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的《西游记》项目学习设计和实施
2022-04-22张方方
文∣张方方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欠缺、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而项目学习则能解决目前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什么是项目学习?夏雪梅认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在知网、万方数据网搜索“阅读项目(化)学习”相关内容,研究成果很多,但加上“学情”后,发现其研究领域较为空白。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思维发展迅速,在项目学习中对学情的关注尤显重要。
一、项目学习的设计
(一)明确核心知识
知识是项目学习的起点。在项目学习的六个维度中,核心知识是第一要点。它是设计项目成果的根据,直接指向了学科素养。在《西游记》项目学习中,核心知识体现在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方面。因此,在项目活动设计中,每个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进行、成果的展示都应直接体现核心知识,核心知识的确定离不开新课标的指导。《西游记》学习目标设计中提到“多角度评价人物与小说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二)设置好的驱动性问题
好的驱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指引持续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呢?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有趣味的、能够亲近学生的、可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它直接影响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过程和结果。好的驱动性问题与学生的真实情境相关联,学生的代入感越强,兴趣就越大。综上,我们把《西游记》项目学习的驱动问题设置为:
初中一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正在进行“中小学衔接”活动,语文科组负责“名著阅读”衔接任务,我们班级要向六年级学生推荐《西游记》,请你完成一份名著推荐稿,优秀作品将代表班级在学校发言。
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推荐稿要包含哪些内容?什么样的推荐稿才是好的?怎样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文本、筛选信息、组织语言、剪裁材料、发挥创造力、做出决策等,用高阶认知策略带动低阶认知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关注学情
陈隆升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是我国第一部从学情分析视角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文中提出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结果三个方面关注学情。
因此,在探索学生的学习起点上,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人物丰富性、情节模式、主题深入性、语言特点等方面存在难点,需要予以格外关注。
(四)制定学习目标
结合《西游记》的核心知识及学情,我们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①掌握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理清小说情节,把握经典情节;②把握主要人物和妖魔的形象,探究其命运背后的内涵;③多角度评价人物与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④挖掘法宝特点与价值,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⑤成果展示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二、制作阅读任务卡,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西游记》原书共100回,87万字,文白夹杂,如何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是个难题。为此,教师制作了阅读任务卡,具体包括阅读时间、阅读章回、主要情节以及阅读重难点。每张任务卡都涉及情节、人物、写法以及主题,具体见下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精读与跳读结合,圈点勾画,学生在任务卡的帮助下很快通读了全文。
阅读任务卡1 阅读任务卡2 阅读任务卡3 阅读任务卡4 阅读任务卡5 阅读任务卡6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时间:一周 阅读章节:1~12回 阅读章节:13~30回 阅读章节:31~50回 阅读章节:51~64回阅读章节:65~79回 阅读章节:80~100回1.梳理概括情节:悟空出世 1.梳理概括情节: 唐僧收徒 1.梳理概括情节: 孙行者智降妖怪1.梳理概括情节:孙悟空大闹全兜洞 1.梳理概括情节:计擒黄眉怪 1.梳理概括情节:智擒豹子精2.在前十回中, 孙悟空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2.第15回中,孙悟空较之前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请简要分析 2. 请复述“乌鸡国”的故事,并分析其批判意义2.如意真仙和孙悟空有着怎样的恩怨?孙悟空最后为何没有打死他?最后孙悟空是如何取到泉水的?2.在第65回中,除孙悟空外,一众神仙都被妖怪抓走, 原因是什么?类似的事情多次发生,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警示? 2.第84回,孙悟空说:“却才在饭店内借了这几件衣服”,是真的“借”的吗?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
(续表)
三、项目学习的实施
(一)入项活动
1.教师播放《西游记》影视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解驱动问题,形成思考路径和问题链。
3.学生头脑风暴:一份好的《西游记》推荐稿包含哪些内容和要求?形成初步的成果要点。
4.按照讨论结果将学生分组,明确各组的项目目标。
5.教师明确学习活动的进程和时间节点,以及提交相关资料成果的要求。
学习实践分析:①探究性实践——建立《西游记》的情节、人物、主题等相关知识点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获得解决当前问题(怎样写好一篇好书推荐稿)的知识和技能;②社会性实践——倾听,当其他学生在发言(讨论推荐稿的具体内容)时,学生需要倾听并调整自己的思考视角。
活动亮点分析:开展入项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学习的开展。
(二)激趣,走进小说
活动一:直播带货卖宝贝。
教师活动:小组分工,范例展示,布置展览。
活动内容:每小组负责销售一件你们认为最有价值或最喜欢的法宝。
学生活动:①小组讨论:选择哪件法宝;②了解法宝功能,撰写宣传稿件;③制作PPT,注意PPT的审美性和趣味性;④成员配合带货销售;⑤其他同学用“西游币”进行投票,评选优秀作品,获得奖励。
团队成果:举行一场“西游宝物展览会”。
活动二:西游美景我代言。
教师活动:小组分工,汇总编纂。
活动内容:小说中有很多地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你们认为最美的地方进行宣传。
学生活动:①小组讨论,确定地点;②撰写宣传稿,讨论修改;③制作PPT,注意PPT的审美性和趣味性;④小组代表进行美景宣传讲演;⑤其他学生用“西游币”进行投票,评选优秀,获得奖励。
团队成果:编纂一本《西游美景图册鉴赏》。
(三)初析,紧抓核心
《西游记》作为长篇神魔小说,其一波三折的情节以及丰富的人物妖魔形象是本书的核心知识目标。
活动一:《西游记》经典故事讲演比赛。
教师活动:小组分工,故事讲演方法指导,设计评分表,评价奖励。
活动内容: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进行故事讲演。
学生活动:①运用思维导图画出取经路线图;②小组讨论确定讲演情节;③压缩概括情节,精炼语言;④小组推选代表讲演;⑤小组进行评分,评选优秀作品并获得奖励。
团队及个人成果:故事讲演视频展播;取经路线图展示。
活动二:“人物自画像”海报设计。
教师活动:提出格式内容要求,展示范例,设计评分表,评价与奖励。
活动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位人物或妖魔进行海报设计。内容包括姓名、绰号、性格、主要经历、结局以及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活动:①通读文本,选择人物;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③在人物的身世命运中探析小说主题;④绘制海报,注意海报的审美性;⑤小组进行评分,评选优秀作品并奖励。
个人成果:“人物自画像”海报展览。
(四)深究,培养思辨思维
每一个情节背后都有深意,每一个人物背后都关联着主题,这是对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思辨能力的考验。
活动一:专题阅读汇报。
教师活动:专题分类指导,阅读汇报要求,分组指导。
活动内容:在“小说主题”“妖魔类型”“妖魔结局”“神仙特点”“情节类型”等专题中选择一个,探究小说主题。
学生活动:①分组,通读文本,确定主题;②小组合作,深入主题进行探究;③制作PPT,个人发言。
团队及个人成果:《西游记》专题汇总,读书汇报视频展播。
活动二:续写情节。
教师活动:写作指导,提出内容要求,展示范例。
活动内容:请续写一个跟小说有关的故事情节,要有逻辑性。
学生活动:①小组讨论、设计情节框架;②小组代表执笔,创作初稿;③小组讨论修改,最后定稿;④小组代表在班级讲演。
团队成果:编纂一本《西游外传》。
四、反思与启示
在《西游记》项目学习的探索中,项目团队收获颇丰,也有了一些经验与启示。
(一)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充分立足学情
《西游记》项目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基于对学情的充分调查与把握,科学性、针对性强。在学习起点,通过调查问卷,教师已经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现状、期待等。面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低,畏难情绪大的问题,教师从激发兴趣入手。气氛热烈的直播带货、美景代言活动强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参与热情。在每一阶段的活动之后,教师都设计了学情评价,或是知识竞赛,或是个体访谈,或是量表摸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状况(阅读现状),教师才能进入下一轮的活动实施。
(二)驱动性问题、活动、成果之间逻辑关系要紧密
首先,项目学习往往以终为始,成果驱动。在《西游记》项目学习中,学生的成果是写出一篇优秀的《西游记》推荐稿,这也是该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项目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其次,驱动性问题指向并推动所有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我们以问题为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入项活动,分解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形成初步的成果要点:情节、人物、主题等。接下来,针对这些要点设计各项活动。再次,活动生成成果,各成果都指向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在故事讲演比赛中情节叙述要生动波澜,如请学生用“三”字开头概括有关小说的几个经典情节。趣味性、提问性的情节叙述也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人物自画像”展览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要求人物介绍丰富且个性化;专题阅读汇报更能启发学生的表达能力。最后,活动与活动之间循序渐进,符合学生阅读认知规律。
(三)创意实践活动和成果
写、演、说、读等都是常见的名著项目学习活动形式,但如何把常见变得有创意,这就需要教学智慧。创新实践活动是发散语文教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把《西游记》项目活动与当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名人代言”等活动充分结合,借鉴其形式,改编其内容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把名著读后感与个人展示、故事情节与故事讲演、故事改编充分融合,以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名著学习中,成果往往体现在读后感、小论文、舞台表演等相关方面。但是在《西游记》项目学习中,教师在设计时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成果样例,而是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西游宝物展览会”、《西游美景图册鉴赏》《西游外传》、读书汇报、视频展播等创意成果内容丰富,再现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化过程。个人成果与团队成果的结合不但体现了学生个体学习责任,而且还展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项目学习充分推进了教学的变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它所提出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指导了教学变革的发生。
1.真实情境的再现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名著项目学习设计中重视真实情境的再现,解决真实具体的问题。在本项目学习中,学生在完成推荐稿的真实任务中,不断探索写好推荐稿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
2.师生身份的转变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简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该项目学习中,从项目之初的学情调查到入项活动的头脑风暴再到各项活动的开展,教师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由学生策划与开展,评价由学生进行,成果也是学生的智慧结晶。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著阅读的活动,更体现了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要注意持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二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思考如何有效地组织项目活动,挖掘引导学生的兴趣点,总结评价学生的成果等。
在项目学习研究中,笔者仍有许多思考,如:什么样的活动才是更有意义的活动?如何开展有效的学情评价?怎样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项目设计怎样进行迁移效果更好?相信只要勤思,必将在名著阅读项目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20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课题编号:GDXKT25120)、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KTLX12020300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