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探究

2022-04-23高爱丽

学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模式

高爱丽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激发民族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家国观念,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更加用心、积极地投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提升历史学科综合素质。在落实家国情怀理念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和初中生实际生活相近的例子和素材,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爱国情怀。文章主要對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模式展开探究,希望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37

家国情怀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对于国家以及人民表现出来的一种深厚情感,也是对于国家的深度认同感,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能够不懈追求幸福生活,为国家富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能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现情感价值观和知识教育目标的深度融合,增强学生的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这对于提升与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过程中,要遵循趣味性、可行性、客观性、目标性等原则,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增强历史教学的人文底蕴,丰富历史知识的精神内涵,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现出一种榜样力量,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国家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提升家国情怀和素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的现状,无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也不能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目前,“以生为本”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话题,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阻碍,教师还是习惯于课本灌输、主导教学,忽视了给予学生表达、互动、沟通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历史知识成为一项学习负担,根本无法让学生积极融入历史知识探究中。同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一言堂”课堂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回答问题、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无法实现“教”和“学”的融合,不利于锻炼学生学科思维、学科能力。

(二)知识灌输制约学生感悟情感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育中,虽然教师意识到了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育模式单一,依然采用知识灌输的形式来开展历史活动,知识灌输制约了学生感悟情感,无法培育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材之中,有关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这些细节知识都需要学生记忆、理解,但是过度关注理论灌输,忽视了培育学生积极的情感观、人生观,无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初中历史课堂教育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倾向、思维锻炼,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存在畏惧、抵触心理,无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效率。

(三)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真实生活

通过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激励学生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能够更加专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将来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活动中,由于历史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无法深刻、全面理解,对于历史教材内容较为陌生,根本无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为,教师只是用文字形式向学生展示历史知识,没有借助于新的技术、方式来展示历史知识,无法构建形象、生动、真实的历史知识情境。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能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引导初中生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实现历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重视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理论知识,还要体现出历史知识中的德育功能、人文价值,赋予历史学科更多的立德树人思想。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爱国素材比较多,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才能够转变教师的知识传授理念,能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意蕴,引领学生去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爱国激励,也是一种学习激励、生活激励,让他们感知到当今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能够积极生活、学习,勉励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发展、个人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能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发展过程,用客观的视角与态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家国归属感、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由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理念,能够顺应历史课程标准,实现知识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目标的深度融合,展现出历史知识的思想性、人文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社会主义信念,对民族文化、国际事件有清晰的认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同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强化历史发展的延续,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民族观与国家观。

(三)继承、弘扬优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继承、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孟子》中提到,家是最为基础的存在,也是国家中的最小单位,但只有让家国情怀深刻融入每一个小家之中,才能够构建真正的大家。由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理念,能够让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有更多、更为深刻的理解,从中汲取华夏儿女努力奋斗的精神涵养,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社会的进步。我国很多伟人、革命先辈在立德修身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只有在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讲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优秀学者事迹,才能够体现出历史知识的人文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深刻感知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5D23928C-3911-485C-A020-DBB3A572B8FC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模式

(一)借助历史事件,增强人文底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师要借助于历史事件,增加历史教学的人文底蕴,详细阐述历史事件,实现人和事件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过去的事件、人物,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思想感悟。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照搬历史教材内容的现状,要着重讲解历史知识中的时代背景、民族精神,让学生全面、深刻感知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这样不仅能够创新、优化历史教学过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感知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必要性,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取得理想化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内容,要借助于历史事件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历史课堂活动更为趣味性、生动化,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全面落实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素养。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融入情境活动,用生动的方式来呈现历史事件,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见证历史事件期间,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紧扣历史人物,示范榜样力量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教师要紧扣历史教材中的人物,以此来运用榜样人物示范力量来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人物是组建历史故事的核心主题,通过讲解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事迹,能够构建具备人文味的历史课堂氛围,通过小人物来呈现世界、国家的安危存亡,拉近学生和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感触,并借助于艺术表达技巧,使学生深刻感知到大历史时代下的宏观变迁,感知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能够更加用心学习,通过励志行为来表达自己爱国家、爱民族的强烈情感。

同时,在讲解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历史影视资源、图片、素材,这样能够让历史人物事迹具备更强的真实感,让学生感知历史人物建功立业的民族责任和国家责任,潜移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真正内化历史知识,在学习、生活中把历史伟人作为榜样人物,遇到困难不退缩,内心满怀爱国情怀去奋斗、拼搏、学习。

(三)通过课外活动,激发爱国情怀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之内,也不要把教学活动场所局限于教室之内,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场所的拓展、延伸,由此,教师要通过历史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从中获得深刻的感知与理解。家国情怀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之中,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教师不要把历史知识讲解局限在历史课堂中,而是要定期组织一些课外历史活动,打破历史教学活动的局限性,让学生深入、全面理解历史知识,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视野,激发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培育良好的家国情怀。

同时,在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通过阅读、参观、报告、访问、观看、研究的方式,让历史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自主性,并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课外历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搜集、了解历史资料,互相分享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如让学生深刻感知伟大的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意识到只有家国强大,人民才能够获得幸福,而只有人民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家国强大的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利用乡土资源,酝酿爱国情感

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酝酿爱国情感,构建真实、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到历史知识存在于实际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乡土资源具备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在讲解历史知识期间融入乡土资源,能够改变以往死板、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模式,让学生感知到历史是可以感知、触摸的,让历史事件更加有温度、更加鲜活。乡土资源是历史的一种缩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去回忆身边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统,让历史教材内容更加真实、形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历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历史德育内容本土化。同时,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讲,历史知识较为枯燥、复杂,只有借助于乡土资源,才能够消除内心的乏味学习心理,站在生活角度分析历史知识,从中总结规律与技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历史知识,增强历史知识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成效。历史教材知识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建的,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编造的,而是真实的、生动的,由此,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入”历史,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历史故事,从中来掌握历史人物的信仰、情感、思想,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情感变化,让学生把历史人物作为榜样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历史故事、情节本身就是灵动、鲜活、精彩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历史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其更加用心、积极地投入历史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在讲解历史知识期间,多多引入一些真实的历史案例、人物事迹,以此来激励学生,展现出一种人物榜样力量,让家国情怀真正根植于学生的内心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參考文献:

[1] 陈梅霞.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以初中历史(部编版)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9).

[2] 王诗卉.落实核心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

[3] 庄爱平.家国情怀立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以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

[4] 杨健璎.家国情怀教育的校园文化进路——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2).5D23928C-3911-485C-A020-DBB3A572B8FC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