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视频的翻转式课堂在脑卒中应急流程培训中的应用

2022-04-22孙于舒李秀萍章丽姣胡天天吕婷婷朱丽萍周小永胡贝贝潘红英

护理与康复 2022年4期
关键词:溶栓演练护士

孙于舒,李秀萍,章丽姣,胡天天,吕婷婷,朱丽萍,周小永,胡贝贝,潘红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又称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较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其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抢救缺血半暗带[1]。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之一[2]。因此,脑卒中急救的有效性,多部门合作的流畅性,诊治的及时性,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较为重要。目前,普通病房护士对脑卒中专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多部门合作模式不熟悉、溶栓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不足等,均可导致静脉溶栓治疗延迟。因此,加强对普通病房护士脑卒中急救的培训,对及早治疗、改善预后效果、减轻患者负担有重要意义。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翻转式课堂更重视互动交流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建立快速急诊评估和启动脑卒中应急流程后,采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式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模式对非专科护士进行应急流程的培训,比较其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0年5月12日至6月1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通病房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岗超过半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在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工作超过3个月。本研究纳入护士179人,均为女性,其中2人未完成全部培训课程,最终纳入177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7人,平均年龄(26.35±3.25)岁,学历均为本科;对照组90人,平均年龄(27.19±2.98)岁,学历均为本科。两组护士在年龄和学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10325-31。

1.2 研究方法

1.2.1观察组

基于微视频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每次培训的护士为22人左右,分4批完成培训。第一步:护士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脑卒中概述、救治流程、静脉溶栓、并发症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微信扫码观看微视频,学习脑卒中的急救流程。第二步: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半天,培训时先以问卷星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测评;测评结束后,老师答疑,梳理并解析重点难点;然后护士两人一组依次进行操作演练考核,由护士长及教育护士进行考核评分;全员考核完成后,观看回顾考核视频,总结分析错误点并进行课后满意度测评。本课堂所使用的微视频约5 min,所有场景和环节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拍摄完成。由脑卒中专科护士根据脑卒中应急流程制作演练脚本。视频中涉及神经内科医生及检验科、实验室、药剂科、发送部等多个部门,视频中应急流程中的角色均由对应科室专业人员扮演;患者由标准化病人扮演。视频拍摄时,远景以环境、护士分工及场景转变为主,远景镜头以表现流程的时间先后顺序及各部门人员职责内容为主;近景镜头以细节部分为主,如标准化病人的神经系统体征表现、留置针型号及脑卒中加急红色标签等。剪辑视频时通过字体颜色标注、文字闪动、字幕解说等提示重点内容。视频完成后由脑卒中高级专科护士及各部门专科负责人审阅,根据问题改进,最后完成脑卒中应急演练视频。

1.2.2对照组

采用小班化培训的方式,每次培训的学员为30人,分3批完成培训。由副主任护师进行理论教学,培训时间为1 d,上午进行理论授课,下午进行应急流程操作模拟演练。理论授课时,由授课老师采用PPT授课的形式讲解脑卒中相关理论知识;操作演练的方法及考核标准均与观察组的方法一致。

1.3 评价方法及指标

教学结束后,采用统一的试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培训满意度测评。

1.3.1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考试范围主要为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如何快速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流程、静脉溶栓、溶栓后并发症的识别等,满分为100分。

1.3.2操作演练考试

考核评分表根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脑卒中急救流程制定,包括对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并启动卒中应急流程(10分)、10 min内双人配合下完成颅脑CT检查前准备(30分)、正确进行溶栓药物的配置及使用(30分)、说出静脉溶栓后注意事项及识别溶栓后并发症(20分)、操作过程流畅并注意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10分)。

1.3.3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培训主题有意义;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对培训方式满意;培训时间适宜;对老师的授课技巧满意。每项内容均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5分为非常赞同、4分为赞同、3分为一般、2分为不赞同、1分为非常不赞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的年龄、学历等人口学情况、试卷得分情况和培训满意度情况。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进行不同组别之间理论及操作演练成绩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成绩

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理论考试成绩

2.2 操作演练成绩

两组护士的操作演练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操作演练成绩

2.3 满意度

两组护士在培训主题有意义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训达到预期目标等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 例(%)

表3(续)

3 讨论

3.1 微视频翻转式课堂培训模式可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翻转式课堂教学可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与郭艳侠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梁美燕等[5]对实习护生的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模式能提高护生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但高玲玲等[6]在高校学生中采用翻转课堂结合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结果显示,两组的理论成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翻转式课堂可提高护理教育中学员的实践操作成绩,但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授课内容不同。学员对新教授的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有差异,对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在考核中若试题内容偏向考核基本知识,两组学员都易于应答,可能会出现成绩无差异的情况。目前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多为医院的护士、实习生或在校学生,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研究对象对新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研究之间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另外,翻转式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部分为学员自学,非集中授课,可能会存在部分学员未及时学习或学习不充分的情况,也会影响理论考试的成绩。

3.2 微视频翻转式课堂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士培训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式课堂在培训效果、方式、时间和老师的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外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似[4-7]。一方面,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翻转式课堂形式新颖,更注重互动交流,同时更具有个性化,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另一方面,传统的培训方式多是利用学员的休息时间进行集中培训,而翻转式课堂的理论学习部分为自主学习,学员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进行自学,减少了集中培训的时间,这也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满意度。另外,本研究中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可以把复杂的多部门合作、人员时间分配与特定场所形成形象化的图片记忆和视觉记忆。同时,本研究中熟悉的场地和贴近于临床真实的视频拍摄,更能把学员代入流程中,更有利于学习和记忆,因此也能提高满意度。本研究中培训主题有意义方面的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该项内容评价的是培训的主题内容和目标,而不是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猜你喜欢

溶栓演练护士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发热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