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比较研究

2022-04-23王翠平荣家琛

长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晋中市太原市入境

王翠平,荣家琛

(长治学院 历史与旅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山西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相匹配的是其旅游业绩。[1]尽管山西省旅游业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入境旅游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空间结构演化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众多学者已从国家、省区、城市群对旅游规模的分布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9]在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中,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被分割开来,将两者放进同一框架内进行对照分析的情况很少见。然而,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的大范围推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两大市场的规模及其重要性已经发生了改变: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入境旅游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反之国内旅游则实现了大幅增长,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新动力。[10]从研究方法来看,过往的研究主要以旅游经济联系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等理论方法为分析手段,这些单一的方法和理论导致研究结果多为旅游规模分布、空间结构等某一方面较为孤立的理论,不利于全面认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同一空间的演化过程。[11]另一方面,现阶段的研究很少将两大市场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置于同一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大市场的分布格局不同,那么成因也存在差异,若对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对照分析,将对提升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大有帮助。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2009-2018 年相关数据,以此反映山西省近十年来旅游规模空间结构演化的新特征。山西省11 个市的入境旅游人数、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收入,来自相关年度的《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各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旅游经济联系模型中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采用公路距离。

1.分析方法

(1)首位度

在某种程度上,首位度代表了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12]为了简化计算且易于理解,杰斐逊于1939 年提出了“二城市指数”,这是一种计算第一城市人口与第二城市人口比例的方法:S2=P1/P2

二城市指数虽然计算方便而且容易理解,但有时候也会略有片面。为了使首位度指数反映的结果更加准确,后人提出了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四城市指数:S4=P1/(P2+P3+P4)

十一城市指数:S11=2P1/(P2+P3+P4+...P11)

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理想的二城市指数等于2,四城市指数等于1。为了更充分、清晰地反映首位城市的集中程度,本研究选择使用二城市指数和四城市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S2和S4分别指二城市指数和四城市指数,P1、P2、P3和P4分别代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城市所对应的游客接待量。理想状态下,S2为2,S4为1。

(2)位序-规模法则

位序-规模法则最早用来考察一个地区城市体系的人口规模分布状况。目前该方法已被广泛验证并用于分析旅游规模的分布,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内旅游规模分布的集中情况。进行具体计算时,一般对位序-规模函数的两边取以10 为底的对数,表达式为:

式中:y 为某城市的游客接待量,x 为该城市游客数量在整个地区中的位序,A 为首位城市游客接待量的理想规模数,α 为帕累托指数。α>1表示城市游客接待量的规模分布集中;α<1 表示城市游客接待量的规模分布均衡。

(3)旅游规模等级结构

各级城市游客接待量构成旅游规模的层次结构。对比2009、2014 和2018 年的分布格局,可以揭示这十年来山西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和过程。旅游规模等级指数是各市接待游客数量与区域内接待游客数量均值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L 表示城市旅游规模等级指数,xi为某个城市接待的客流量,为某一区域接待游客数量平均值,n 为区域内城市数量。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等级的划分标准,将城市旅游规模等级分为4 个区间:L>2 为特大规模城市;L ∈(1,2]为大规模城市;L ∈[0.5,1)为小规模城市;L<0.5 为特小规模城市。[13]

(4)旅游经济联系模型

本研究通过测量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高低来判断城市之间旅游经济的相互作用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各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演进路径。模型如下:

上式中,Fij为两个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i和Pj为i 城市和j 城市的游客接待量,Gi和Gj为两个城市的旅游收入,Fij为i 城市和j 城市之间的公路距离。

网络密度评价指标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D 为网络密度,K 为城市节点个数,di(di,dj)为关系函数,如果两个城市节点间经济联系度大于断点值,di(di,dj)为1,小于断点值时则为0。

二、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空间结构演化

(一)旅游规模分布

1.首位度

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规模在首位城市的分布情况可由首位度分析获得。(图1)

图1 山西省2009-2018 年旅游规模首位度指数

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的S2和S4均低于理想数值,10 年间S2最高为2014 年的1.43,最低为2015 年的1.003,总体下降了18%,S4最高为2014 年的0.92,最低为2010 年的0.47,总体呈先增后降而后趋于稳定的态势。

2009-2018 年山西省国内旅游的S2和S4同样均低于理想数值。10年间S2最高为2009年的1.47,最低为2015 年的1.03,先增后减而后趋于稳定;S4最高为2009 年的0.53,最低为2015 年的0.41,整体浮动不大。由此可见,山西省的首位城市在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规模上都没有显著优势,扩散力量较为局限和微弱。首位城市与次位城市以及位序在前的城市无论在入境旅游规模还是国内旅游规模上都没有拉开很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2014 年,晋中市入境旅游规模超过省会太原市,2015 年,该市的国内旅游规模也超越了太原市,从而一跃成为山西省第一大旅游规模城市,从全国来看,这种情况是比较罕见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旅游资源方面,截至2018年,山西省内晋中市的A 级景区最多,其次为太原市,两者数量相差不大,但晋中市有2 个5A 级景区,太原市无5A 级景区;第二,区位条件方面,晋中市与太原市相邻,二者公路距离仅有40 公里,晋中市受到的太原市旅游辐射作用很强。

2.位序-规模分布

位序-规模分析能够展现山西省11 市旅游规模分布的集散情况和演化态势。从模型回归结果(表1)来看,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人数与位序对数的拟合度最高达到95%,国内旅游人数与位序对数的拟合度最高达到76%,两个模型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009-2018年入境旅游帕累托指数α 始终小于1,最大为2012 年的-1.2,最小为2014 年的-2.19,2014 年骤降,同比下降了81%,近几年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提高,这说明入境旅游的均衡程度偏高,趋于扁平化发展。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环境、国际政局、突发性事件等的影响,中国的入境旅游受到明显波及,加之山西省作为中部欠发达省区,旅游资源吸引力本就不足,所以其入境旅游规模遭遇严重冲击。尽管帕累托指数表明山西省入境旅游趋于均衡发展,但这种均衡是一种入境旅游整体水平偏低之下的均衡,随着山西省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种颓势略有好转。国内旅游2009-2018 年α 值同样均小于1,最大为2018 年的-0.49,最小为2009 年的-0.6,10 年来α 值整体提高了18%,呈不断提高的趋势,说明国内旅游规模现阶段处于均衡分布的状态,山西省国内旅游整体发展状态良好,处于“大踏步前进”的阶段,并且晋中市以其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内旅游规模“跳跃式”增长,2018 年的国内旅游人数已经接近1 亿人次,逐渐与其他城市拉开了一点差距,α 值正在缓慢提高。

表1 山西省2009—2018 年城市旅游位序-规模双对数回归结果

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山西省10 年间各个位序城市旅游规模变化的幅度和特征,故制作山西省2009 年和2018 年入境与国内旅游位序-规模对数散点图(图2)。由图可知,2009-2018 年山西省11 市国内旅游规模大幅度提升,而入境旅游规模则不断下降。国内旅游人数从2009 年的10582.5 万人增长到2018 年的70378 万人,入境旅游人数则从105.79 万人下降到78.53 万人。

图2 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旅游位序-规模对数散点图

近10 年来,山西省两大旅游市场呈现出不同的演化态势,各市的国内旅游规模均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增长幅度相当,势头良好;而入境旅游规模不增反降,与2009 年相比,2018 年除了前2 位的太原市和晋中市规模得到提升,其余各市入境旅游规模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二)旅游规模等级结构演化

2009 年、2014 年和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规模等级结构演化过程有很大的差异。(图3)

1.入境旅游规模集聚中部核心极化

2009 年,山西省内的特大规模城市只有一个太原市,大规模城市有4 个,由高到低的各等级城市数量之比为1:4:2:4,呈现较为均衡发展的趋势(图3A)。2014 年,晋中市成为山西省内又一特大规模城市,而大规模城市数量锐减为0,各等级城市数量之比为2:0:3:6(图3B)。2018 年,差别与2014 年不大,特大规模城市同样为太原市和晋中市,大同市升级为大规模城市,各等级城市数量之比是2:1:3:5,且太原市和晋中市入境旅游人数都是山西省各市旅游人数均值的3 倍以上(图3C)。由此可见,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演化呈现出一种核心极化发展的趋势。

2.国内旅游规模均衡发展稳中求进

2009 年,按规模等级由高到低各等级城市数量之比为0:5:5:1(图3D),2014 年为0:4:6:1(图3E),2018 年为0:5:5:1(图3F)。除2014 年临汾退步为小规模城市,2018 年重回大规模城市之列外,余者均无变化。由此可见,近10 年来,山西省国内旅游等级规模演化朝着均衡的趋势稳步发展,规模等级结构发育状态明显较入境旅游健康许多。可以说,经过这10 年的发展,山西省国内旅游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图3 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等级结构空间演化

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一直处于发展初期的核心极化阶段,入境旅游规模集中在太原市与晋中市,但两者的辐射带动作用较为局限,其他城市的入境旅游规模发展仍较为滞后;国内旅游则一直处于均衡稳定的一体化发展阶段,除了唯一的特小规模城市——朔州市,其他城市的国内旅游规模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势头稳步前进。

3.旅游经济联系结构

大量的旅游活动使原本孤立、分离的城市发生空间相互和旅游关联作用,形成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结构。[14]入境与国内这两大旅游市场空间演化路径的异同可以通过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变化展现出来。本研究以山西省2009 年平均旅游经济联系度为断点值,利用有效联系边数展现旅游经济联系结构的演进特征。(图4)

图4 山西省2009 年、2014 年和2018 年入境和国内旅游经济联系结构对比

(1)入境旅游为零散的城市间联系

2009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联系密度为16%,2014 年下降到9%,2018 年上升到13%,网络结构整体发育不良,缺乏动力。从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来看,2009 年表现为以太原为中心的联系结构,主要有太原与周边6 个城市的联系(图4A);2014 年,网络密度下降,压缩为太原市、晋中市、大同市和忻州市4 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山西省南部的城市失去联系(图4B);2018 年,网络密度略有提高,在2014 年基础上,增加了晋中与临汾、长治的旅游经济联系(图4C)。综上所述,山西省入境旅游经济联系表现出稀少而零散的特征。

(2)国内旅游为完善的全域联系网络

2009 至2018 年,山西省国内旅游经济联系结构全面发展,网络密度从29%提高到100%。2009 年太原国内旅游规模名列前茅,全省除朔州外都与太原有一定的旅游经济联系,同时晋中也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形成的雏形区域网络结构,发展趋势良好(图4D);2014 年,随着各个城市国内旅游人数的持续增加,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变得紧密,网络密度达到100%,结构发育完善,区域联系紧密的“全域网”已经形成(图4E);到2018 年,在原有基础上,山西省内11 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图4F)。

山西省入境旅游一直表现为少而散的城市间联系,相比之下国内旅游早已形成了全域网络结构。从空间联系发展路径来看,入境旅游仍停留在发展初期的“点联系”,扩散趋势尚不明朗;而国内旅游经济联系结构在2009 年就已经优于2018 年的入境旅游结构。

三、两大市场不同格局的成因

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格局:入境旅游规模集聚中部核心极化,国内旅游规模均衡发展稳中求进。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两大市场有着如此明显的空间差异,相关的分析需要紧紧围绕在形成空间演化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来展开。第一,入境与国内两大市场的旅游规模决定了各自的空间分布特征,规模越大,越容易形成扩散效应。第二,旅游资源作为一个地区内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第三,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发展方向依赖于输送客流的旅游交通,[15]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发达,不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入境游客,乘坐飞机都成为一种大众选择的出行方式,相较于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对于飞机出行的依赖性更强。第四,区域经济基础是各个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业当然也不例外,由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领域,所以旅游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很强。基于上述分析,从这四方面来探索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空间差异的内在机理。

(一)入境市场规模微小与国内市场规模庞大

2008 年的金融危机、2013 年的钓鱼岛争端和2014 年马航MH370 失事等一些国际宏观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对入境市场均造成了冲击,使入境旅游需求缺乏强劲的增长动力,上升缓慢。与入境旅游市场不同,国内旅游依托我国强大的人口基数,2016 年已成为拥有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国家。[15]在宏观背景影响之下,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两大变化:2009-2018 年山西省入境旅游接待量从105.79 万下降到78.53 万,而国内旅游接待量从10582.5 万增长到70378 万,增长了近7 倍,2018 年国内旅游人数是入境旅游人数的896 倍。由于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基数小且发展速度缓慢,其入境旅游10 年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国内旅游规模基数大,扩散速度较快,经过10 年来快速的演进,上升到一体化全域发展的阶段。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对山西省11 市国内旅游人数与人口基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为(表2):两者相关系数为0.714(P=0.014<0.05),说明山西省各市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与当地人口基数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表2 山西省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二)入境市场距离择近与国内市场交通可达

入境市场距离择近,导致入境旅游经济联系长时间以太原市和晋中市为中心;国内市场交通可达使国内旅游经济联系全域网络发达。入境游客常常以集散地为中心,到访率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16]入境旅游的游客以飞机为主要交通方式,基于此,对山西省各市旅游人数与该市机场游客吞吐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表2):入境旅游与机场游客吞吐量的相关性更高,两者相关度为0.945(P=0.001<0.05),这说明山西省各市入境旅游人数与该市机场游客吞吐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虽然晋中市没有机场,但太原市与晋中市的距离最近,两市相邻,公路距离仅为40 公里,入境游客如若到往晋中,选择先乘坐飞机到达太原之后再到晋中是最为快捷和方便的,所以入境游客就集中在太原市与晋中市。而对于国内游客,他们有更多的交通选择。随着这些年公路网络修建的更加完善,国内游客在山西省内的扩散更加方便和快捷。2018 年,山西省公路里程14.4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为5711 公里,公路密度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国内旅游交通可达的特点,使得旅游者在山西省内的流动更加快捷,因此形成了全域网状联系结构。

(三)入境市场求品质与国内市场重休闲

入境游客去往旅游目的地时必定会受到费用和时间的限制,于是他们当然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和品质更高的旅游景点;相较于入境游客来说,国内游客受到的限制会小很多,在景点的选择方面会更广泛,也更偏向于休闲景点。需求方面的差异性导致了两大市场快速发展城市的显著不同。截至2018 年,山西省内晋中市的A 级景区居首位,太原市次之,两市A 级景区数量之和占山西省A 级景区总量的近30%。入境游客择高的特点,使得晋中市和太原市入境旅游规模非常庞大。与入境旅游不同,国内游客更倾向于前往休闲型旅游目的地,晋北地区山峦叠嶂,晋南地区生态良好,成为国内旅游市场偏好的旅游目的地。通过上文的交通条件分析可知,赴晋中市的入境游客需乘坐飞机先到太原市,故此这里将太原市和晋中市进行合并。如果以A 级景点数量代表资源品质,对山西省各市的旅游资源品质与入境和国内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入境游客接待量与资源品质相关度更高,达到0.924(P=0.000<0.05);国内游客接待量与资源品质的相关度则较低,相关系数为0.799(P=0.003<0.05),验证了入境旅游市场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四)入境市场择富与国内市场不弃贫

一个地区发展旅游需倚仗区域内的经济基础为其提供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由于入境游客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消费之下尽可能地想要体验到更佳的旅游配套设施服务。多年来的经验也表明,山西省各地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较为吻合。与入境游客不同,国内游客去往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更近,时间相对来说更充裕,所以更多地倾向于单纯的休闲与放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体验的影响较小,故而此类人群对目的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入境游客。基于以上分析,将各市的GDP 作为经济发达程度指标,对山西省各市GDP 与入境和国内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境游客接待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更强,高达0.968(P=0.000<0.05),验证了两大市场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经济水平重视程度的不同。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将山西省入境和国内两大市场旅游规模的分布和演化进行对照分析并探究了各自成因之后,综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入境与国内两大市场的集散情况不同。山西省入境旅游规模集中分布且呈核心极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国内旅游规模分布均衡并趋向一体化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的均衡分布表明,在山西省内,国内市场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导市场。[7]

第二,入境和国内两大市场的空间演化路径有异,各自所处的阶段不在同一层次。入境旅游空间联系处于初级阶段的城市间点联系;国内旅游空间演化路径为“线-网”,且已进入一体化发展,阶段性成熟。正因为两大市场空间演化路径和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在制定旅游政策时应有先有后。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发展阶段相对成熟,应优先全面推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发展速度慢,发展阶段滞后,需设法提升其规模。这种有先有后的总体思路不仅体现了我国全域旅游中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协调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与两大市场目前的演化阶段相吻合。

第三,入境和国内两大旅游市场形成了集中与均衡两种不同的空间格局,这是因其各自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引起的。入境市场规模小、距离择近、重视旅游资源的品质且倾向于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目的地,使其容易在航空交通发达、资源品质好、经济条件更为优越的城市及其周边集聚;国内市场规模大、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偏休闲且不重视目的地的经济发达水平使其可以在全域范围内扩散。所以,山西省应先以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领域,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同时尽快连通省内的高铁线路,为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制定政策方面需与时俱进,正确引导,注意侧重。以下是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第一,整合各地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特色线路,建设核心旅游圈以起到辐射扩散作用,带动位序在后的各市扩大其旅游规模。

第二,加快交通体系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提高公路密度,连通贯穿南北的高铁路线。

第三,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塑造良好的旅游整体形象,树立更高层次的旅游发展观念,尝试突破传统行政边界的限制,开发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建立多边关系,从而实现区域范围内旅游产业的共同进步。

第四,建设立体化营销网络,进行多元化旅游促销。省、市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组织、统筹、协调、引导的作用,利用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丰富且有效的旅游宣传工作,提高旅游资源吸引力,从而实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两大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猜你喜欢

晋中市太原市入境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非法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