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瓣修复结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24万品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皮肤癌容貌满意率

王 倩 万品文 李 娟

皮肤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具有高转移性和高侵袭性,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新发300万的皮肤癌患者,其中80%~90%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1,2]。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近年皮肤癌治疗中常用的辅助疗法之一,能够有效加速创面愈合,抑制癌细胞的存活。本研究通过将皮瓣修复联合ALA-PDT应用于面部皮肤癌患者治疗中,以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面部皮肤癌患者共7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9.35±10.98)岁,病程7~42个月,平均(28.42±7.59)个月;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56.27±11.75)岁,病程8~40个月,平均(29.65±7.93)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头面部皮肤癌的患者;②病理类型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②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皮瓣修复术治疗。患者于麻醉后进行肿瘤切除,切除或依据不同的破损部位和破损程度针对性选择皮瓣修复方式:眼部周围采取A-H形、H形或是风筝形;前额处及面颊部切除深度达到肌层或筋膜层,采取H形皮瓣;鼻部周围以双叶皮瓣或菱形皮瓣修复。确认创口无新发出血后则进行皮瓣移植,进行分层固定与缝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冷敷以止痛并促进血肿吸收。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ALA-PDT治疗。患者在治疗前,首先使用75%以纯进行消毒,遵循现用现配原则,将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 acid,ALA)溶液(张江生物医药,国药准字H20070027)配置为20%浓度的ALA溶液,均匀涂抹于术后损伤部位及周围的约1 cm的皮肤组织处。使用薄膜包裹3~4 h后,采用激光治疗仪(LED-IB,亚格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照射。光纤头置于患处10 mm位置,输出波长为635 nm,照射剂量100 J/cm2,每次激光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有效率 于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判定标准如下:痊愈:皮肤破损完全消失,组织学检查结果示无原有病理改变;有效:皮肤破损面积较术后减少50%以上;无效:皮肤破损面积较术后减少少于50%。临床有效率=(痊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3.2 容貌满意度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对于面部容貌的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数+比较满意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3.3 生活质量比价 采用国际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该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该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2.86%)(χ2=13.72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容貌满意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于容貌的满意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82.86%的容貌满意率(χ2=8.456,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容貌满意率对比(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皮肤癌是一种致死性和侵袭性较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皮肤癌可分为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和非黑素瘤性皮肤癌,其中后者也称为角质形成细胞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皮肤癌的80%[1]。在美国,每年新增的皮肤癌患者数量甚至多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的患者数目总和。皮肤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CSCC)是两种常见的非黑色素瘤性细胞癌的类型,其中BCC的发病率约占非黑色素瘤性细胞癌的70%。皮肤癌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暴晒、晒黑皮肤、皮肤美容,Bowen病、日光灼伤史、光化性角化病等疾病影响以及遗传因素等,均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3]。而近年的研究表明,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病史、放化疗治疗史、器官移植治疗史也与皮肤癌发病率增高相关[4]。

由于皮肤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针对其高危因素,世界范围内相继推出了皮肤癌的各种预防措施,强调了皮肤癌预防手段的重要性。依据不同阶段,预防方式可以分为初级预防策略和次级预防策略。初级预防策略是指通过降低日晒时间,使用遮阳帽、防晒霜等防晒用品、避免暴晒及人为晒黑等行为以防止皮肤晒成棕褐色,加强公共教育,是预防皮肤癌的最关键的方法之一[5]。次级预防措施是指通过筛查和自查早期发现早期确诊皮肤癌,以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降低其死亡率。针对皮肤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疗法以及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可有效的切除病灶,但头面部皮肤癌患者术后常遗留明显瘢痕。通过创面修复可以较好的恢复患者头面部的外观。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包括直接缝合、皮片移植、局部皮瓣、游离皮瓣等手段[6]。直接缝合操作简单,但术后瘢痕较明显,可能对邻近器官造成牵拉,不适用于头面部治疗。皮片移植术取材方便,适合应用于较大的创面。但皮片存活难度较大,移植区皮肤颜色会与周围皮肤存在明显差异,且易引起瘢痕。游离皮瓣技术操作难度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局部皮瓣修复疗法因操作难度小,皮瓣的颜色、质地与修复区域相似,皮瓣成活率高,因而是修复头面部皮肤癌术后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7]。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是一种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手段,通过发出特定波长照射换车可以活化光敏剂使其选择性的聚集在肿瘤组织处,通过诱发光化学反映进而破坏肿瘤组织,同时对邻近组织几乎无损伤[8]。其治疗机制为组织在吸收光子时,光敏剂经过一次或多次能量转换发生氧化还原,中间产物自由基可以通过与氧反应生成活性氧簇,进而引起光敏剂结合点位附近的蛋白质和脂质光氧化损害。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光损伤诱发肿瘤细胞的炎症反应以及凋亡、坏死,进而控制肿瘤的发展和转移[9]。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了ALA-PDT治疗。经过4周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2.86%的有效率。容貌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容貌的满意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82.86%的容貌满意率。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机制可能为ALA-PDT可以促进手术中受损组织的修复,弱化瘢痕的形成,以减少手术对患者容貌的破坏,降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皮瓣修复联合光动力疗法可以提高皮肤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容貌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皮肤癌容貌满意率
老年人也应警惕皮肤癌
画与理
Perfect is Boring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感恩节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