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24王雪格李利梅
王 美 王雪格 李利梅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发展缓慢,恶性程度低,但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资料显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0%~80%,是导致局部高复发率及低生存率的重要原因[1]。因此,首次手术规范和彻底的颈淋巴结清扫对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PTC患者96例的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为临床精准诊治PTC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初次行甲状腺癌手术;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术前行放射性碘治疗者;伴有免疫性疾病、全身感染等影响免疫功能疾病者;颈部放射性治疗史者;甲状腺手术史者。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依据术后病理统计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数目、肿瘤直径、侵及被膜、病灶类型、伴桥本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瘤、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依据是否存在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组,分析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为Ⅰ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为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为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为Ⅳ区;颈后三角区为Ⅴ区;内脏周围淋巴结为Ⅵ区。Ⅱ~Ⅴ为颈侧区;Ⅵ为中央区。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分布情况
96例PTC患者中颈侧淋巴结转移28例(29.1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2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7,P=0.036)。
2.2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
颈侧淋巴结转移组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比率,高于颈测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例,%)
2.3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比率,高于颈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例,%)
2.4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均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均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PTC局部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直接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认为PCT颈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为中央区,其中隐匿性转移发生率高达40%~65%[3]。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二次手术风险较高,易造成局部损伤,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4]。故对PTC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临床合理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的意义。
PTC颈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先扩散到中央区,然后才到颈侧区,但也可发生跳跃性转移,即没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直接发生侧区淋巴结转移,其机制主要与淋巴结引流有关[5]。本研究结果显示,96例PTC患者中颈侧淋巴结转移率为29.1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均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45岁、男性、多发灶、肿瘤直径>1.0 cm、侵及被膜、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均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博格拉·阿尔斯兰等[6]研究显示,PTC颈淋巴结转移以中央区最多,其次为颈侧区,年龄、肿瘤直径、多病灶、侵犯包膜均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彬等[7]研究显示,肿瘤直径、被膜侵犯、男性均是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周瑾等[8]研究显示,年龄、男性、肿瘤大小均是单灶性PTC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俸均繁等[9]研究显示,侵袭外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术中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蒋倩楠等[10]研究表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发现临床阴性淋巴结转移病例。因此,临床术前制定颈部淋巴结清扫适应症及清扫范围时可结合以上因素,综合利弊,制定个性化淋巴结清扫方案,以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1]。
综上所述,PTC颈淋巴结转移以中央区为主,其次为颈侧区,年龄、肿瘤直径、多病灶、侵犯包膜均是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淋巴清扫方案,以彻底清扫淋巴结,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