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疼痛及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研究

2022-04-22谭同才余艳梅方春意

护理与康复 2022年4期
关键词:造模冲击波局部

谭同才,余艳梅,方春意,刘 勇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涉及肌肉、筋膜等软组织[1]。MPS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主要采用非甾体类药物、针灸、按摩、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2]。近年来,临床大量运用体外冲击波治疗MP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但其治疗机制仍鲜有研究。吴彤等[4]研究发现,五羟色胺(5-h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与急性和慢性疼痛有较强相关性。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体外冲击波干预对MPS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中5-HT和NE含量的影响,为临床体外冲击波治疗MPS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主要仪器

实验动物:采用GPower软件,根据沃春新等[5]研究的效应量,取α=0.05,检验效能80%,估算样本量为25只,考虑实验过程中小鼠的耗损20%及5只进行模型评价,最终样本量为35只。选取无特定病原体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体质量(168±31)g(由医院动物中心提供),大鼠分笼饲养在室温(24±1)℃,湿度50%~60%的动物房,循环照明,白天、黑夜各12 h。本研究实施前已通过浙江省人民医院动物保护和使用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00044。

1.2 研究方法

1.2.1大鼠分组及干预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对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另外25只进行MPS造模后随机选取5只进行模型评价,成功后将剩余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冲击波组10只。空白组接受常规喂养,不参与造模;模型组在造模后无需干预,仅接受常规喂养;冲击波组造模成功后常规喂养1周,再行冲击波干预。

1.2.2MPS大鼠造模

25只大鼠接受“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法”造模[6]:停止喂养12 h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并选择大鼠右大腿内侧的近端作为标记并固定在大鼠打击固定板(自制木板)上,打击木质物长为0.5 m,总负荷达1.2 kg,从高20 cm处下落击打大鼠右大腿内侧定点标记部位。造模第2天将大鼠放入电动跑台进行下坡跑训练(坡度-16°,速度16 m/min,时间90 min),每周1次,连续8周。

1.2.3肌筋膜疼痛大鼠造模成功的评价

造模完成后,随机选取25只MPS大鼠中的5只处死并解剖,暴露四头肌,找到触发点,发现以下4条阳性标准均符合即为造模成功[7]:局部找到明显紧张带和膨大结节;在膨大结节处进行肌电图测试,无刺激下电位持续30 s以上,小于10 min;电极插入膨大结节时有局部抽搐;对解剖取得的条索、肌肉结节或带形组织进行病理NE染色,显示肌纤维收缩结节、肌纤维宽度不等、炎性浸润、纤维增生。

1.2.4冲击波干预方法

常规喂养1周后行腹腔麻醉,在大鼠的右大腿内侧肌处采用F15探头(storzMP100型)行0.16 mJ/mm2,300次,1.3 Hz的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

1.3 评价方法

1.3.1热痛阈的测定

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和冲击波干预3周后,测试大鼠的热痛阈值。测试方法:采用Ankier热板实验法[8],热平板温度为(52.0±0.2)℃,将大鼠置于平板上,记录其开始接触平板到抬起后爪或舔后爪的时间,为避免组织损伤,接触平板时间不超过45 s。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为热痛阈值(每次间隔时间不小于20 min)。

1.3.2血清及局部组织中5-HT和NE含量

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血清中5-HT、NE含量。步骤:造模及分组处理后,禁食12 h;腹主动脉采血1 mL;37℃水浴15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450 nm酶标仪上读取各孔的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相应的标准品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换算出5-HT、NE含量。测定局部组织中5-HT、NE含量:分离股四头肌触发点(膨大结节处)的局部组织,低温等渗盐水冲洗后,-70℃冰箱保存待测。匀浆处理后,行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相应因子,方法同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根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大鼠热痛阈比较

造模完成时,模型组、冲击波组与空白组相比,热痛阈值缩短(P<0.05),模型组和冲击波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热痛阈时间与造模完成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击波组大鼠热痛阈时间长于造模完成时(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大鼠右大腿内侧肌热痛阈的比较s

2.2 三组大鼠血清5-HT和NE含量比较

3周后,模型组和冲击波组大鼠血清中5-HT、NE含量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血清中5-HT、NE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大鼠血清5-HT和NE含量比较 ng·mg-1

2.3 三组大鼠局部触发点组织中5-HT和NE含量比较

因测得的股四头肌触发点处肌肉组织中5-HT、NE的含量太低,故将数据转换为“含量的负log值(下称:-log值)”进行统计分析。冲击波干预后,空白组和冲击波组大鼠局部组织中5-HT、NE含量的-log值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大鼠触发点组织中5-HT和NE含量的-log值比较

3 讨论

3.1 体外冲击波干预可缓解MPS大鼠疼痛及降低大鼠5-HT和NE含量

有研究报道,触发点是MPS产生疼痛的基础,部分病理基础是由于局部硬结处代谢缓慢,大量炎性致痛物堆积,如5-HT和NE等[9]。因5-HT和NE是MPS触发点产生疼痛的重要介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具有诱发和加重疼痛的作用,很多研究以治疗前后5-HT和NE的浓度来判断临床疗效[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周后,冲击波组热痛阈时间相比造模完成时延长(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冲击波可以缓解MPS大鼠的肌肉疼痛;冲击波组血清5-HT、NE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高于空白组(P<0.05);冲击波组触发点组织中5-HT、NE含量的-log值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指出MPS大鼠血清和局部组织高5-HT、NE含量是MPS的主要特征[4]。本研究结果显示,冲击波治疗可降低MPS大鼠血清中的5-HT、NE含量,促使触发点组织中5-HT、NE含量恢复至正常,具有治疗MPS的作用。

3.2 体外冲击波干预治疗MPS的应用前景和优势

MPS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疾病,目前没有一致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策略是破坏受累肌肉的张力带和触发点[11]。金冉等[12]通过meta分析发现体外冲击波缓解MPS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推拿按摩和牵伸训练。研究认为,体外冲击波主要是通过空化效应和疼痛阻滞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13]。空化效应是冲击波作用下,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急速膨胀、破裂后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释放出巨大能量,并产生高温、高压的微射流,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疼痛阻滞效应是指体外冲击波刺激人体疼痛受体,改变受体接受疼痛的速度和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神经末梢细胞,减缓疼痛的传递,减轻局部疼痛。

3.3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由于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不良等各种原因导致的MPS比较常见,通常需要医护技团队合作,联合多种方式进行治疗。本研究为体外冲击波治疗MPS提供了部分证据。同时,体外冲击波操作较为简便,医护技人员易于掌握,在康复护理中,除了常规护理内容外,还可以使用体外冲击波等理疗仪器,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造模冲击波局部
冲击波及气泡载荷联合作用下变截面加筋圆柱壳动态响应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蛋鸡输卵管炎造模方法的筛选与验证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SD大鼠哮喘模型建立方法及评价的比较研究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大鼠失眠模型造模中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改良法的探讨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