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创造新知

2022-04-23彭一

中华手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木艺手脑育才

彭一

双手与大脑的实践智慧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作的《手脑并用歌》,将手脑结合的创造喻为至宝。

在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的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科创中心,“木艺劳动手作课”正在进行。孩子们在充满木质气息的创作空间里“忙活”。3D打印机、数控机床、切割机、单片机等先进设备以及基础木材有序摆放,他们锯着木块,推着刨花,将一块块木头切割、锉削、打磨、雕刻、上色、抛光。

劳动手作课,是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在“行生活教育,育创造之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背景下推行的。通过对课程的筛选,和寒假期间对同学们兴趣爱好的调研,科创中心最终围绕木艺、金工、机器编程等方向开展兴趣课程。

“假如不安下心来一遍一遍地磨,那么它就是一块普通的木头,万一它有生命呢?”“我可以将制作好的木艺钢笔和发簪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这是孩子们的想象与发自内心的话语。换句话说,双手创作的能量,远比劈开一块木头的力量大得多。

俯身在孩子们身旁悉心指导的项林老师,是科创中心木艺项目负责人。“课堂上,我会和孩子们一起研究手工艺,带领他们创作实用的书签、钢笔、直尺、木梳、发簪等,可以满足‘青铜’‘黄金’‘王者’等不同阶段学生的动手实践需求。甚至让他们将喜爱的动漫元素融入作品之中。让人惊讶的是,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AI、CorelDraw等设计软件进行创作设计,“PS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基础技能了。”

此外,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副校长邓玉洪正在尝试引入非遗手工艺项目,邀请传承人前来授课,研发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课程,举办劳动教育创作大赛等,多管齐下地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能力。

探索无边界的手艺课堂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本部的科创中心木艺劳动手作课源起自离重庆主城较远的双福校区,因远离重庆主城,为了让周末留校的孩子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周末时光,学校统一打造了周末特色留宿课程,与重庆手工编织协会合作,引入手工项目,让孩子们在创造中手脑并用,获得成长。

“木艺劳动手作课是育才中学推行‘四大生活课堂’之‘教室生活课堂’的落地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劳动实践专题教研打造的手工劳动精品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做中学,在学中乐。”重庆双福育才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敏对手作课的开展有诸多期待,并对孩子们的个性成长十分关切。2个校区所践行的“劳动教育”被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视为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常规课、木艺社团、手工制作特色精品课等多个类型的木艺手作课非常受校内师生们的欢迎。其中,“木艺制作劳动手工课程”更是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全力践行“艺术+工艺+技术”的“三维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之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当下,传统工艺早已不是陈设在博物馆的冰冷器物,它与社会大众和现代教育紧紧相连。工艺与教育也如同孩子们的巧思与朴实的材料一般,唯有不断结合,才能激发孩子更多的天赋与想象。

最好的劳动教育,是把生活还给孩子

“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

木艺劳动手作课看似玩乐,实际上却是“烧脑”式的劳动,老师们在课堂中引导孩子们精益求精,才能让他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骄傲。哪怕一学期只做一件作品,但习得的不仅是技能,更多的是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

“学校努力实践和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打造‘生活教育’的办学特色,希望通过‘劳动’‘运动’‘活动’教育学生手脑并用,把学生培养成为‘生活力’强,具有‘真善美之人格’,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校长张和松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造,并希望在手工艺的创新实践中有所收获:“手工艺,能让孩子们在创造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樂,体会在劳动过程中与他人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产生尊重劳动人民的理念。”

当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似乎有待进一步清晰,在张校长看来,劳动教育并非千篇一律地组织学生开辟一块土地种菜,也不是课后的某一次体育活动,“它们仅仅是劳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劳动教育在某一方面的技能传授,它不是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国江浙一带,类似于将棉花按节气种植后编织成线的课程,以及电子编程、化学实验等,都是不错的劳动体验,但体验并不一定能起到教育作用。诸如此类的劳动体验,张校长将其视之为一种“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它承载着力量,力量的聚合与升华将赋予劳动教育最深刻的意义,“深刻的劳动教育,需要组织者和教学者对劳动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升华,使其‘内化’成学生的一种优秀品质,才算真正完成了一次劳动教育。”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以及张校长的育人之道中,劳动教育实际上是很广泛的,它的终极目标不是刀耕火种,而是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当下,手工教育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不谋而合的内容,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培育的是有“生活力”与“创造力”的学生,手工教育所倡导、塑造的,亦是如此。所以,在国家特别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提在很高层面并倡导“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下,张校长始终认为,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母语的进程中,积极以劳动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抑或是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其他方面至关重要。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切实地走进了基础教育,它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并逐渐与新时代下的各项学科相互融合、发展,手工艺与教育也因此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结合,也将在未来成为各个学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更迭,手工艺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将日臻清晰。

木艺制作实训课程开设条件

课程介绍

木艺制作实训课程通过木为媒介,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传统木艺和前沿科学,通过切割、锉削、打磨、雕刻、上色、抛光等多道工序,亲身体验制作工艺,制作个人专属的木艺作品。

硬件设备

1间多功能教室(约160平方米)、投影仪、3D打印机、数控机床、切割机等

应用软件

AI、PS、CorelDRAW

参与对象

初一、初二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教学意义

通过木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专注力。

猜你喜欢

木艺手脑育才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木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十大时光 | 伊春永达木艺:做强“木艺+” 助力绿色转型
泰州:“手脑”协同让高速公路管控更精准
儿童木艺工作室的运营模式探析
“木工坊”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本期“手脑互联网”答案
“数珠”整合教学促学习真发生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