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2022-04-23安健锋
□安健锋
萨满服饰是黑龙江省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渔猎民族萨满服饰,更深层次地探究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本文立足国家东北边疆地方,从对策角度出发,基于加强掌握该方面技艺的传承人保护与宣传,确保可持续传承发展;加强政策、法律支持与保护,推动其发展;加强民间萨满服饰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与宣传,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加强相关科研机构的重视程度,促进专家学者专项研究等方面对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与研究。
一、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内涵
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一般指萨满在“神事”活动中,身上所穿服饰及佩戴的法器、配饰上所体现的整体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主要包括神衣、神帽、配饰,法器有神杖、萨满鼓等。同普通民族服饰相比,萨满服饰制作手工技艺高超精湛,服饰制作用料较为特殊,服饰设计特点较为鲜明,服饰制作外观和服饰图案都具有一定的宗教含义,能够展现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和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如图1)。
图1
目前,人们可从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乡岭上人博物馆所收藏的鄂伦春族的萨满神衣、萨满鼓,以及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的鹿角神帽中看到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应用与体现。
二、加强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保护与宣传,确保可持续传承发展
当前,渔猎民族掌握萨满服饰手工技艺的艺人已经不多,拥有高超传统手工技艺的老艺人更是凤毛麟角,传统技艺的继承、延续及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为更好地加强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的保护与宣传,我们要从多元角度出发。
第一,对传承人的原生态经济生活环境予以保护和改善,使其安心创作,研究和发展相关手工技艺。首先,要保护好传承人原汁原味的生活环境。要想尽量展现客观原始的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不出现应用技艺上的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和保持渔猎民族祖先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原有生活环境。使用传统手工技艺进行萨满服饰制作和创作时,周边原有环境会对传承人手工技艺制作条件、技艺展现、创作灵感、创作素材的选用与借鉴产生影响。其次,在保证传承人原有生活环境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改善其生活环境,使传承人更加充分地发挥萨满服饰制作水平,专心研究和发展相关传统手工技艺,如为原生活环境增配展现传统手工技艺的专业硬件设备,改善冬季取暖和夏季通风设施,更换室内电线等。最后,给予传承人经济保障支持,使其安心创作、研究和发展相关传统手工技艺。
第二,打破家庭式亲族链条辈辈传承的世俗观念,鼓励老艺人授艺、多带徒,树立榜样,最终实现对传承人的保护。老艺人带徒授艺方面要打破条条框框,摆脱传统固有观念,拓宽授艺人选范围,实现“虔心学艺、真心授艺”。现阶段,很多珍贵难得的技艺只有老艺人才会使用,技艺面临失传问题。因此,鼓励老艺人进行一技多传、授艺传徒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使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视频音频文字记录等方式将传承人对萨满服饰整体手工艺制作流程、关键技法与功用、制作经验、服饰材料采集与使用、现存萨满服饰等进行完整、全方位的保护与保存,供后继者研究和制作。
第四,鼓励传承人对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进行科研理论研究,出版书籍与发表论文,继而从科研理论角度实现对掌握该方面手工技艺传承人的保护与宣传。
第五,对区域优秀传承人要实现专项保护与宣传,加大传播力度,构建非遗品牌。
三、加强政策、法律支持与保护,推动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
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价值日益显现,加强政府政策支持与保护、法律援助与保障对保护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愈显重要。
第一,对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运用与研究、传艺授道,要加强政策支持与保护,提高传承人的信心,充分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法律支持与保护,推动其发展。首先,应制定法律法规,对展现一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与保护,推动其发展。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要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因此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专门法律,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对“非遗”传承人的法律保护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对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与推动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还有待落实与完善。以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祖先留下的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浓缩凝聚着民族千年文化传承。因此,首先,相关部门应根据实地实情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迫在眉睫。其次,加强当地律师队伍对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援助、支持与保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再次,鼓励当地政法机构开办法律学习培训班,对相关“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进行法律培训,使其知法懂法,增强其对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法律保护意识。最后,加强当地媒体对本省本地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法律保护宣传,唤起民众对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另外,以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为依托,在当地建立及完善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管理制度。
四、加强民间萨满服饰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与宣传,促进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
第一,加强组织民间萨满服饰文化艺术节日庆典活动,实现对外宣传,增加本地文化产业经济收入,促进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在当地的保护与发展。首先,要定期举办本地民间渔猎民族萨满服饰文化艺术节,增加其知名度,促进其保护与发展。在黑龙江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宣传的影响和推动、当地的人文艺术氛围环境、人民群众的认知都会影响到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因此,打造良好的“非遗”保护土壤,营造适合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发展的人文艺术环境十分必要。其次,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原则,推动当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发展。“引进来”方面,通过举办萨满服饰文化艺术节,宣传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外地商家对本地相关文化艺术产业进行投资,从经济方面促进相关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和保护。“走出去”方面,鼓励本地以萨满服饰文化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积极参加省内和国内“非遗”相关展览宣传活动,实现文化艺术的互相交流,将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更好地宣传出去,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进而推动相关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举办地方民间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保护宣传周、宣传月活动。首先,相关部门应长期坚持举办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有效增强民间萨满服饰文化在民众心中的印象,使其认识到身为家乡人保护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获得对家乡特色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宣传周或宣传月活动,有效宣传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在对地方群众进行人文艺术普及的同时,推动地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地方“非遗”工作的开展力度。
第三,加强民间萨满服饰文化艺术在多元媒体平台上的宣传与传播,推动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在社会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传播。
五、加强相关科研机构重视程度,促进专家学者专项研究
加强科研院所对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非遗”保护的重视,鼓励专家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能推动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在渔猎民族萨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萨满服饰的穿着佩戴问题,想要做好这一点,保护和发展服饰制作的传统手工技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召开学术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讨论研究。首先,要周期性组织专家学者召开萨满服饰文化学术研讨会,鼓励和推动专家在该项研究上适时探讨相关传统手工技艺专项研究状态。其次,鼓励汇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实现对相关研究的有效记录。
第二,设立相关科研课题,划拨科研经费,加强科研机构的重视程度,鼓励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专项深入研究。
第三,推动当地民企对相关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在相关研究上的资金赞助与支持。首先,引导、鼓励推动当地热爱家乡文化的企业家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一分力量,对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提供赞助和支持。其次,努力实现该方面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科研机构、爱好者对企业在发展、形象、品牌宣传上的反哺作用,从文化角度推动企业向前发展。通过上述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对其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加强该方面的保护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黑龙江省渔猎民族千百年来的高超手工技艺制作水平、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意蕴、民族精神追求与心理状态、文化意识形态、地域民俗特征等。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相关传承人的保护与宣传,实现政策支持与法律保护,举办相关文化艺术活动及宣传,继而建立一个合理多元的保护与发展体系,有效促进黑龙江省渔猎民族萨满服饰传统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