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动力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启示

2022-04-24韩冬刘剑瑞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课堂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

韩冬 刘剑瑞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涉及诸多人际互动与群体因素,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成员结构、教学目标、课堂纪律、教师风格等方面作出改变,建立协作学习模式,从而改变课堂气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借助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 团体动力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3-0030-04[收稿日期] 2022-01-18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会上提出“八个统一”,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近年来,各高校积极进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显著,但仍需在改进中加强。团体动力学是一个具有整体观的理论体系,对于处理个体和团体的关系,团体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大班授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互动关系更为复杂,团体动力开发不足,团体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各高校、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在党的指导下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一)不断创新、积极改革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各高校着手进行改革。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清华大学探索了“导客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翻转课堂的思考;北京理工大学实行了“全员互动式”智慧教学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率先尝试,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和复旦大学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等。

在教学方法方面,有主题探讨式互动、问题式互动、案例式互动、情景式互动的体验式教学、问题导入法、比较讨论法、逻辑论证、历史分析相结合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調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在教师队伍方面,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使教师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以及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话语能力等不断提升,让教师去引导学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近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依赖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或者为迎合学生的兴趣,对理论进行简单解读或案例堆砌。这确实改变了以往死气沉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高了“抬头率”,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停留在简单说教,教学内容简约化、去理论化,使教学流于形式。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特点在于理论性,离开理论研究,单纯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学生的获得感也会大打折扣。在互动目的上,有些学生为了互动而互动,缺乏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难以形成启发性教学,属于消极互动,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真正的互动为表层的信息交流背后蕴含着理论的征服力、逻辑的说服力和情感的感染力[2]。

二、团体动力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场域,把人的行为视为场的现象,是人与环境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B=f(PE)。其中,B是行为,P是行为主体,E是环境。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中的气氛、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的风格都会对团体及团体中的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决定社会成员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成员结构、教学目标、课堂纪律、教师风格等方面作出改变,从而改变课堂气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一)成员结构的组成

“大班授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多个班级组成一个临时群体,班级内聚力差。团体结构塑造内部成员的行为,团体的类型、大小等都会对团体成员产生影响。在此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采取协作学习模式,将临时群体划分为多个小组。传统的小组划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指定安排,把班级分成多个小组;二是学生自由组合,班级中的学生可按照兴趣爱好等因素自由组合。由于授课的班级和人数过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采用教师指定安排小组的方式难以激发小组的活力;自由组合的方式由于性格、爱好相仿或熟悉程度高而具备较强的凝聚力,在这样积极互赖的小组氛围里,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更易达成小组的目标。此外,教师需控制小组的规模,小组人数越少,责任感越强,互动越充分,活力越充沛。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勒温认为成员间的互赖使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而这种互赖通常是由共同的目标所创设。目标一致易于形成强大的内聚力,使成员努力达成团体目标,从而激发所隐藏的团体活力。团体目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遵循一致性、可操作性和系统性。一致性,即教师与学生一致认同,教师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对团体的期望目标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致认同的目标。这样的团体目标有助于增强团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团体效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可操作性指目标要具体可行,有助于增强成员完成任务的自信心。系统性要求目标层次分明、统筹兼顾、有机衔接,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及情感认同。

(三)课堂纪律的维护

团体规范是领导者及其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导向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依赖于课堂规范对纪律的维系。课堂规范规定了成员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制约着成员的行为。对好的正确的行为进行奖赏,错误的行为进行惩罚,有利于促进成员对课堂规范的遵守,保证团体的整体性。适宜的课堂规范,使学生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建立融洽的情感,形成愉快和谐的团体氛围,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进取心,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课堂行为[4]。课堂规范由师生共同协商制定,在奖赏制度和监督制度的配合下,可保证规范的有效发挥和长期执行,使教学活动良性有序。

(四)教师风格的塑造

团体动力学理论认为,团体中的领导风格会对团体及团体中的个人产生重要影响。勒温、利皮特和怀特设计了专制、民主和放任三种领导方式,来考查领导风格对团体效能和团体成员的影响。结果表明,民主式的领导方式营造民主氛围,人们的集体意识和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明显优于专制和放任的领导方式。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看作一个独立的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是这个团体中的领导者。民主的领导风格要充分实现以下两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从单向传授向多元互动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重拾”学习的权利。二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三、团体动力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课堂互动效果如何也是考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体动力学注意到团体的力量,借助其理论和方法,构建协作学习模式,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互动。

(一)启动阶段:充分准备,奠定基础

启动阶段是基础。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整合团体目标。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展,科学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策略必不可少。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先,教师需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化整为零,将教学目标化为无数小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框架要进行概述,建立课程的骨架。其次,让组内成员主动学习、自行讨论,对每个小目标进行血肉填充。在教师给学生分解的学生目标中,学生小组内部也要分解为生生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再次,由于所有被拆解出来的小任务都有内在的关联性。小组内的成员彼此交流,优势互补,成为信息共享的共同体。当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时,其他小組进行补充,又形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共享共同体,这样会使学生在知识广度和深度上都会有所拓展。最后,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合理制定团体规范。团体规范是团体正常运作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障。团体规范的制定要遵循以下三点:一是在团体形成初期着手制定团体规范。团体规范制定的步骤为教师制定基本规范—小组讨论、对规范进行补充、修改—投票表决—团体规范形成—评估规范、定期删补,以保证规范的适用性。二是团体规范的内容主要涉及人际沟通规范、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如平等发言机会、按时完成任务、服从组长安排、少数服从多数、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讨论无关内容等。三是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和监督制度。利用评价机制对严格执行团体规范的个体给予奖励、违反团体规范的行为给予惩罚。此外,教师和团体成员要互相监督,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以保证规范的长久执行。

(二)进行阶段:激发团体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激发团体动力的关键环节。合作和良性竞争可提高团体的学习效率,团体压力的适当应用可提高团体的学习动力,角色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从而增强团体凝聚力,提高教学效果。

1.鼓励合作与良性竞争,提高学习效率。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分工明确,个体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互补。为实现小组目标,组内成员各尽其能、建言献策、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参与状况。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夸奖,对相对内向的学生给予鼓励,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形成群体智慧。合作和竞争构成了团体的动力,为完成组内任务,小组成员相互信任、彼此配合。良好的合作是完成任务的保证。在合作中,小组成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团体中的另一种动力是竞争,竞争是指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为获得奖赏而进行的“争夺”。组内、组间都存在竞争,适宜的竞争会刺激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个人和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积极的互动,高效地完成小组任务。

2.调控团体压力,提高学习动力。团体压力直接引导团体成员的一致行为,合理利用团体压力可以最大化地促进学习动力。首先,团体有基本的团体规范,小组也有各自的显性规范或隐性规范,团体成员必须遵守,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会驱使团体成员回到团体规范的轨道,约束不规范行为。其次,小组活动中,个体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且各个成员为达成目标所呈现的紧张内在状态能激励团体达成目标。当大部分成员积极参与时,小部分成员就会感到压力,从而趋向于团体一致的做法。得当的群体压力会对个体起到积极作用,并使团体行为标准化。最后,在小组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责任分散、惰性见长、“搭便车”等行为,教师和成员要相互监督,充分利用团体动力的积极作用,及时纠正负面行为。

3.找准角色定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协作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新思想、新知识的创造者。在这个团体中,教师既是设计者、把关者,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如果过多干涉学习行为,将会削弱学生对课堂的关注程度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地提高;如果将课堂主阵地完全交给学生而不加引导,容易使课堂脱离原有轨道,学生获得感同样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提前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组织、引导,确保学生全身心投入小组活动中。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组内也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相应的任务,如组长、信息收集者、记录者、发言者等。此外,还可进行角色互换,在角色扮演中学习技能、增长知识。

(三)总结阶段:评估教学过程

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是课堂的最后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团体动力的效果,为改进小组协作学习提供依据。对小组协作学习的评价也贯穿在课堂过程中,比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嘉奖或惩罚,但更重要的是对完成任务后的评价,即对团队的合作结果作出评价。一是评价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全面”是指既要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又要对各小组内成员进行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既有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又有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客观”是指要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让小组间进行评价,评价标准要客观、评价主体要多元。“公平、公正”即采取匿名评价。二是评价内容除了协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外,还要涉及团体动力的影响因素、成员的满意度、价值观的形成、技能的提升等。三是找到成功与失败之处。对做得好的地方,继续继承和发展;对失败的地方,找到原因进行改进。

团体赋予个体以集体的力量,帮助个体达成既定目标。人的发展离不开团体,在团体中会存在一种“求同压力”,人们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力图与团体保持一致。团体动力学正是看到了团体的力量,利用团体的力量进行变革。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势必使课堂气氛更加积极、和谐,形成良好的互动场,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王国学,顾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互动教学方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50-52.

[3]曾楚轩.团体动力学对课堂的启示与应用——以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1):56-58.

[4]吴志海.团体动力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5):118-119.

Enlightenment from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ynamics

HAN Dong, LIU Jian-rui

(School of Marxism,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8, China)

Abstra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volves man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group factors. Using group dynamics theory to guid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ill help to broade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give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oup dynamic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an change from the aspects of member structure, teaching objectives,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teacher style, and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so as to chang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mprove the attraction and influ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group dynamics, this paper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and positive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 words:group dynamics;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room interacti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基金項目] 2020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团体动力学视域下思政课师生互动提升教学实效性研究”(L19BSZ030)

[作者简介] 韩 冬(1980—),女,辽宁瓦房店人,法学硕士,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剑瑞(1996—),女,山西晋中人,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课堂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