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建设探究
2022-04-23孟士锋
Research on Green Financ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
MENG Shi-fe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摘 要】“双碳”目标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全面向低碳转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活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银行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绿色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有效支持。论文梳理了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Abstract】The goal of "dual carbon"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for China's economy to achieve high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solemn commitment China has mad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means that China's economy will be fully low-carbon. Finance i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and plays a huge role in providing "living wat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 banking industry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the effective support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green finance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finance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關键词】“双碳目标”;商业银行;绿色金融
【Keywords】"dual carbon" target; commercial banks; green finance
【中图分类号】F832.33;X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2-0077-03
1 引言
“到2030年达到碳峰值,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绿色银行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绿色银行是通过调整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流程,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银行模式。绿色银行为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环境改善、气候变化、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等经济方面的活动提供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绿色银行将加强对动物栖息地优化、高原和湖泊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探索绿色银行建设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分配,传导绿色金融政策的银行职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绿色能源转型、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2 绿色金融发展概述
2.1 绿色银行的起源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银行为探索绿色发展提供融资的办法做了有益的尝试,在20世纪末,荷兰银行贷款决策的负责人提出在与社会和环境风险的过程中缺乏指导方针,在荷兰银行等倡导下,于2002年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最终决定制定一套关于项目融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是后来的“赤道原则”。2003年6月,包括4家创始银行在内的10家主要国际银行在华盛顿国际金融公司总部正式宣布接受“赤道原则”。
国际的“赤道原则”要求银行在投融资决策时,不仅要计算贷款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贷款项目的实施在未来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遵守这一规定是金融行业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兴业银行是最早接受“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
2.2 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为1981-2005年,《关于贯彻信贷政策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由央行于1995年发布,金融部门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上日程,我国银行业也着手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的探索。
起步时间为2006-2010年,以《关于开展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的通知》与《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两项政策的出台为标志。
快速发展时期为2011-2015年,这个阶段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
全面发展时期从 2016年至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由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提上日程,也有了比较完备的方案。
2017年由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印发《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文件,此后多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我国绿色银行金融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速。
2021年央行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银行各分支机构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辖区内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着力提升本银行绿色金融绩效。
2021年央行编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册(试行)》与《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文件规定了金融机构要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及碳排放。
2.3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建设现状
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建设包括:①建设完善的绿色信贷制度。坚持在环境保护的层面培养“绿色信贷”的文化、打造绿色银行的目标,将绿色信贷理念贯彻于工商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内,绿色信贷的监督制度在全行范围内贯彻实施,为工行绿色信贷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②强化环保风险控制。在贷后管理中,工商银行加强了对环境风险的控制。通过环境评估和环保机构的反馈,银行决定减少甚至收回企业贷款。为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绿色信用问责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风险成本控制的指标、经济效益的指标和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现了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与控制同等重要的原则、激励约束协调的风险平衡取向。
中国农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建设:①建设绿色信贷的制度。为推进绿色信贷建设,落实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成为行业内领先的“綠色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自2009年开展绿色信贷机制建设。②信贷投放严格审批。中国农业银行与环保部门加强企业的环保信息方面的沟通合作,实施环保标准“一票否决”制度。对涉及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过剩产能的企业的生产技术革新给予信贷优惠的支持,对未采用节能与环保生产技术的企业收回贷款。同时,为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节能环保企业,优先核准和发放贷款。中国农业银行也将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过剩产能的行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在信贷审批与环境资质审查方面予以特别关注。③加大绿色信贷创新力度。在加大绿色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的产品和服务,争取做到多个“领先”。2008年,农业银行率先推出碳金融服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成功上市10亿美元等值的绿色债券,是我国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2016年成功为“金风科技”发行绿色证券。
中国建设银行的绿色金融建设情况:近年来,建设银行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打造出“飞驰绿鑫”绿色投融的平台,发展出绿色金融新模式。①建立完善绿色资本市场产品体系。拓展境内外多元化绿色融资的通道,为新开发银行等16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市场影响力深远。②创新推出中国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019年建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飞驰建荣”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③参与出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建设银行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于2020年出资该基金的发起设立。首期的区域投向为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④发展绿色投资研究顾问能力。建行担任绿色顾问,协助江西水投发行3亿美元绿色债券。
交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建设情况:①承销碳中和债。交行主承销的三峡新能源“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②探索“碳普惠”业务。交行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完成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交行青岛分行落地了全国碳排放权质押“碳普惠”融资业务。③开展“零碳网点”实践。交行花都分行实现2021年碳中和目标,荣获网点“碳中和”证书。
3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清晰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通过以上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绿色银行建设实践,各行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界定标准不尽一致。从绿色企业定义的角度来看,缺乏规范依据,导致实施范围较广。缺乏明确的绿色企业和项目定义标准是绿色企业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失效的根本原因,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准确性和引领性。
3.2 缺乏环境信息和信用评价的有效支撑
从各主要商业银行的绿色银行建设实践来看,生态环境部门只能监测重点国有和省级控股企业的污染排放情况,无法为绝大多数中小微工矿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环保信息。可提供的环境违法信息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及时性不够等问题,不能满足银行贷款审批的具体需求,影响绿色金融的实施效果。与此同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已于2014年发布实施,但企业环境评价尚未开展,基础环境数据缺失,无法形成绿色企业数据库建立的有效支撑。成熟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让商业银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创造比较好的风险管理条件。因此,创造一个成熟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是当务之急。
3.3 缺乏激励措施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
各商业银行通过实际运用市场规律,调整利益来刺激绿色金融的措施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与其他普通产品相比,绿色金融产品没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难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机。主管部门对绿色金融的监管政策给参与机构增加了额外的要求和负担,难以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
3.4 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创新难以满足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开展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绿色信贷以及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非常有限的领域,与我国的绿色经济高速发展相比,商业银行开展的绿色金融业务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3.5 绿色信贷占据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贷款数额的比重较低
2013年至2017年6月,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5.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8.22万亿元,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占据我国整体贷款总数额的10%左右,在未来发展发展潜力巨大。绿色信贷占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的因素,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相信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限制条件会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绿色信贷的占比也会逐步提高。
4 推动我国绿色银行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统一的动态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构建标准体系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我们要坚持“国内一体化、国际一体化”的原则,气候的变化、污染的治理和节能减排是银行需要重点聚焦的三大领域。目前虽然人行等多部门制定了绿色金融业务的标准,但尚未统一,同时各商业银行各自也制定了自己的分类标准,但都不尽如人意。全国统一绿色金融标准的体系不断完善,将有助于确保各种规范文件的兼容性。目前绿色金融的统计制度正在逐步完善,我国多项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与欧洲的绿色金融的标准比对研究工作完成在即,为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操作、确保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商业可持续、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4.2 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我国有必要建立强制性绿色金融信息的披露制度。①将ESG信息通过强制性规范手段纳入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体系。②充分利用环境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是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项目提高环境的风险信息评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披露的专业化程度。③完善绿色评估第三方认证体系。
4.3 完善绿色银行系统化激励约束机制
①结合市场激励因素,商业银行制定完善的绿色金融激励政策。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双碳目标”和环保区域的需求,制定差别化的补贴政策。②设置分级税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碳减排活动。③商业银行激励政策应合理考虑绿色金融流程各环节多方利益,引导商业银行向绿色资产配置倾斜。例如,商业银行可实施差异化的经济资本占用的政策等。通过实施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补贴等政策,加强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发展的能力。
4.4 不断丰富创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产品及完善市场体系
通过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绿色金融发行制度,规范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流程。在贷款利率、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强化对项目的绿色转型,支持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融资工具促进绿色发展。①商业银行应尽快实现传统产品的转型,提高碳资产类的应用。②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要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③商业银行要重视对零售类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我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
4.5 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我國应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利用各种合作机制提升国际交流水平。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提升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使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走向国际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更大的绿色金融国际话语权,也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参与程度。
5 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建设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推动节能减排,帮助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及过剩产能企业实现生产工艺的革新。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制度,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和向低碳方向的转型,同时建立和开发多元的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强化对绿色项目及绿色客户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江卫国.紧盯“走在前列”打造“绿色银行”[J].农业发展金融,2021(11):17-20.
【2】李卫娥.政策性银行打造“绿色银行”探索[J].中国金融,2021(21):38-39.
【3】袁文华,衡淼,孙一鸣.深化绿色信贷发展打造“绿色银行”品牌[J].江苏农村经济,2021(10):66-67.
【4】杨望,李一鸣,徐慧琳.绿色银行的内涵及经验启示[J].国际金融,2020(04):75-80.
【5】尹进鹏.绿色金融的推进路径与现实困境——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金融示范点为例[J].柴达木开发研究,2020(02):28-33.
【作者简介】孟士锋(1975-),男,河北定州人,从事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