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时代的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选择
2022-04-25邹柏莉
邹柏莉
摘 要:自然资源档案中记录了大量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数据信息,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起着参考与借鉴作用。信息化时代,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准确选择建设路径,明确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标准与技术规范,打造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归档存储、开发利用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及要完善数字资源建设,以夯实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实现档案资源高度共享,为自然资源档案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成效,在信息化时代,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需求。由于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水平有限,以及档案工作本身存在着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展,不利于档案数字化、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导致档案利用率不高,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价值,迫切需要及时改善这一现状。
一、信息化时代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1.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传统自然资源档案的管理模式,由传统单一的纸质管理,转向现阶段的数字化管理,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法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自然资源档案以电子版的形式进行管理与保管,方便人们检索和查阅档案,档案使用者在任何位置、时间都可通过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档案的查阅与利用,信息共享程度非常高。
2.提高档案利用率
在自然资源档案未进行信息化管理之前,档案利用率一直较低,而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促进了自然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升,数字化建设改变了档案文字内容的载体,以电子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中,检索和利用非常简单,只需将电子档案放置在服务平台中,通过网络就可实现档案的利用,促进了自然资源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3.有助于档案保护工作
纸质档案在保管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温度、湿度、防火、防虫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找、复制,还是使用者的翻阅等,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纸质档案产生影响,造成纸质档案的破损。在数字化建设之后,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形式,以数字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中,并可进行实时备份,保证了电子档案保管的安全性。在管理与利用档案时,通过计算机直接从服务器中选择档案即可,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对电子档案造成任何损坏,有助于档案的保护工作。但是,需要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以避免网络不安全因素造成档案数据信息泄露或被盗的损失。
二、信息化时代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意识与认识不足
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档案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对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着意识和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而形成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阻碍。在意识不足方面,主要是因为未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绩效考核中也未明确相应的考评指标,致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建设意识不足。
2.技术水平有限
自然资源档案已经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共享程度较低,或者说仅限于内部共享,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人员信息素养上的不足,进而影响到数字化建设的成效。此外,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内容等也未完成及时转变,使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进展缓慢。
3.档案工作存在不足
自然资源档案在数字化建设之后,更新是档案日常工作的重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认识与意识的不足,未充分重视自然资源电子档案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影响到档案信息的时效性,不利于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同时,数字化档案平台基于网络运行,网络不安全因素威脅着电子档案的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增加了档案信息失真、丢失、被篡改的发生概率,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影响极大。
三、信息化时代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1.健全标准与规范体系
健全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对于数字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一,依据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结合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标准与规范进行完善,制定档案管理系统技术标准与规范,并在档案管理涉及的部门与机构中进行标准与规范的统一,主要内容有系统功能设定、数据接口、系统实施细则等,以便于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区域内的统一。第二,数据库技术标准与规范,如命名规范,主要有图表、函数、存储,以及数据库安全管理要求等,属于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性规范。第三,元数据管理标准,针对电子文件管理全过程进行元数据的设定,元数据的类型需涉及所有的自然资源档案类别。第四,档案数字化加工,根据需要数字化加工文件的类型,如图片文件、视频资料等都要设定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流程,包括档案管理的所有内容,如出库入库、文件整理与图像处理标准、整理加工考核等,需对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实现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第五,完善共享规范建设,统一档案数据标准,完善档案共享平台建设,全面覆盖管理区域,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交互的质量,为档案利用提供保障。
2.打造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成效,需建立一体化管理系统,从档案最初的信息收集工作开始,直至档案利用的最终环节,实现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与控制,以弥补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采用模块化开发策略,从档案工作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利用等方面入手,每个环节依据其管理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管理模块,构建可延伸扩展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以满足档案未来数字化管理的需求。第一,构建收集中心,面向收集对象开放数据端口,与其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自动进行数据信息的实时收集,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归档。第二,构建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分类管理档案,依据自然资源档案的类型,划分成多个子模块,文书类、不动产登记类、建设用地类等,可管理多种档案类型,自动生成档案号、目录等。第三,保存中心,主要功能是保存,可自动生成档案号与自动归档,实现电子档案分类存储。第四,利用中心,主要是检索、查阅功能,可进行多样化的档案检索,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检索方式,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构建多元化检索方式
自然资源档案数量大且类型多,所以数字化建设较为复杂。以矿业权档案为例,其实际用途非常广泛,可作为矿产开发利用的参考,或者是矿产资源勘查的依据等。建设用地档案,则在征地、划拨工作中利用较多,其完整真实地记录了土地利用过往与现状,有利于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需依据自然资源档案利用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检索方式,提高检索精确度,为档案的良好利用提供助力。首先,依据使用权限,合理设置检索方式,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其次,构建多元化检索方式,可通过单个或多个关键词检索,也可全文检索、模糊查询,依据关键词可检索到档案中的内容,以及运用高级检索模式,使用全文、目录进行档案的查找,以提高检索的准确度,提升用户的检索体验。
4.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需要在数字化建设中将馆藏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使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完成纸质档案电子化转变后,建立档案目录,存储至档案数据库,为档案利用打好资源基础。首先,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档案管理的多样化,将图像、音频、视频等档案也要纳入其中,以丰富档案的内容与形式;其次,电子档案文件格式需统一,为了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清查,清理无效与没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再次,电子档案的存储位置,要与总目录一一对应;最后,建设用地档案在系统中完成审批后,需要与纸质档案进行比对,进行两个版本档案的数据补充后,才可进行相应的保管工作。
5.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
自然资源档案需要绝对安全保管,应完善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实行严格的备份制度,以保障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备份面向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甚至包含日志文件的备份。使用的备份设备主要是服务器,采用双机运行方案,实时备份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运用双机备份可以在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另一台服务器接替工作,如果其中一台服务器系统崩溃、信息数据丢失,可以使用另一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与系统的恢复工作,避免档案信息丢失的问题,保证档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6.注重档案资源多样化建设
自然资源档案的形式多样,包括了纸质文件资料、声像档案等,需对这些文件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管理,以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功能的扩展,如管理系统中的门类扩展、分类管理扩展等,构建自然资源档案的多门类管理模式,分布式存储电子档案,以便于各个专业部门方便快捷地获取各自所需的文件资料,多门类管理的类别可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文书档案、采矿权审批等。
四、加强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的措施
1.加强软硬件管理
软硬件是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由于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处于动态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软硬件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软件与硬件的升级,才可使档案管理系统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升级,以维持档案管理系统良好的运行状态。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先要做好硬件建设,依据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硬件性能,配置出可满足档案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硬件设备,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在软件方面,可与软件开发公司建立合作,依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定制软件,还要与软件公司签订后续的软件维护合同,由软件公司负责日常维护,修补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缺陷,以及定期进行软件的升级,不断优化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功能,进而发挥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保证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实效性、完整性与准确性。
2.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管理的前提,制度本身具有规范与约束工作行为的作用,可保障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顺利落实,所以在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以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有序推进。第一,制度完善建设需从档案数字化建设本身入手,结合其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针对性完善各项制度。例如,档案立卷归档,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与细则,针对档案保管期限,需要明确不同类型自然资源档案的保管时间,并给出保管到期后的处理要求,以避免档案数字化管理出现不足,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第二,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需重新梳理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包括归档制度、移交制度、接收制度、查阅制度等,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第三,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数字化档案建设中的关键一环,需要激发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表现优异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针对表现不佳的人员则进行适当的惩罚。还需建立档案管理责任制,依据档案管理的不同岗位,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责任,以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
3.扩充服务范围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自然资源档案的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档案的内容与类型非常丰富,并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比如,土地方面的档案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耕地保护等档案,这些档案可用于林地保护或是审核建设用地等工作,还可作为法律凭证,当出现权属纠纷时,可以通过查阅档案,明确实际的产权人。因此,为了更好实现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价值,需要扩充自然资源档案的服务范围,为档案利用提供便利。第一,转变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模式,服务需要积极主动,以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可通过广泛宣传方式,让社会大众了解和认识自然资源档案,如建立自然资源档案的官方平台,在上面发布有关自然资源档案的各种信息,以及详细介绍档案的服务内容,或者是积极宣传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引导社会大众使用数字化档案馆,为社会大众提供实时的档案服务;第二,延伸档案服务范围,档案数字化建设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了极大支撑,通过建立数字化档案馆,探索更多的档案服务内容,延伸档案服务领域,以满足社会大众档案利用的实际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实现档案數字化建设的最大价值。
4.强化档案数字化管理培训力度
档案数字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有着一定要求,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内容,在实行档案数字化管理之后,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上的不足则被凸显出来。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强化档案数字化管理培训力度,提高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不但要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培训,还需深入分析档案管理队伍信息技术、专业性上的不足,并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的内容,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系统性培训,强化其档案管理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其档案管理的专业性。
五、结语
在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以现有的档案资源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打造切合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实际需求的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全流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以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技术水平有限、工作存在不足的问题,提高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安琪.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策略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0
[2]冯文碧.数字化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策略探究[J].卷宗,2019
[3]孙继光.信息化时代下加强自然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途径探索[J].城建档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