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民族文化,落实“理解”和“运用”

2022-04-23马巧云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解

马巧云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要基于课程属性,明確核心内容;基于内容理解,关注言语形式;整合情境资源,搭建语用平台;强化实践训练,获取言语智慧。

关键词:融合人文   理解运用   语用平台   整合情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文,是描写民族文化特色的典型课文,教师要从内容和文化的维度,积极落实语言文字要素的教学,依托民族文化,提升文字训练的整体效用。

一、基于课程属性,明确核心内容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文中,作者借助对葡萄的描写,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文化特色。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的体悟不够深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细化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做深入探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葡萄沟》的学习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其文字契合学生对字、词、句的认知需要,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师要关注文中独特的言语形式,不能局限于机械化的言语训练,而要结合课文的具体特点,着力引导学生在体悟中把握构词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内在的词语生成能力,帮助学生感知作者的遣词造句特点。例如,课文为了展现维吾尔族人民富庶的生活,在描写葡萄沟生产的水果时,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描述,值得学生品味和借鉴,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匠心,学习对应的句式特征。再如,在描写葡萄树时,作者运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这些比喻不仅展现了葡萄树的特点,还从另一个维度展现了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十分重要。生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教师要时刻关注文本中用得好、用得妙的词句,落实语用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中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推动学生言语素养的发展。

二、基于内容理解,关注言语形式

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后,就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阅读大部分儿童读物。因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具有太大的难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教学重点,将洞察写作方法、关注言语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要想对具体事物进行深入的感知,就必须先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葡萄沟》一文中,有描写葡萄沟优美景色的语句,对此,我们可以设置三个教学板块:其一,观察图片,认知景物特点。教师可以渲染情境:秋天来临,我们一起来到了葡萄沟,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呢?这时,教师可以相机展示葡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葡萄晶莹剔透的美。其二,阅读语句,感受表达特点。教师可以提问:“面对如此美丽的葡萄,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分析文中最典型的语句,如对比“一大串一大串”与“一串”之间的不同,感受“大”字体现的欣喜和兴奋之情;紧扣“五光十色”这个词展现的画面之美,并通过想象对文字描摹的场景进行体悟和思考。其三,提炼总结,揭示表达的内在规律。在描写葡萄的颜色时,作者先有序地描写各种色彩,最后用一个“五光十色”加以概括与总结,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让表达更有层次感。

很显然,在这一教学板块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言语形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感知和对比,深化了对文本描写的民族特征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和独特句式的感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深厚造诣,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三、整合情境资源,搭建语用平台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能局限于机械化的训练。教师应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展开教学,将情境与课文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葡萄沟》一文以葡萄沟的景象为切入点,展现了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特色,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联系实际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言实践和运用离不开具体生活的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课文描写的场景,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必要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只有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例如,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去过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旅游,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景色。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可以将课文语段中的内容抽出来,直接提供相应的句式,为学生的迁移表达搭建支架。第二,充分运用课文的情境。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关注具体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缺乏全局观。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具体的语段与文本整体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更好地体会课文的价值,以批判性思维方式洞察作者语言表达中的智慧。同时,这些鲜活的内容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内容和情境的支撑。例如,《葡萄沟》一文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好客之情,教师可以以此为支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首先,从文本语言入手,鼓励学生从民族文化的高度,体悟维吾尔族人民的好客之情,具体可以从课文中“嘴甜”“吃个够”等词语进行探究,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次,搭建语言应用的平台,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游客,来到了葡萄沟,遇到了这样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树木、吃到的葡萄,将游玩的经历分享给同学,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并将民族文化的特征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无论是利用课文的情境,还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连接,都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和内化,为学生的迁移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训练,获取言语智慧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还是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获得内在的智慧。具体来说,语文的核心要素还包含遣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艺术等。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示范价值,积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和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以《葡萄沟》一文中描写葡萄树特点的语段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从语段的内容入手,借助课件逐步展示葡萄树的外形,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语言与课件中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叶子的下面是什么?站在这棵树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其次,聚焦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比喻的修辞手法带来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树木特点的语句,再借助直观的图片,与文字进行互文,感受比喻手法的形象与贴切。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不难,而要真正地加以运用却不容易。因此,在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开展教学时,我们不能止步于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等概念性的认知,而要鼓励学生积极与作者对话,探寻作者运用这样的比喻的真实用意,从而相机探寻、解构其中蕴含的奥秘,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实践和尝试,并注重实践后的反思及方法提炼、规律归纳,从而真正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达成“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语言材料的感知与理解层面,而要彰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的理念,充分发挥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的示范价值,让学生经历从理解到实践运用的思维过程,最终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言语能力和表达智慧。

参考文献:

[1]滕衍平.整本书阅读要在“整”上下功夫[J].教学与管理,2019(11):28-30.

[2]贾亚东.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目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1(5):45-47.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扬州路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理解
阅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阅读教学不可绕过的三问
怎样有效地上好初中英语课
借多样评价 品经典大餐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浅谈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