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动态培养方案设计

2022-04-23苏春艳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社会保障毕业

张 瑞,边 恕,苏春艳

(辽宁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与之相反的是,大多社会保障专业应届毕业生却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甚至在社会保障专业岗位的竞争方面也落后于经济类、信息类、法学类学生,从而不得不转做其他行业。

社会保障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的产生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岗位可替代性强,[1]其他专业学生经过培训也可以胜任,这就导致本专业学生的优势无法充分展露;二是目前社会保障专业主要以为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培养管理人才为目标,而当前市场需求多定位在服务岗位上,这就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社会急需人才相脱节。三是在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较少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2]与兴趣方向。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既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等对人才的社会需求,也包括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基于自身期望与学习能力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主观需求,而在目前的社会保障课程设计中,选择性与灵活性的匮乏导致学生缺少专业归属感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拉低了人才质量。[3]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综合类院校特点,提出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可行路径,即根据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经济需求,将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操作化,在矩阵中根据课程重要性确定修读方式,完善课程平台,进而达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设计

(一)培养目标优化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4]因此,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一定的持续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服务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重大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此外,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是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培养方式,更重要的是需求导向型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能够将学生培养与其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结合起来。[5]就学科性质而言,社会保障专业是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它能够满足当前新兴岗位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就学科内容而言,社会保障专业专注于探讨劳动者与普通居民基本权益维护与保障,能够满足当前蓬勃发展的社会服务组织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确定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集“综”与“专”于一体。

综上,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见表1):德行方面、基础知识方面、专业知识领域、技能方法层面及职业发展方面。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专业也需要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如我校加大“德行”与社会学领域知识的目标权重,在经济学专业特色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与社会服务意识。

表1 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毕业要求操作化

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既需要综合知识技能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又需要专业知识技能以满足相关岗位的特殊需要,因此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同时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各类组织中的社会保障相关管理工作或服务工作。为使上述毕业要求更加明确,本文将其操作化为如下指标。(见表2)。

表2 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人才毕业要求指标

以上毕业要求可以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参考社会保障专业在读及毕业生意见基础上进行设计调整,具体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在专业素养要求中注重正确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知识掌握要求中强调基础及专业知识的拓展,在能力要求中强调操作与实务技能的深化。总而言之,具体的毕业要求指标更具操作性,用其作为课程平台调整与平衡的参照标准更为简单明确。

(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将根据社会需求与个人期望设计的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相结合形成对应关系矩阵,进而考察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这一矩阵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明确反映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二者的内容。在下表中,“H”表示相关度高,“M”表示相关中等,“L”表示相关度低,根据表3中每组指标的相关程度可以调整毕业要求中的弱势领域,进而达到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平衡,为后续的课程平台设计与调整做铺垫。

表3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三、专业人才培养平台设计与课程调整

(一)培养平台设计

整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可以看出,当前很多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存在重理论授课、缺乏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6]以至于学生也缺乏专业归属感与学习积极性,降低社会认同度。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平台设计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如上问题。首先,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适应社会岗位的多样性,因此,培养方案要注重课程平台的综合性、实践性。其次,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期望与学习能力规划职业路径,因此,培养方案课程平台设计要注重课程的协调性与递进性,如在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四大课程平台基础上,加入交叉学科平台,拓展学生知识面;构建嵌入式实践平台,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融合,[7]提高实践实验教学平台课程占总学时比例,提升学生实务能力;绘制平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根据二者相关程度调整课程内容及修读方式,加强学生选择自主性与学习积极性;绘制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引导学生对专业规划进行深入理解,提升学生专业归属感。

(二)课程体系调整

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需求以及学生专业期待的变化,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调整,这种动态调整可以通过绘制平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来实现。

与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相似,平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表明了每门课程与毕业要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课程内容、性质与毕业要求各指标的相关性程度调整课程修读方式,必要时添加或删减一定数量课程,以达到各项指标间的平衡,同时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平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如表4 所示,除国家教育部规定必修课程,如通识平台中的思想政治类课程、专项教育类课程及管理类必修课程,其他课程均根据与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相关程度设计并确定修读方式,例如实践教学平台,由于其课程与大多数毕业要求指标相关度较高,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因此修读方式大多为必修。除此之外,在专业教育平台,大幅度提升选修课所占比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自主选择适宜的课程,由于“用脚投票”规则的存在,这种调整在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课程质量。

表4 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四、专业人才培养配套措施

如果说以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平台设计是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那么下列措施即为理论框架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绘制

如何使学生更快了解专业规划与学习内容,以及递进式的选择修读课程?绘制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是一种很便捷的实现路径。如下图(课程内容略)所示: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在思想素质教育基础上,逐步开设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课程,以及社会保障专业类学科课程;第五、六学期渐进深化调查方法类、统计操作类以及各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子领域课程的学习;第七、八学期在培养写作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开启社会实践,从而在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递进式培养。

图1 课程体系配置流程简图

(二)教学方式创新

需求导向型专业人才需要同时拥有扎实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出众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术,因此对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讲授方面,应实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当前各种课程的网络资源众多,除教师课上教学以外,应该充分利用网上的相关经典课程,如慕课、学堂在线等,减少学生上课枯燥感的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方面,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读书报告、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学生才华。

在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方面,加大文献搜集和整理能力、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社会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实习的学分比例,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保障现实中的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困境,进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上机操作课程数量,增开SPSS、STATA、AMOS 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以提高学生数据分析技能;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科研活动,独立的学生项目或论文可免修一门课程学分,进而在社会保障专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

总而言之,本文所讨论的需求导向型社会保障人才动态培养模式是一种平衡递进式的培养模式,它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平台课程设计符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教育工作“9 个要求”,即“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8]此外,三者对应关系矩阵可以随时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需求以及个人职业期望变化进行内容调整,使得社会保障人才培养能够随时匹配社会需求变化,而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的绘制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其顺利实施的保证。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社会保障毕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我们今天毕业了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毕业季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