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研究

2022-04-24王旭李赫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空演变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王旭 李赫

摘要:从整体及区域视角对辽宁省2011-2019年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间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趋势常年存在,高值区始终分布在沈阳、大连;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年际波动较大,绿色产业综合效率增长欠稳定;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空间格局特征,但缺乏空间自相关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产业化;综合评价;发展水平;发展效率;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2)01-0039-07 收稿日期:2021-12-07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长年依赖自然资源,缺乏内生动力,经济发展萎靡不振,辽宁甚至长期成为经济负增长省份。辽宁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亟需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近年来我国重点实施以绿色发展战略推进東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辽宁老工业基地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从绿色产业特征上看,辽宁省面临着诸多问题。第一,资源型产业依然在辽宁占较高比重,未形成良性发展机制,产业结构长期失调效应明显,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产业项目缺乏创新,盲目跟风,导致辽宁省未形成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格局,经济振兴效果缓慢。第三,政策实践未达到理想效果,短期刺激效果显著,但全要素生产效率并未显著增强。且科技层面不理想,技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这与辽宁地区人才流失有关。第四,辽宁省生态环境脆弱,对发展绿色建筑产业也是一个限制。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产业规模、产业发展环境(经济、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绿色人居等方面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对促进建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1 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1.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绿色建筑产业指标体系构建应建立在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一方面由于各学者研究切入点、区域不同,故对各区域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有所差异。另外,各地区产业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条件、政策条件、发展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兼考虑统计数据的可得性,难以直接应用于辽宁省绿色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研究,应构建符合辽宁省发展实际且较为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产业结构失调、产业发展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政策实践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参考刘晓君、任嘉敏的研究,结合辽宁省发展实际,从产业规模、经济发展质量、政策支持度、绿色人居4个方面建立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指标体系中,产业规模主要反映上中下产业水平,并考虑产出指标,选取金融业生产总值等7个指标;经济发展主要反映经济结构、相对富裕程度、区域地产投资活跃程度等方面,选取生产总值等5个指标;政策支持度涵盖对人力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保障,并考虑辽宁老工业基地地域特点,选取采矿业从业人数等8个指标;绿色发展主要反映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对生活环境改善及污染治理强度,选取环境保护支出等5项指标。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础数据来源于2011到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和各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部分缺失数据通过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官方网站中有关绿色建筑的数据补全。为减少单一赋权造成误差,本文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

1.2 TOPSIS评价模型构建

在对各指标赋权后,建立TOPSIS综合评价模型测度辽宁省各地级市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水平,计算过程如下:

首先构造加权矩阵Z={Zij}:

其次确定正负理想解:

然后计算每年实际情况到正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Di+、Di-进而得到绿色建筑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

式中:xij为正负向化处理后的绿色建筑产业评价指标标准值;wj为指标对应的综合权重;yij为平方和归一化后的指标值;ci表示绿色建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

1.3 Moran's I统计量分析

为检验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是否具有空间聚集或延展特性,使用Moran's I对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空间自相关程度进行度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W为空间权重矩阵,Moran's I范围区间为[-1,1],Moran's I>0时,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集聚,相关性越显著,其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当Moran's I<0时,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布呈负相关,且越显著,其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Moran's I=0,空间是随机的。

2 实证分析

按照前述评价方法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及权重的确定得到2011-2019年辽宁省及其14个地级市的绿色建筑产业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2.1 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现状

如图1、图2所示,在研究期内,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明显上升,从2011年的0.196增长至2019年的0.642,9年间总体增幅为227.55%,转型成效初步显现表明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各维度来看:(1)政策支持维度基本反映了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二者波动一致,凸显了区域资源、生产技术、市场环境等政策发展要素随时代发展不断优化。(2)2011-2016年,辽宁省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绿色建筑业发展水平没有继续增长,2014-2016年出现停滞,体现了辽宁省建筑业绿色发展内部要素失衡、外部条件匮乏的特点。(3)经济发展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绿色生态,绿色建筑产业呈负向发展。建筑产业要实现绿色化,应兼顾效率与环境,二者良性共振共同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由图3所示,在研究期内,沈阳、大连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始终遥遥领先稳居前两位,且与其余12个城市拉开较大差距。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大连也是国家副省级城市,二者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核心,连接东北与环渤海经济区的枢纽,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聚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71,是排名最末城市朝阳、阜新的4倍。由此可见辽宁省内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从滞碍关系上来看,只有大连属于产业规模超前发展型,鞍山、丹东、锦州都属于产业规模发展滞后型城市。阜新、营口、抚顺、本溪、盘锦、铁岭、辽阳、葫芦岛属于政策发展滞后型,占据辽宁省一半以上城市。

从时间演变上,辽宁省14个地级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情况可分为4类:第一类稳定增长型,丹东依靠生态优势、沈阳依靠地理优势在研究期内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指数始终大于1,实现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第二类平稳下降型,铁岭、营口、抚顺、盘锦研究期内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分别下降0.032、0.025、0.029、0.018,这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失衡密切相关,产业模式发展不合理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破坏,迫切需要产业优化升级。第三类为停滞型,朝阳、阜新连续九年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且始终排名末位。第四类波动型,葫芦岛、锦州、本溪、鞍山、大连在三个时间分段内变动趋势不稳定,其中葫芦岛、锦州总体趋势向好,而大连后期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呈下降趋势。

2.2 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评价

本研究基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内涵,考虑生态破坏等非期望产出,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更加全面、准确的测算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

鉴于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全面性、可获取性,本文基于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过程,选取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和能源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借鉴张琴等的研究,人力投入选取三大产业就业人数、资金投入选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投入选取科学技术支出额、能源投入选取地区能源消耗量。期望产出选取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对于非期望产出,考虑辽宁省主要是资源型城市,选取生态环境层面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社会层面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四项指标。利用MATLAB软件对2011-2019年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研究期内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综合效率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趋势,年际波动相对较大,产业综合效率增长欠稳定,但总体来看,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呈增长趋势。技术效率均在0.9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2011-2019年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同向变化,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效率上升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提高,说明为了提高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应重视资源投入。

2.3 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1)如图5所示,辽宁省各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呈现出“南高北低”且以沈阳市、大连市为核心的空间格局特征。但沈阳市和大连市对周围城市的扩散作用不明显,并未发挥出其集聚和辐射能量。表现为沈阳大连形成高值区,然而中部并未形成中值集聚区,营口、鞍山、辽阳、锦州虽毗邻沈阳与大连,但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并未被有效带动。

(2)参考赵虎的研究,将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层。研究期内沈阳市与大连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均值为0.71,处于辽宁省城市群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上游可作为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第一阶层(0.6~0.8);葫芦岛市、锦州市、盘锦市等城市发展水平均在0.2~0.4,与沈阳市、大连市有较大差距可作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第三阶层;朝阳市、铁岭市、葫芦岛市排名最末,发展水平均在0.2以下归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第四阶层。排名第一阶层的沈阳市发展水平比研究区域整体平均水平高出2.3倍,说明辽宁省内各地级市存在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亟需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2.4 空间自相关检验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是否具有空间聚集特征,根据上式(7)使用GeoDa软件对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程度进行度量如表2,单变量局部莫兰分析得到LISA聚类地图如图。

由表2可以看到,各年份Moran's I指數均为负数,且P值和Z值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无法拒绝零假设。由此可知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由图6可知,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空间未表现出明显聚集分布,只有低高、高高聚集区表明产业绿色发展空间“两极化”特征显著,而位于第三、四象限区域常年空白,产业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异质性不明显。

这与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情况基本吻合,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合理,各个地市发展不平衡是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自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振兴东北计划以来,虽城市群之间进行了格局优化,产业经济协同发展初具雏形,但从整体上看,沈阳大连两市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并未完全发挥出其集聚和辐射能力,其他地市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另一方面,各地市原有发展条件差异也是造成产业绿色发展壁垒的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产业规模、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绿色人居五方面构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及其14个地级市2011-2019年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研究期内,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从各维度看,政策支持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政府高度重视且效果显著;盲目扩大产业规模抑制绿色产业发展使其呈现产业绿色发展内部失衡、外部匮乏特点;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良性共振才能共同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从各市来看,城市群间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两极分化趋势常年存在,沈阳、大连两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从时间演变上,将辽宁省14个地级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情况分为4类,可看出波动型城市较多。

从绿色产业发展效率来看,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均在0.9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效率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率提高。

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且以沈阳市、大连市为核心的空间格局特征。但沈阳市和大连市对周围城市的扩散作用不明显,并未发挥出其集聚和輻射能量。进一步将各市划分为四个梯队,大部分城市聚集在第三梯队。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产业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异质性不显著。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辽宁省推进产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应从以下三个方面:(1)稳步推进产业转型,促进资源利用合理高效。贯彻“降产能、去库存”理念,充分考虑市场配置,避免盲目扩大规模效率;同时,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效率生态良性共振才能共同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侧重对绿色建筑产业扶持,引导鼓励资源向绿色建筑产业流动,构建绿色建筑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2)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带动区域绿色发展。辽宁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效率主要依靠规模效率,将产业发展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打造绿色建筑产业园区,刺激居民绿色建筑需求,形成区域带动力。(3)以点串面,发挥双核优势,推动产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缩小省际区域发展差距,充分发挥沈阳、大连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绿色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共同驱动辽宁省绿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奥.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水平系统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北方经济.2019.08

2.郭玥.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山西大学.2019

3.姜世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以合肥市为例.安徽建筑大学.2017

4.刘晓君 王东旭 胡伟.基于TOPSIS熵权模型的绿色建筑产业与其支撑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1.51 (2)

5.任嘉敏 马延吉.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发展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018.38 (7)

6.丰晓旭 朱春辉 岳鸿飞.四川省产业绿色增长测度.财经科学.2017.12 (9)

7.李启明 刘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以江苏省为例究.工程管理年刊.2017.7 (00)

8.张琴.资源型地区产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山西大学.2019

9.赵虎 徐宁 李飞 等.城市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水平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8.33 (2)

10.何剑 王欣爱.中国产业绿色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6.10 (21)

11.陶盈盈.基于共生理论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及稳定性研究.青岛理工大学.2016

12.陈红娟 冯文钊 焦新颖.京津冀“五化”协同发展状态及效率的时空演化.商业经济研究.2021.03

13.李璐璐.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发展逻辑问题研究.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 (10)

14.康晓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京津冀建筑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北京建筑大学.2020

15.刘学之.绿色建造产业链协同评价研究.北京建筑大学.2020

16.Hilary Omatule Onubi,Nor’Aini Yusof, Ahmad Sanusi Hassan.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Adop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Site Practices Impacts Economic Performance.Cleaner Production.2020

17.张晶波 何瑞.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施工技术.2017.46 (1)

18.杨中杰 朱羽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环境分析与对策.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 (9)

19.王军辉 李德智 吴晓飞.我国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的实证分析.建筑经济.2020.41 (12)

作者简介:王旭,东北林业大学,教授。

李赫,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时空演变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基于WebGIS的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动态可视化系统研究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