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Ⅰ学科面上类项目分析

2022-04-24马瑾璐吕群燕

中国肿瘤临床 2022年7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抵抗

马瑾璐 吕群燕

作者单位: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北京市100085);②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其内在机制和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主要探讨肿瘤病因、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策略等。随着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肿瘤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肿瘤学的研究模式呈现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态势,强调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逐层探索肿瘤与整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肿瘤学不断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呈现由生命科学、医学为主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态势;3)肿瘤学研究日益依赖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密切合作;4)肿瘤学研究不断融合传统医学的理念、模式和实践经验,正在形成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优势互补的综合发展模式[1-2]。面对肿瘤研究的新形势,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学科的申请代码进行了全面改革,实施了以科学问题为引导的新代码[3-4]。本文介绍了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Ⅰ学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在新代码体系下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深入分析项目的科学问题属性、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等,为科研人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1 新的申请代码体系

医学科学部肿瘤学科2021年采用了新申请代码,其中肿瘤Ⅰ学科所涉及的二级申请代码包括:肿瘤预防、肿瘤诊断、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肿瘤靶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肿瘤物理治疗、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综合治疗、肿瘤治疗抵抗、肿瘤康复、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研究、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肿瘤学研究临床转化、肿瘤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表1)。从表1 可见,与旧的申请代码相比,肿瘤Ⅰ学科的新申请代码体系的突出特点:1)以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的科学问题作为设置代码的依据[3],改变了基于病理性状和解剖位置等传统肿瘤分类方法而设置代码的状况,从而克服了过于强调不同脏器来源肿瘤在临床表现和诊疗策略上的差异性的现状,有利于揭示不同肿瘤类型在分子层面的共同特征;2)对特殊人群的肿瘤(如儿童肿瘤)和特殊肿瘤类型(如罕见肿瘤)等给予充分关注,专门设立了“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研究H1823”代码,克服了相关研究被高发肿瘤的研究淹没的现象;3)突出强调了大数据时代的研究模式改变,专门设置了“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H1824”的申请代码;4)特别鼓励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鼓励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向应用和临床的转化研究,设置了“肿瘤学研究临床转化H1825”的申请代码;5)充分重视学科交叉的研究,设置了“肿瘤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H1826”的新申请代码。

表1 肿瘤学科申请代码新旧对比

2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面上类项目具体情况

2.1 项目申请及资助概况

2021年肿瘤Ⅰ学科共收到面上申请项目2 695项(其中常规面上项目2 498 项、临床专项197 项),青年基金申请项目3 172 项,地区基金申请项目551 项,总计申请项目6 418 项(表2)。从表2 可见,共有15 个项目不予受理。这些项目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4]和各类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申请人未按要求提供相应的材料,其中面上项目2 项、青年基金项目11 项、地区基金项目2 项。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涉及在职博士未提供导师同意函和硕士、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未提供专家推荐信等。

表2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项目申请及资助概况 (项)

受理的项目经过同行函评、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及委务会后,面上项目资助333 项(其中常规面上318 项、临床专项15 项),青年基金上资助376 项,地区基金资助52 项。2021年资助总经费额度29 057万元,其中,常规面上项目资助经费17 330 万元,平均资助强度54.50 万元;临床专项项目资助经费923 万元,平均资助强度61.53 万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9 024 万元,平均资助强度24.00 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1 780 万元,平均资助强度34.23万元。

2.2 申请项目按新申请代码的分布情况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面上类申请项目按申请代码的分布见表3。从表3 可以看出,申请项目按新的申请代码分布极不均衡。

表3 新申请代码体系下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面上、青年、地区基金项目受理与资助情况 (项)

肿瘤预防、诊断和康复方面的研究项目数量较少,分别仅占1.89%、5.00%和1.82%,其中肿瘤预防的项目主要涉及病原体感染和预防新策略、新方法;肿瘤诊断的项目主要涉及肿瘤分子诊断和肿瘤诊断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肿瘤康复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护理和精神心理干预研究。

肿瘤治疗的申请项目高度集中于肿瘤治疗抵抗、肿瘤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放射治疗和肿瘤综合治疗6 个代码申请项目,占总申请量的76.53%。但肿瘤物理治疗和肿瘤生物治疗的申请项目相对较少,分别占1.64%和3.44%。

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研究方面共收到164项(2.60%),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罕见肿瘤25 项,特殊人群肿瘤40 项,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63 项,家族遗传性肿瘤7 项,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多原发肿瘤/继发肿瘤8 项等。

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共收到169 项(2.64%),研究内容主要包含肿瘤诊疗决策智能化20 项,肿瘤疗效与预后预测模型17 项,肿瘤诊断模型9 项,肿瘤大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新技术新方法7 项等。

肿瘤学研究临床转化方面共收到195 项(3.00%),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肿瘤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63 项,肿瘤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转化25 项,肿瘤诊断研究与临床转化17 项,外科研究与临床转化13 项等。

2.3 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

2.3.1 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的总体情况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申请及资助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分布见图1。如图1A所示,申请项目数量排前6 位的肿瘤发生部位分别为肺、乳腺、结直肠、肝、脑和胃;由图1B可见,资助项目数量排前6 位的肿瘤发生部位分别为肺、乳腺、肝、结直肠、多部位和脑;排名前6 位的肿瘤发生部位项目数量总和均占申请和资助项目总数的50.00%以上。申请和资助项目的数量与恶性肿瘤发生部位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总体情况相近[3]。

2.3.2 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的研究领域分布情况 2021年度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的研究领域分布见表4。由表4 可见,各肿瘤发生部位相关的申请项目主要研究对应肿瘤类型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抵抗的机制,仅有一部分病因较明确的肿瘤类型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肿瘤预防的研究,如结直肠肿瘤,宫颈肿瘤,乳腺肿瘤,胃肿瘤,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等。气管、支气管、肺肿瘤,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胃肿瘤,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等是目前临床早诊、早筛比较关注的瘤种,有部分项目开展肿瘤诊断的研究;鼻咽癌、食管癌、宫颈癌等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肿瘤的申请项目主要集中在肿瘤放射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仅有少量气管、支气管、肺肿瘤,结直肠肿瘤,多种肿瘤,乳腺肿瘤和食管肿瘤等相关的申请项目涉及肿瘤康复的研究。

表4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续表4)

表4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1)肺癌的主要研究方向:肺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中61.89%涉及靶向治疗(23.24%)、免疫治疗(19.62%)和综合治疗(18.74%)等研究领域。其中靶向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靶向治疗的新靶标、靶向治疗抵抗、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代谢调控与靶向治疗、癌基因与靶向治疗等;免疫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免疫检查点与肿瘤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免疫微环境与肿瘤治疗、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免疫治疗抵抗、免疫治疗敏感性与机制等;综合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综合治疗的新机制、综合治疗敏感性与机制、以治疗手段组合为主导的综合治疗。

部分肺癌(13.24%)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放射治疗的研究,主要研究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放射治疗增敏策略与机制。

还有一些肺癌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化学治疗的研究(10.96%),主要研究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等。

2)乳腺癌的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中57.09%涉及化学药物治疗(16.00%)、靶向治疗(14.67%)、内分泌治疗(5.60%)和综合治疗(5.60%)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化学药物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新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靶向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靶向治疗的新靶标、靶向治疗抵抗、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癌基因与靶向治疗等;内分泌治疗抵抗(主要研究治疗敏感性与机制、治疗抵抗);综合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法、以治疗手段组合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等。

部分乳腺癌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放射治疗(5.06%,主要研究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放射治疗增敏策略与机制),免疫治疗(5.06%,主要研究联合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抵抗)等。

少数(占比<0.50%)乳腺癌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肿瘤筛查与早期预警和病理(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和病理诊断)方面的研究。

3)结直肠癌的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中40.39%涉及化学药物治疗(23.14%)和靶向治疗(17.25%)方面的研究。其中,化学药物治疗的项目侧重研究治疗抵抗、新机制与新技术新方法等。靶向治疗的项目侧重研究新靶标、治疗抵抗、新技术新方法、癌基因与靶向治疗等。

部分结直肠癌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免疫治疗抵抗(7.16%)、放射治疗增敏策略与机制(1.96%)、肿瘤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1.57%)、病理诊断(0.78%)、肿瘤筛查与早期预警(0.36%)。

4)肝癌的主要研究方向:肝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中66.81%主要涉及靶向治疗(29.79%)、免疫治疗(16.17%)、化学药物治疗(11.06%)和综合治疗(9.79%)等方面的研究。靶向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靶向治疗的新靶标、癌基因与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抵抗、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代谢调控与靶向治疗、微环境与靶向治疗等;免疫治疗的项目主要研究免疫检查点与肿瘤治疗、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免疫治疗抵抗、免疫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化学药物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新机制等;综合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以治疗手段组合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新机制、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

部分肝癌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5.96%)、电磁(射频、微波、电场等)治疗与机制(1.42%)、肿瘤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转化方面的研究(0.45%)。

5)脑胶质瘤的主要研究方向:脑胶质瘤相关的申请项目中64.44%主要涉及靶向治疗(23.33%)、化学药物治疗(23.33%)和放射治疗(17.78%)等方面的研究。其中,靶向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靶向治疗抵抗、癌基因与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新靶标、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代谢调控与靶向治疗、微环境与靶向治疗、表观遗传与靶向治疗等;化学药物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新机制等;放射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放射治疗抵抗、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放射治疗增敏策略与机制等。

部分脑胶质瘤相关的申请项目开展综合治疗(9.44%,主要研究综合治疗的新机制)、免疫治疗(7.22%,主要研究联合免疫治疗、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肿瘤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2.78%),以及物理治疗(2.22%,电磁如射频、微波、电场等的治疗与机制)、肿瘤生物治疗(2.22%,主要研究病毒治疗)和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2.22%)等方面的研究。

6)胃癌的主要研究方向:胃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中有64.34%主要涉及化学药物治疗(23.08%)、免疫治疗(18.18%)、靶向治疗(16.78%)和综合治疗(6.29%)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化学药物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分子分型与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新机制等;免疫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免疫检查点与肿瘤治疗、免疫微环境与肿瘤治疗、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免疫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靶向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多靶点协同治疗、癌基因与靶向治疗、癌前病变及其干预、靶向治疗的新靶标、靶向治疗抵抗、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靶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综合治疗相关的项目主要研究包括综合治疗的新机制、综合治疗抵抗、个体化综合治疗和以治疗手段组合为主导的综合治疗等。

除此之外还有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2.10%)和放射治疗抵抗(2.10%)。

7)其他肿瘤类型的研究方向:鼻咽癌、口腔颌面部肿瘤等头颈部肿瘤和宫颈癌相关的申请项目主要涉及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研究,包括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放射治疗抵抗、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和综合治疗的新机制。

皮肤黑色素瘤对免疫治疗和光学治疗具有敏感性,所以相关的申请项目主要研究免疫检查点与肿瘤治疗、光学治疗与机制等。也有部分项目研究靶向治疗抵抗、生物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等。

外阴癌作为妇科肿瘤中发病率较低的肿瘤类型,2021年未见相关项目申请。

2.4 申请项目按科学问题属性的分布情况

2021年度面上和青年项目按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布情况见图2。如图2所示,申请项目总体上仍以“Ⅱ(聚焦前沿,独辟蹊径)、Ⅲ(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类科学问题属性”的项目占绝大多数(90%),而Ⅰ(鼓励探索,突出原创)、Ⅳ(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类科学问题属性的项目仅占10%。

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的数量按申请代码的分布情况见表5。从表5 可见,Ⅰ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主要分布在肿瘤靶向治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治疗抵抗、肿瘤诊断和肿瘤免疫治疗等目前与肿瘤临床诊疗的难点和热点相关的领域。Ⅰ类科学问题属性申请项目中创新性突出获资助的项目主要聚焦于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的研究,如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微环境与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免疫微环境与靶向治疗新靶点、新机制等。

表5 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的数量按申请代码的分布情况 (项)

Ⅳ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主要分布在肿瘤综合治疗、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肿瘤靶向治疗、肿瘤诊断和肿瘤化疗等。这些项目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了信息、材料、数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但主要涉及多学科研究手段的交叉,如采用纳米技术作为探针或药物载体开展肿瘤学研究,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整合分析临床资料、病理图像、基因检测、多源影像学数据等资源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有少部分项目研究肿瘤疗效与预后预测等,但缺少针对共性科学问题深度交叉融合开展研究的项目。

Ⅱ、Ⅲ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研究内容则仍主要集中在化学药物治疗抵抗及机制、靶向药物治疗抵抗及机制、综合治疗新方法及机制、放射治疗新方法及机制等。这些项目虽然可能有一定的前期研究积累,但总体上研究思路创新性不够突出。

3 面上项目研究内容分析

3.1 申请项目的研究热点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接收的面上项目高度集中于肿瘤治疗的研究,申请项目的数量排名前5 位的研究领域依次为肿瘤靶向治疗、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肿瘤免疫治疗、肿瘤综合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等。

1)肿瘤靶向治疗(24.90%):肿瘤靶向治疗中申请项目的数量排名前5 的研究方向依次为靶向治疗抵抗(5.10%)、靶向治疗敏感性与机制(4.80%)、靶向治疗的新靶标(4.20%)、癌基因与靶向治疗(2.70%)、靶向微环境与靶向治疗(2.40%)。其中,靶向脉管系统治疗、靶向代谢调控治疗、多靶点协同治疗、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及机制等申请项目较少(>1.00%)。

2)肿瘤化学药物治疗(16.50%):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中申请项目的数量排名前2 位的研究方向为化学药物治疗抵抗(9.30%)、化学药物治疗敏感性与机制(5.40%)。分子分型与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化学药物肿瘤不良反应及机制、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新策略、新技术等研究相关的申请项目较少(>1.00%)。

3)肿瘤免疫治疗(13.50%):肿瘤免疫治疗中申请项目的数量排名前4 位的研究方向依次为肿瘤免疫细胞与肿瘤治疗(2.40%)、免疫微环境与肿瘤治疗(2.40%)、免疫治疗敏感性与机制(2.40%)、免疫治疗抵抗(1.50%)。免疫检查点治疗、疫苗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及机制、免疫治疗新策略、新技术等研究方向申请项目较少(<1.00%)。

4)肿瘤综合治疗(10.20%):肿瘤综合治疗中申请项目的数量排名前4 位的研究方向依次为综合治疗新技术新方法(3.00%)、综合治疗的新机制(2.70%)、综合治疗敏感性与机制(1.50%)、以治疗手段组合为主导的综合治疗(1.50%)。综合治疗量效研究及机制、综合治疗时序策略及机制等方向申请项目较少(>1.00%)。

5)肿瘤放射治疗(8.10%):肿瘤放射治疗中按申请项目的数量有2 个热门研究方向:放射治疗抵抗(2.70%)、放射治疗敏感性与机制(2.70%)。而有关放射治疗靶区剂量优化及机制、放射治疗生物应答机制、分子分型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及机制、肿瘤放疗新策略、新技术等研究方向的申请项目仍较少(>1.00%)。

3.2 申请项目的研究冷点

面上项目中申请项目的数量较少的研究领域,包括肿瘤诊断、肿瘤预防、肿瘤物理治疗、肿瘤康复、肿瘤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肿瘤生物治疗。

1)肿瘤诊断(5.00%):肿瘤诊断中的申请项目多数主要研究肿瘤的分子诊断(1.20%),如液体活检、蛋白质检测和核酸检测等。肿瘤影像(含分子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及肿瘤诊断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申请项目数量较少(>1.00%),仅有少量影像组学和数字病理分析与肿瘤诊断相关研究。肿瘤诊断近些年来申请项目数量减少明显,可能与诊断技术的升级换代有关。

2)肿瘤预防(1.89%):肿瘤预防方面的申请项目主要研究病原体感染(主要为HPV 或HBV 感染)与肿瘤预防(0.30%)和肿瘤预防新策略、新技术、新方法(0.20%)。而对肿瘤的预防有重要影响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和生活方式与肿瘤预防等方面的申请项目数明显偏少(>0.10%)。

3)肿瘤康复(1.86%):肿瘤康复方面的申请项目主要集中在护理和精神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0.10%)。组织功能重建、癌痛管理、并发症处理、恶病质干预、传统医学综合干预等方面的申请项目数量偏少(>0.10%),申请质量也有待提高。

4)肿瘤物理治疗(1.93%):肿瘤物理治疗的申请项目主要研究电磁(0.60%)和光学治疗(0.80%),而热疗、冷冻、超声、核素治疗等相关项目数量较少(>0.10%);申请项目较多涉及医学和材料、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的肿瘤类型也主要集中于对肝脏肿瘤和皮肤肿瘤等的物理治疗的研究。

5)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1.93%):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申请项目主要研究基于临床现有资料如影像、病理、生化检查等的辅助诊断(0.10%)、疗效预测和预后模型的建立(0.50%)。而基于肿瘤大数据的诊断新靶点、治疗新机制的挖掘,以及大数据整合及挖掘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方向的申请项目数量极少(>0.01%),更缺少由医疗科研人员与信息、数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深度合作开展的交叉融合项目。

3.3 其他研究内容

3.3.1 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研究 随着常见肿瘤诊治研究不断取得进步,总体患病数量约占肿瘤患者20.00%的特殊类型肿瘤如罕见肿瘤等的诊治,已经成为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2021年肿瘤Ⅰ学科新设了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收到的申请项目主要涉及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和特殊人群肿瘤(儿童、高龄、妊娠期等人群),其占面上项目申请数量的1.00%。罕见肿瘤、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多原发肿瘤/继发肿瘤和家族性/遗传性肿瘤申请数量仍较少(>0.10%)。

3.3.2 肿瘤研究临床转化 肿瘤临床研究转化申请项目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肿瘤治疗研究的临床转化(0.80%)和肿瘤诊断研究的临床转化(0.60%),包括治疗新靶点、诊断及监测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肿瘤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肿瘤预防研究的临床转化申请项目仍较少(>0.10%)。

4 临床研究专项申请项目的情况

2021年度医学科学部新增设“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研究专项”本文简称“临床研究专项”,是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临床实践为目标,鼓励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结合,鼓励学科交叉及临床研究方法创新,加强对临床医学研究的前瞻部署,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临床研究专项”项目从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基于临床发现的新现象,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与防治和创新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发现新规律,阐释新机制,将有助于提升医学研究创新水平。

4.1 申请项目概况

2021年度肿瘤Ⅰ学科接收“临床研究专项”项目197 项,资助15 项,申请项目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研究临床转化(H1825)、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H1824)和基于特殊临床特征的肿瘤研究(H1822)等几个研究领域。

4.2 申请项目的科学问题属性

临床专项的申请项目按科学问题属性的分布见图3。如图3所示,临床专项仍以科学问题属性Ⅱ和Ⅲ为主,占申请项目的85.00%和资助项目的87.00%。Ⅰ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请项目未获资助项目,Ⅱ类科学问题属性资助率为4.76%,Ⅲ科学问题属性资助率为12.90%,Ⅳ类科学问题属性资助率为14.29%。

获资助项目大多是基于临床观察到的特殊现象而凝炼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临床研究方案。如根据免疫治疗对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结直肠癌(CRC)无效的是临床现象,通过调研分析其关键原因是肿瘤免疫逃逸,由此设计相对应的临床基础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研究;再如临床上观察到高度侵袭是胶质母细胞瘤难以手术彻底清除的现象,根据此类患者临床设计综合治疗方案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来展开研究。

4.3 申请项目的肿瘤发生部位

临床专项的申请项目按肿瘤发生部位的分布情况见图4。如图4所示,临床专项的申请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中国常见高发肿瘤类型,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化疗、靶向、免疫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和抵抗机制,分子分型与化疗、靶向治疗,肿瘤筛查,肿瘤治疗疗效预测液体活检与肿瘤诊断,肿瘤特殊病理类型,特殊人群肿瘤。

临床专项资助项目15 项主要分布在气管、支气管、肺肿瘤(3 项),脑胶质瘤(2 项),结直肠肿瘤(2 项),乳腺肿瘤(2 项),鼻咽肿瘤(1 项),多种肿瘤(1 项),肝和肝内胆管肿瘤(1 项),口腔颌面肿瘤(1 项),皮肤及黑色素瘤(1 项),胰腺肿瘤(1 项)。获资助项目研究方向涉及靶向治疗的新靶标,常见肿瘤的特殊临床病理类型,代谢调控与靶向治疗,电磁(射频、微波、电场等)治疗与机制,放射治疗剂量与靶区,分子分型与化学药物治疗,功能重建与康复,免疫治疗抵抗,肿瘤大数据整合与挖掘的新技术新方法,肿瘤生物标志物与临床转化,肿瘤治疗研究与临床转化,综合治疗的新机制等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5 结语与展望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化学科布局的改革要求,2021年度肿瘤学科实施的新的科学基金申请代码,形成了肿瘤的基础研究、预防、诊断、治疗“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其中肿瘤Ⅰ学科的申请代码覆盖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肿瘤研究的全面发展[5]。但从2021年度收到的申请项目来看,目前国内的研究人员大多集中于对肿瘤治疗的研究(87.79%),肿瘤预防(1.48%)、肿瘤诊断(5.00%)和肿瘤康复(1.83%)等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

从申请项目的研究方向来看,肿瘤治疗相关的大多数项目主要是对已有治疗的抵抗及其机制的研究,创新性的治疗新靶点和治疗新思路的项目较少,特别是基于分子分型的精准综合治疗的研究不足;肿瘤预防相关的项目主要是研究病原体感染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目前较受关注的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太少;肿瘤诊断相关的项目主要是研究分子诊断,结合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方面的研究较少,与诊断和治疗均密切相关的标识个体特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严重不足;肿瘤康复相关的项目主要是研究护理和心理干预的影响,癌痛、癌症相关疲劳、并发症处理、恶病质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主要是研究基于现有临床资料的辅助诊断和疗效预测等,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个体大数据的研究和群体大数据的研究太少;肿瘤研究临床转化方面只有少量与治疗靶点和监测标志物相关的项目,能够提出临床证据新类型、发展新型临床试验模式(如研究者对单一患者进行不同干预的研究)的项目几乎没有;肿瘤学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项目主要是研究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在肿瘤诊疗的应用,缺少对临床科学问题的深度挖掘;针对肿瘤生物样本及其标准化的研究、新的肿瘤研究模型的建立、利用分子影像及时找到在发病部位解剖结构改变之前的生物学变化以实现疾病的早期定位的研究较少。

针对2010年至2019年,29 个癌症组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年数、伤残年数和伤残调整生命年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表明,全球癌症负担巨大,且在不断增长[6]。据最新的报道,全球每年新增1 800 万癌症病例及960 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中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 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 万例。全球每新增100 例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 例[7]。如何控制癌症在国内快速蔓延,已经成为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首要工作之一。未来,期待通过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高度结合,在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研究中取得创新性的新进展。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抵抗
自身免疫性脑炎免疫治疗进展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免疫治疗:无效必改,效不更方
系列性科普
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