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儿童父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2022-04-24黄桃桃欧阳秋兰邱如琴刘都晨王晓庆
黄桃桃,丁 梅,欧阳秋兰,邱如琴,刘都晨,贺 媛,黄 蓉,王晓庆
(1.赣南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2.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后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超过1 个月的一系列应激反应的严重精神障碍[1]。其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出现关于创伤事件的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性及情绪和认知改变等症候群[2]。研究表明,PTSD 的相关症状会干扰患者认知过程和执行功能[3-4],约75%的PTSD 患者患有重度抑郁症、药物滥用症和/或酒精依赖症等精神合并症,不仅如此,PTSD 人群自杀倾向比正常人高约2~3倍[5]。
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父母PTSD 已经成为了一种公众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患有恶性肿瘤的儿童父母。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针对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儿童父母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荟萃分析中发现,在290项研究中超过一半(159项)的研究是关于恶性肿瘤儿童父母[6]。儿童恶性肿瘤是仅次于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儿童死亡原因[7],目前儿童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放、化疗,临床治愈率很高[8],患儿5 年存活率达80%[9]。面临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大、对肿瘤易复发及其带来的死亡恐惧、社会支持不足、生活节奏改变及经济负担重等多重压力,恶性肿瘤儿童父母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心理创伤[10]。PTSD不仅会严重影响恶性肿瘤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妨碍父母作出正确的治疗决定和降低向患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照顾及情感支持的能力。当前,国内针对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和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之后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1 年5 月在江西省内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0 例恶性肿瘤儿童及父母为研究对象。(1)恶性肿瘤儿童纳入标准:年龄≤14 岁;确诊恶性肿瘤时间>1 个月并在接受治疗或复发住院治疗者。排除标准:有心脏病、糖尿病、癫痫、精神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病情危重,生存期<6 个月。(2)患儿父母纳入标准:满足患儿纳入标准;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自愿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标准:未与患儿共同生活;其他子女患有严重不良疾病;自身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受到过家暴、性侵、严重车祸、地震、近期丧亲等其他严重创伤。
1.2 方法将问卷制定成册,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2 名研究者到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后告知研究对象调查目的、研究内容、填写要求等,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并检查问卷,如有遗漏,当场补齐。本研究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采用自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儿父母一般资料和患儿一般资料两个部分。其中患儿父母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目前是否还在上班、去年一年的家庭月平均收入、孩子生病后平均每天照顾患儿时间。患儿一般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曾在校学习、目前治疗阶段、治疗期间有无手术、骨髓穿刺、输血等治疗、患儿有无其他健康相关病史、主要医疗费用来源、患病期间是否接受过经济上的捐赠。
1.2.1.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于1981 年编制[11]。该量表中共有10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 分制:1=“完全不正确”、2=“稍微正确”、3=“多数正确”以及4=“完全正确”,得分范围为10~40 分。该量表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某项活动能力的判断、信念或自我感受,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2。
1.2.1.3 PTSD 平民筛查量表(PCL-C)本研究采用由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根据DSM-Ⅳ制定的PTSD平民筛查量表(PCL-C)。该量表共17项,包括再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三个维度。每一项均按1~5 分评分,得分范围为17~85 分,38~49 分表明存在轻至中度PTSD,50分以上为重度PTSD,分数越高,代表PTSD 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此量表作为PTSD症状的筛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2,再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三个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39、0.857、0.845。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3.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患儿及其父母的一般资料共纳入研究对象200 例。患儿年龄为1~14 岁,平均(7±4.94)岁,男123 例,女77 例。患儿父母年龄为21~59 岁,平均(35.31±7.46)岁,男93 例,女107 例,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表2。
表1 患儿父母人口学资料分析
表2 患儿人口学资料分析
2.2 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及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CL-C 总得分为18~85分,平均(43.02±13.98)分,其中再体验维度得分(2.79±0.98)分;回避/麻木维度得分(2.28±0.87)分;警觉性增高维度得分(2.35±0.89)分。恶性肿瘤儿童父母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为11~40 分,平均(22.12±5.88)分。
2.3 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与自我效能感得分相关性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与自我效能感呈弱负相关(r=-0.263,P<0.01),这和PTSD 与自我效能感的散点图(图1)所示结果相一致。再体验、回避、高警觉性三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其中高警觉性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系数最大(r=-0.318)。具体相关性得分分析结果见表3。
图1 200例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与自我效能感散点图
表3 PTSD与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r,n=200
3 讨论
3.1 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处于中重度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CL-C平均得分(43.02±13.98)分,其中56 例(28%)得分38~49 分,存在中度的PTSD 症状;63 例(31.5%)PCL-C 得分≥50 分,提示这部分人存在重度PTSD 症状,为PTSD 筛查阳性。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59.5%的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处于中重度水平,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10]。国外相关研究中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发病率差异性较大,VAN WARMERDAM J等[12]进行的一项Meta 分析表明,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发病率为4%~75%,与其他精神疾病合并患病率为26%。这些研究结果差异性如此大可能与测量工具类型、诊断标准、调查的时间节点等方面不同有关。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制定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学至关重要,有利于推动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本研究中,PTSD三个维度中再体验维度得分最高,一项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PTSD的研究发现,患10年以上COPD 和每年因COPD 住院次数2 次以上者再体验得分分别显著高于病程5 年以下者和住院1 次/年者[13],因此本研究中再体验得分较高可能与儿童恶性肿瘤治疗周期长、治疗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复查、父母易遭受反复的痛苦记忆有关。通常患者不能控制这种痛苦记忆的重现,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可以称为儿童恶性肿瘤后遗症的一种[14],它对恶性肿瘤儿童父母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医护人员应注重对它的早期识别与预防。
3.2 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和环境能力的自信心,是人类行为的核心,涉及认知和情感过程,这些过程不仅会影响个体对创伤事件的看法,也会影响他们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能力[15-16]。本研究中,恶性肿瘤儿童父母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2.12±5.88)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 相关结果表明,PCL-C 总分和各因子与自我效感能均呈负相关,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7-18],提示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阳性可能性越低。自我效能感体现了个体面对困难时所采取的行为表现,当个体自我效能感越强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就越大[19]。因此,自我效能感强的恶性肿瘤儿童父母在经历其孩子患有恶性肿瘤这一创伤性事件时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去积极利用其能力面对创伤事件带来的困扰和问题,从而缓冲创伤事件带来的压力,降低PTSD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弱的父母在面对这一事件时可能对自己处理创伤事件及创伤应激症状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在困难面前选择回避甚至放弃,放大创伤事件带来的压力,增强负性情绪的不良影响。
4 小 结
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 处于中重度水平,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在关注恶性肿瘤儿童本身的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应重视其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识别并预防PTSD 的发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以降低因孩子患恶性肿瘤带来的心理冲击。本研究的对象均来自于江西省内且样本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并进一步探讨恶性肿瘤儿童父母PTSD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