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资源,推进“一校一品”校本开发

2015-01-27杨霄松茅月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一校一品劳技综合实践

杨霄松 茅月清

[摘 要]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校一品”的校本开发项目,重在打造“一校一品牌”的特色活动课程。从本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入手,开发校本课程,既能凸显地方特点,又能推进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的运行。

[关键词]劳技 综合实践 一校一品 校本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8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与教材的管理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为此,我们通过挖掘本地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及学校特点,建立起一套既凸显地方特色,又突出劳技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校一品”课程运行机制。

一、确立“一校一品”校本开发项目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的关键。为此我们查摸本地特色,挑选既有地方特点,又有开拓价值,更能适应学校课程开发的乡土资源进行论证,从而确定了“一校一品牌”的校本特色活动课程。

1.中心小学:变废为宝制作特色

中心小学靠近小集镇,许多工业废料和生活中的各种废料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卫生,所以“一校一品”的项目定为:变废为宝制作特色。分别与劳技、科学、美术、综合实践及班队课程结合,开展皮料、布料、树叶粘贴制作,废弃塑料瓶、纸盒等劳技制作,以及废品回收利用等的调研。

2.万星小学:竹编、塑编开发特色

万星村的万家片是一个竹编之村,这里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竹器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竹器品与日俱落,所以传承这一手艺,开展科学开发就十分有意义。因此,万星小学的项目定为:竹编、塑编开发特色。进行竹制品工艺创作,开展竹编手艺的过去与未来的探讨以及竹编工艺的创新研究等活动,塑编由于有类似特点,也纳入项目中。

3.华丰小学:“庆云千张”豆制品特色

华丰小学坐落在华丰村,该村是一个豆制品的加工之村,在朱家兜每家每户均有豆腐作坊,是“庆云千张”豆腐皮的发源地。“庆云千张”不光本地人喜欢,连杭州、上海人都喜欢,故华丰小学的项目确定为“庆云千张”豆制品特色。要求从它的来历,到制作,到产销进行探究。

4.光明小学:蔬菜种养、酱菜加工特色

光明村是一个蔬菜种植和加工的“酱菜之村”,该村的两大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在海宁和嘉兴都很有名望。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特色,成了光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首选项目。他们将进行本地蔬菜的种养活动,以及与蔬菜种养、加工有关的项目探究。

5.路仲小学: “捏面人” 传统手工艺特色

路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而“捏面人”又是一项十分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这里便有一位老人,一直以来还在孜孜不倦地保留着、延续着这一门手工艺。于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成了路仲小学的研究项目。

二、落实“一校一品”校本开发的措施

首先,制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开发纲要和印发项目开发的工作日志,确定开发时间表,指导和督促各校制订开发计划,挑选特色课程开发的一线辅导教师及外聘“乡土专家”,建立起“一校一品牌”的开发实践活动运行机制,吹响乡土品牌开发的号角。

其次,把“一校一品牌”的乡土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开发与劳动技术教育、地方课程、班队课、美术课等进行协调重组和合作,组成一定的课时,作为课程实施的保障。

再次,根据劳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操作性、研究性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五小、四主”行动。

1. 建立了“五小”实践基地

我们建立了校园小农场、家庭小作坊、班级小生物角、小展示台、民间小传承点五个实践基地。

2.开展了“四主”实践行动

一是课堂主渠道引领,二是家庭主干线传承,三是基地主平台学习,四是课外主战场实践。

三、搭建“一校一品”校本活动平台

“一校一品”劳技综合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通过深入生活,亲身体验、实践,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素养。所以,我们在中心小学本部建立了“我能行小制作博物馆”和“小农夫种养园”,在路仲小学建立了“民间面人制作场”“蔬菜五子园区”,在万星小学建立了“红领巾竹器工作坊”,华丰小学建立了“‘庆云千张豆制品研究社”。 开展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每月一次的见习、实习活动,以及每年一次的成果展示。具体做法如下。

1.开展“手拉手”传承、传播活动

(1)大手牵小手,“一校一品”进课堂

乡土手工艺大都源于百姓的生活实际,存在于民间。 为了架起传承的桥梁,我们的做法是:邀请有乡土手工艺特长者进课堂讲艺、传艺;教师先拜师学艺后再传承;定期上门拜师学艺;家庭式学习传授;兴趣小组活动探究;学生间互帮互学;网络学习传承等。这就使民间手工艺和地域特色的乡土科技得到了多途径、多渠道、多层面的传递。

(2)小手牵大手,科技传播进社区

一边学知识与技术,一边进行探究创新,一边开展传承传播,是我们校本开发活动的又一特点。

如光明小学乡土种养活动中,为解决本地春季雨水多、倒春寒严重等影响春黄豆早播的现象,开展了“黄豆播种调查与早播比较实验”的小课题研究。师生们把实践探究中获得的经验:“沙泥土混合式育苗、草木灰泥土混合育苗和农户房屋边零星沙堆简易育苗”等“春播简易小暖棚育苗方法”写成了宣传单、编写成儿歌传唱进家庭、社区,指导家庭的春播,用学到的知识直接为家庭服务,为农业服务。

2.学以致用,“四服务”活动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我们开展了“学以致用、服务学习、服务家庭、服务生活、服务社区”的“四服务”活动。

如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用“彩塑纸”制作“环保时装”时,不光利用废弃塑料袋、纸品制成了多彩多姿的环保时装,同时把乱丢塑料袋造成的十大危害印发给同学们,让全体同学带回家告诉父母和乡邻,并在寒假里开展了全校性的“少拎一只塑料袋,多添几分环保情”的调查劝导活动。在“世界无烟日”前夕,三四年级学生利用废弃的纸盒制成“禁烟劝告宣传卡”,开展了回家送亲人,社区送邻里的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四、形成“一校一品”校本评价体系

乡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评价,应树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着眼于对学生兴趣的激励,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肯定,探索评价指导的多元性,使评价方法趋于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将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课堂学习、制作探究评价;二是课外实践探究评价;三是期末“星级乡土小能手”评价。

1. 评价内容

2.评价方式与方法

注重过程性评价、多样化评价并举,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参与及制作、种养的热情,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高,促进地方劳技文化的发展。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一校一品劳技综合实践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一校一品”展学校体育品牌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推行“一校一品”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
学校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运动技术教学衔接性与年龄特征
劳技教育使农村小学生受益
劳技实践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