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资源校本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2-04-23马杏英
马杏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核心理念的指引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以视频为载体,充分运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开发视频资源教育的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落实“立德树立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视频资源;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
一、视频资源校本课程的内涵
1.校本课程:素质教育核心工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通过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理念、学科的教学优势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的课程。
2.视频资源:视频资源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利用电视图像、声音等媒介呈现教学内容,以视觉、活动图像为主、视听结合,多维度传递信息。作为一种教学材料,视频教学资源首先应具有教育性,即“教”的功能,对于观看者来说要有“学习”的效果。
3.视频资源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结合本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视频资源校本课程,更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立人”根本任务。
二、开发视频资源校本课程的优势
1.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开发与利用视频的过程也是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制作视频时学会更多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自身素养,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动力
利用视频资源校本课程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以图像、文字、声音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获得视觉、听觉等的感官刺激,激发学习的积极情绪,促进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
3.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视频资源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三观”,还能基于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进行德育,创新德育方式,着眼心灵内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视频资源校本课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发与应用
1.建立视频教育资源库
首先,要认真做好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划。由全体科组教师共同商讨、各级备课组长协同管理、筛选各类教学视频,保证视频质量,为教学服务。其次,注意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性不断完善视频资源库,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视频。再次,由于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获取各種教学资源,不断开发好的资源、课件、试题、情境案例、论文等充实到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库由纯视频过渡到集各种教学资源于一体的体现学校特色个性动态的资源库。
2.开发视频校本课程内容
(1)多渠道搜集视频。《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新课程实施后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精神、国家认同、社会参与、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教育的依据。作为教师,要有较强的时事敏感度,及时收集整理与学科及社会热点相关的时政新闻作为素材,形成资源库。可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视频教学资源库工作,如,采取自制、购买、下载、剪辑等多种办法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推荐视频来源:羊城时政学堂、学习强国、电视新闻、各大网站、相机拍摄等。
(2)及时归类剪辑。视频资料的分类整理,就是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科学方法,对收集所得的各种原始视频资料进行审查、分类并系统汇总,从而能用便捷的方式调取所需的资料。本校的视频资源校本课程已分类的版块,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大部分知识点,如,科技专辑、传统文化专辑、青少年成长专辑、先进人物事迹专辑、生态文明建设专辑、珍爱生命系列专辑、重大国内国际时事专辑等,教师只需要按自己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搜索,会迅速找到所需要的视频素材。
(3)结合学科教学考点选取视频。视频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科考点,其学科知识应该支撑整个学科的基本逻辑体系。教师在引入视频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向学生展示和探究的具体知识点,视频素材运用应该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等,而非单纯为了烘托课堂气氛而采用视频,要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分析、回归教材考点,培养学科思维。
(4)基于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进行德育。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良好平台,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将新闻时事、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利用课本知识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如,通过《国家宝藏》《诗词大会》《平语近人》等经典教育的视频来影响学生,既能突破课本核心知识,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问题设计有启发性,体现深度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视频,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掘潜能,形成积极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问题的设计,既可以引用视频里面某一句有概括性的话语,如,观看甲骨文视频时,设问“我们为什么要倍加珍视,更好地传承甲骨文,它的价值在哪里?”也可以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设问,如,观看“亚洲文明大会”视频时,可设问“请运用文化交流互鉴的知识,分析举办亚洲文明大会的意义”。注意,问题的设计,既可以由教师设问,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课程开设实施途径
(1)学科渗透是视频教学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具有人文性,尊重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学科教学中渗透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在视频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认识、体验,促进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成立社团是重要途径。学生社团是学生在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兴趣、能力、爱好而开展各项活动的学生组织。素质教育倡导下,各校都纷纷成立了很多学生社团,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活动生活,也發挥了学生的潜能、提升自信和自我管理能力。我校的地方党史学习社团,就是由一群共同致力于探究地方党史的学生组成的学习组织,经常会观看本地区的红色党史系列短片。开展一年多来,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35人,通过观看党史电影、分析革命先辈为党为人民的先进事迹,体会当今盛世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为社会奉献的决心。
(3)开展学生课前视频评论。这是我校《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一大特色。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或有重大讨论价值的相关新闻视频,并根据视频内容,结合课本知识自主设计不少于2个问题进行分析。这一活动开展三年多以来,学生的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4)利用早读、大课间等观看重大时间节点的视频并写评论。教育要及时,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德育处利用相关重大时间节点进行视频呈现,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如,“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感恩节”系列活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学校会利用早读、大课间甚至是现场直播等,召集全校师生共同收看有关报道,并写下观后感。
(5)组织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课。如,观看袁隆平院士水稻下乘凉梦、钟南山院士指导抗疫行动、张桂梅帮忙大山女孩实现梦想等系列主题,分析学生“我心中的明星”,树立正确的“追星梦”。
(6)家校思政视频齐参与。教育是一个各方面资源配合的系统工程,可充分发挥家校合力,整合社区资源,如,录制温馨的“我爱我家”小视频,交流分享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加体会父母“源于爱”的初衷,构建和谐家庭。
4.完善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要有科学性,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如,评课程目标、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办学理念要求;评学生的过程性参与情况;评教师对课程组织是否合理,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是否符合实际等。
(2)评价原则要有适用性,校本课程设计要尽量利用身边要资源,如,地方、社区、校内资源。
(3)评价原则要有发展性,校本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总体发展特征,还要关注学生个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评价原则要有操作性,评价方法简单可行,可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可操作性强。
视频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在实践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借鉴经验,勇于创新,开发更多适用于教学的课程,为学生发展充实基础,以实际行动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万传华.思政课堂教学视频资源的特征、问题与对策———基于学习强国视频资源优势与思政课教学互补发展的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25(3).
[2]熊明珠.教学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
[3]高湘波.视频教学资源的适切性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4]阮强.中小学教学视频资源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