门操作的标准化程度,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四、结语

持续完善科研诚信档案可以严厉打击投机取巧者,能为诚实守信的工作人员保驾护航,其在培养踏实的科技人员及净化科研氛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应结合具体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科研诚信管理体系,采用标准化且可操作性的手段来规范管理学术不端行为,从而为端正学术风气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唐菁蔓.关于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若干思考[J].兰台世界,2018

[2]张鹏俊,高 强,彭 博.医学科研管理工作者科研诚信认知现状调研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9

[3]李真真,黄小茹.中国科研诚信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路径[J].科学与社会,2017

[4]陈艳红,唐菁蔓.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档案学研究,2019

[5]张雪燕,杨鹏跃,朱 蕾.完善科研管理方式营造科研诚信氛围[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8

[6]胡志民,刘晓曦.试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科研诚信建设[J].医学研究杂志,2019

[7]陈 璇.高等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

[8]张树良.我国地方科研诚信监管体系建设需求及其重要性分析[J].现代情报,2018

[9]葛树建,王 贞,王 丹.加强细节管理全面提升医学科研诚信[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8

[10]石丹妮,徐 阳,江胜强.从“集中撤稿事件”谈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浅谈新时期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策略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对策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