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教资源筑力秦创原驱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4-24文虎

陕西画报 2022年2期

陕西科教资源富集,但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十三五”末企业创新综合指标上,陕西排在全国第19位,比“十二五”下降了三个位次。2016年,陕西出台了《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被称为“陕九条”,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当年陕西的专利授权量增长了45.7%,居全国第一。但是,专利的大幅增长,并未显著提升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没有很好地打通,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很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西安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 文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创新驱动,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是我省致力于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重要战略布局。省委、省政府指出“要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筑力秦创原驱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西安科技大学供图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很好地解决了陕西产业链和创新链不对称不协调,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人才队伍匮乏的问题,打通了科技创新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秦创原为高校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在陕高校应紧紧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适应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教资源优势,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强化科技创新的市场需求导向,对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与龙头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采取“平台引育+高校聘用+政府资助+企业使用”的方式汇聚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撑陕西主导产业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秦创原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政策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是通过企业市场化后的知识产权权属问题,难点是如何提升成果创造人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西安科技大学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及激励机制,将成果收益权、使用权、所有权分开处置,将全部的收益权赋予成果创造人,把使用权在转化前赋予成果创造人,所有权后置处理,待创业成功后,由成果创造人依据市场化方式自主选择所有权如何转移,彻底打消了教师开展成果转化的权属担忧。学校支持鼓励具备创业条件且意愿强烈的教师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托研究成果在岗创业,并将创办企业的秦创原政策扶持资金认定为科研工作量,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活力和创业想法。2021年学校31项成果申请秦创原春种基金,总金额2550万元,20项完成投决,资金1800万元,在秦创原开办科技企业16家,完成出资8家,获批资金700万元,居省属高校首位。学校也获批了省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规范管理试点高校、西安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经验推广试点单位、西安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示范高校。

除此之外,秦创原也是高校教育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尤其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精准地契合了高校补人才短板的需求。政府通过设立秦创原高层次人才引用专项资金、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等措施筑巢引凤,高校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优势聚集人才,企业提供高薪使用人才,政校企联合,实现靶向引才、精准用才。通过吸引集聚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培养企业自身的工程技术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另外,高层次人才队伍通过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了解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路径和人才需求,也为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率提供了保障,形成了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