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2-04-24周小艳范征莉吴清培
薛 毅,周小艳,范征莉,吴清培,刘 浩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 401120)
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情况下,对自身身体组织进行故意且直接的伤害[1]。作为1种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个体虽其本意上没有自杀的意图,但长期产生的自伤行为必然会使得个体对自伤行为产生脱敏现象,使得自伤者不断增强自伤行为力度,最终导致个体死亡的发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创伤[2]。因青少年时期心理与生理之间发展不平衡,使得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3-4],meta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群体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在国内已达到16.6%[5]。因此,加大对青少年群体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注力度,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促进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接纳和承诺疗法作为治疗心理疾病常用的方法,其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正念及接纳等新的理念,对行为治疗更为合理[6]。同时,家庭作为个体接触最多的外界环境,其在个体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7]。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起到治愈心理疾病的作用,相反,失衡的家庭关系则会引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并用至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本中心收治的120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为干预对象。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纳入标准:(1)年龄在8~18岁; (2)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2)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根据入院的时间,将2020年1-6月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2020年7-12月的60患者纳入干预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干预组要求患者的家庭成员至少有1名全程参与每次的治疗,家庭成员的纳入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 (2)和患者共同生活时间大于或等于6个月/年;(3)心理认知正常;(4)知情同意并愿意参与本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只实施非自杀性自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及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组在临床常用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家庭参与式的接纳和承诺治疗。治疗共分为6次,要求患者的家庭成员至少有1名全程参与每次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见表2。
表2 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治疗步骤
1.3 资料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自伤行为、心理灵活性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等指标的变化。(1)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用于测评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频率和程度,由郑莺[8]制订。问卷由18个封闭问题和1个开放问题组成,以自我伤害频率(0~3级计分)和自我伤害程度(0~4级计分)的乘积评价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得分越高表示自伤行为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99。(2)接纳与行动量表:用于测量青少年个体经验性回避情况,是反映个体心理灵活性高低的1个有效指标,由BOND等[9]研制,曹静等[10]于2013年汉化。量表包含7个问题,采用7级评分法,从不到总是分别计为1~7分,总分越高表明心理灵活性越差。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5。(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10]:用于评价患者家庭功能情况,由费立鹏等[11]于1991年汉化。量表共30个条目,分别评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2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计分,从不到总是分别计为1~5分,总分150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1。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伤行为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自伤行为减少,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伤行为比较分)
2.2 2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灵活性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接纳与行动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理灵活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灵活性比较分)
2.3 2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治疗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比较
治疗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较对照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比较分)
3 讨 论
研究表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实施自伤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想要释放自身的不良情绪[12]。然而,生活中负性事件经常存在,个体要认识到负性事件的常态性,学会调节情绪,选择合理的方式释放负性情绪,从而稳定心理健康状态[13]。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因认知存在偏差,不能够接受负性事件的存在或容易受到外界大环境的引导,易采取极端行为抒发自己的负性情绪[14]。接纳和承诺疗法作为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此方法并不试图消除或改变个体的消极想法或情绪,更多的是通过鼓励患者接受这些消极想法或情绪的存在,引导个人向已确定和采纳的价值观迈进[15]。
本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可减少青少年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改善个体的心理灵活性。美国1项研究将接纳和承诺疗法实施于退伍军人中,结果显示此治疗方法能明显降低有自杀意念患者的抑郁和自杀意念[16],本研究结果与其结果类似。心理疾病患者最常见的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是经验性回避[17],然而回避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减少面对问题时采取有效行为的能力,使得不良行为应对率增大[18]。接纳和承诺疗法作为正向积极的行为应对方法,其通过鼓励患者接受不良经历(包括思想、情感和感觉),并不排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更加注重的是引导患者正视问题,直面负性情绪给生活带来的危害,直观暴露逃避问题给患者自身及周围人带来的伤害,通过引导患者接纳自我,破坏负性情绪的思维反刍过程,从而达到降低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伤意识,减轻、减少自伤行为。与此同时,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一系列训练练习来帮助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摆脱概念化的过去和恐惧化的未来,更加突出当下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对自我的认知,并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不断朝之努力,从而改变自身行为能力,提高心理灵活性。此外家庭成员的参与和陪伴,在患者的心理上予以更多的鼓励和陪伴,优化了接纳和承诺疗法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能有效提高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主要因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在接纳和承诺治疗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让家庭成员更加了解心理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使其共同面对,会产生更多的同理心[19]。此外,家庭成员全程参与患者疾病的治疗,能对患者起到督促、陪伴的作用,提升患者与家庭成员的相处时间,增加家庭成员与患者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式接纳和承诺疗法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自伤行为,提高其心理灵活性,同时改善患者和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这一结果提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应加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行为发生原因的关注力度,号召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治疗过程,从而提高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