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研究

2022-04-22张杰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市域主流意识形态新时代

张杰

〔摘要〕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关乎市域政治、社会、经济的安全与稳定,也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网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网络舆论阵地的重要路径。面对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中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吸引力不强、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工作队伍能力不足、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建设不充分等新问题,要优化方法,提升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效能;夯实队伍,增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力量;开拓资源,丰富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传播内容;建强阵地,完善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体系,探索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2)01-0066-06

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空间。相伴而来的是,互联网空间越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人们经常性地将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态度情绪带入互联网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有的意识形态被多数人认同和接受,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核心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理念〔1〕37,被称为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里的现实影响力和指引力,主要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来实现,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对舆论的控制力和对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导力。“市”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层级,抓牢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对于应对我国网络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新时代,我国市域政治、经济、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要面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转型及其转型期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这就要求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内容、表达形式以及作用发挥模式等方面,都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新路径。

一、新时代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域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层级,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举足轻重。近年来,我国各市积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充分发挥党对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领导作用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市级党委和政府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力求做到牢牢掌握市域主流意识形態的网络话语权和领导权。市级主管部门不仅依托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以及市级机关、区(县)的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等形式,大力推动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实施,还不断强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引导干部群众遵循网络传播规律,持续强化市域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域网络空间。可以说,党的领导是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坚强组织保障。

(二)充分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价值与功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动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各市级主管部门着力于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价值与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占领市域网络空间,以主流话语引领“非主流”话语,以主流价值引领市域网络舆论,并充分发挥市级官方媒体的网络引领作用,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网络传播面和网络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市域网络舆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各市级主管部门主动建构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以创新的话语体系扩大受众面,提炼、总结、创新网络话语表达方式,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网络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的宣传力和引导力。

(三)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

近年来,我国各市围绕新时代网络话语的特征,对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载体形式进行了创新,积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扩大受众面。在表达方式上既借助文字类的传播载体,也大力借助动漫、短视频、音频等“去文字化”的新型媒介进行传播弘扬。例如,西安日报数字报APP、苏州日报“引力播”APP、广州日报APP等新媒体平台,在市域范围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其中西安日报的“古都先锋”、苏州日报的“红色传播员”、广州日报的“沿着总书记的扶贫足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融媒体产品,在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完善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制度机制

近年来,各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建设。一方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根据中办《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本市实施细则,进一步压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政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之中,不断规范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网络行为,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主抓、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大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运用专项督查、定点巡视、抽查督导等方法,及时掌握、督促各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市级网信部门定期开展网络检查工作,有效保障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设与发展。

二、新时代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市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抢抓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做法,全力推进互联网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吸引力不强

网络话语吸引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网络话语蕴含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贴近生活的网络话语与传统老套的说教式网络话语相比,广大民众更易接受前者。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市域网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网民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他们期待更接地气、更加生活化、更富感染力的网络话语表达形式。然而目前来看,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构成中只注重政治性、理论性,忽视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吸引力。如L市官微发布的信息中,90%以上的内容均与官方活动有关,从其话语内容来看,素材比较单一,没有很好地把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联系起来。此外,有些市级机关应对网络舆情事件而发布的官方消息中,话语内容抓不住网民的关注点,存在大量含糊其辞的官话套话,不但没有阻止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发酵,反而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如A市、X市的主流媒体网评文章中,过多使用“政治口号式”的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色彩过于浓厚,缺少“地气”,不利于普通民众的理解与消化吸收,也不利于文章扩大传播面和影响力。

(二)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队伍工作能力不足

由于自媒体网络社交的兴起,网民发表网络言论的自主性与自由性大幅提升,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布网络信息。海量的网络信息,增加了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甄别信息真伪、抓取舆情关键词的难度。当前,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工作队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队伍过于年轻化,缺乏经验。目前,“90后”已经成为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例如,S市的官方网评员队伍共24人,其中1995年以后出生的占86%,工作经验多为2~3年。这些工作人员的社会实践阅历较浅,对国情、市情以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规律把握还不够准确,再加上缺乏系统性训练和长期的经验积累,他们在遇到一些重大突发网络舆情时往往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引导。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网络舆情敏感度和分析能力不足。个别领导干部对如何研判网络舆情、如何引导网络舆情、如何控制网络舆情缺乏足够经验,仍倾向于传统的处置方式。例如,在G市的一次突发性网络谣言事件处置中,一些领导干部重“堵塞”轻“疏导”,不主动公开民众关注的信息,而是消极地“瞒”“捂”“压”,耽误了遏止网络谣言的有利时机,给谣言传播留下了空子。三是网络工作人员的思政素质与技术水平存在不足。个别市级相关部门在招募网络编辑和网评员时对其专业背景审查和思想政治素质把关不严,后续的培训培养机制也不健全,导致一些小编利用官方账号追星点赞、以公谋私,甚至在一些网络热门事件中,利用官方账号站队评论,引发网络舆情进一步发酵。还有一些网评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较为欠缺,在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时“临阵磨枪”,甚至采取“鸵鸟战术”应对舆情。

(三)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資源开发利用不到位

我国各市都有着丰厚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资源,其中不少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网络话语转换,但也存在着话语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针对性。表现在对本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资源的开发上缺乏问题意识。例如,H市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过于强调“面上推进”,缺乏“点上突破”,没有很好地针对时下热点网络思潮开展指向性的话语建设。二是缺乏整体性。表现在对本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系统性规划。例如,G市在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资源的开发中,仍然存在“拼盘式”“随心所欲式”“大杂烩式”的无序开发,而没有根据地方特色进行整体性设计规划。

(四)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建设不充分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市的媒体融合程度日益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空间显现出立体化、动态化和多样化特征,传播媒介与手段也更加多元化。新型媒体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抖音、快手、B站等新型媒体,以其更强的即时性、交互性和直观性的特性受到许多网民的喜爱。目前,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体系已经呈现出多平台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各市网络宣传仍以主流媒体为主,没有充分整合自媒体平台的传播力量;二是网络话语共建共享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网络媒体发展“先进市”带动“落后市”的成效不够明显,“落后市”学习“先进市”的做法、吸取经验教训的主动性还不够;三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组织联动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如F市组织的一项大型融媒体网络宣传活动,需要文化、公安、和宣传等部门步调一致、联动协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推诿塞责的情况。此外,从各类网络平台的传播内容来看,视野还不够宏大,网络产品传播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从网络阵地的运营效果来看,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同网络平台资源的整合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网络传播内容的认同度、共鸣度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新时代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提升路径

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如何建设好、建设强,关键是要从方法、队伍、资源、阵地四个方面发力,用好用对方法、建强工作队伍、大力拓展资源、精心打造阵地,让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各尽其能、密切配合,让市域网络媒体资源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发挥市域网络平台的融合效能,全面提升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水平。

(一)优化方法:提升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效能

首先,要大力研究市域网络传播规律,提升市域网络话语权建设的有效性。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有着自身的规律,我们只有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并加以科学运用,才能保证网络话语权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市域范围内网民的思想动态,了解网民的现实诉求。在网民中培养一批思想过硬、受关注度高且善于讲“网言网语”的“意见领袖”“鼓号手”“网评员”,引导他们及时发表有针对性的网文、短视频,有效提升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引领力、网络传播力和网络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主要新媒体的市域网络传播机制,不断完善网络舆情监督机制。深入研究市域网民的网络言行及其在网络空间的演绎发展规律,以及市域网络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其及时有效的管控机制。

其次,要大力研究新技术新手段,为市域网络话语权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在这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数据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针对性〔2〕102。市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方法,精准评估市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精准施策、有效推进。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域网民的思想行为数据,抓取网络热点关键词,研判网络热点发展趋势,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市域网民某一时期的网络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分析,查找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短板或薄弱环节,为构建科学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供依据。

最后,要大力研究市域网民的网络话语体系,推动市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换。网络话语体系相较于传统话语体系,显得更加形象生動,兼具趣味性和简洁性,如近几年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表情包语言、符号语言、字母语言等。同时,要主动学习最新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为实现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的转换奠定基础。在充分研析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市情的积极网络话语体系,增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引领市域网络意识形态的目的。

(二)夯实队伍:增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力量

首先,进一步壮大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建设的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是做好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所在。市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着力打造一支立场正确、反应快速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强军”。一要进一步壮大网信管理队伍。依靠这支队伍全面把握市域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方向,及时诊断市域网络舆情,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二要进一步壮大“官方网评员”队伍。针对不良网络思潮进行网络评论,用网络语言给予有效的舆论引导,广泛凝聚共识。三要进一步壮大“群众网评员”队伍。广泛发动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民群众担任“群众网评员”,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群众网评员”可以发挥不同行业的话语优势,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行业俚语融合起来,深入网络、引导群众。四要培育若干“意见领袖”〔3〕。一方面,要鼓励市内的知名人士开通新媒体平台,以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言语形式,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大众化和网络化。另一方面,要引导市内的“网络大V”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自己的网络文章和网络视频中,依托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广泛传播正能量,赋能网络话语权建设。

其次,进一步提升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网络技能素质。一要多措并举助推工作队伍练就过硬思想政治素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必须善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因此,要强化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培育,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修、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问题分析与研判处置能力,确保他们在关键时刻能站稳立场、顶住压力、解决问题,筑牢市域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二要进一步提升工作队伍的网络技能素质。网络技能素质是工作队伍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素质,它涵盖了信息捕捉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评估能力和信息创作能力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能力,增强互联网工作本领,才能进一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建设水平。

(三)开拓资源:丰富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传播内容

首先,把党的最新创新理论融入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内容中。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体系是对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反映,它的发展与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它能否在市域网络上起到引领作用,取决于其自身的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开放性,也取决于其网络话语转换的有效性〔3〕。市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党的理论网络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努力发挥网络的“传声筒”作用,在互联网上讲好中国故事、地方故事和本市故事,把主流意识形态所反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逐步转化为市内网民的价值观和行动指南。市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用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网络语言阐释最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影响力和感召力,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走向。例如,针对“中国梦”“新征程”等意识形态话语,可以通过日常化叙事、故事化叙事等方式,将之融入网络媒介中。但与此同时,又要警惕主流意识形态的庸俗化网络表达。

其次,把红色文化开发利用融入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内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凝练出来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网络话语权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和教化功能。一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市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的每一种精神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座灯塔,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劈波斩浪、继续前行的动力之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市域网络,有利于加深市内网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论认同与实践认同,有助于培育广大网民的爱党爱国情怀。二要深挖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扩大其网络传播面。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红色街区、红色纪念馆、红色遗迹,蕴藏着内涵丰富的本地红色文化基因,它们的核心要义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目的是一致的。要大力挖掘、整合、开发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市域互联网,使红色成为市域网络的鲜亮底色。

最后,有效整合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资源。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资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必须立足市域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和多元文化相互交织渗透的实际情况,建构一套能够被大众广泛认可、普遍接受的有效话语体系。要从各类话语资源中析出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资源,将其融入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时代主题,解构旧有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市域范围的网络话语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社会的新旧话语体系在矛盾运动中实现了新陈代谢,推动市域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变化、转型与发展。展望未来,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仍然要把握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总基调和大方向,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及其原则作为市域网络话语转换的价值旨归,坚持立足市域实际,实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有效整合。

(四)建强阵地:完善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体系

首先,提升网络平台的话语供给能力,努力打造汇集群众智慧的网络话语阵地。大量优秀的网络话语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往往由于体制机制的影响而未能实现其网络意识形态功能。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广大网民参与网络话语建设的积极性,推进优秀群众话语上网工程,打造鲜活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池”,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主导地位。市级政府要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优秀网络话语的传播水平,充分发挥其在主流意識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建成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体现地方特色、富含正能量的市域网络话语传播平台。在实践层面,要加强推动政经资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网络话语细分,打造不同行业领域的特色网络阵地。网信部门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对网络阵地建设的意见建议,发挥人民群众在网络平台话语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人民群众为建强网络阵地贡献力量。同时,要大力查处传谣造谣、恶搞诋毁等不良网络行为,坚决制止不良社会思潮在市域网络平台的传播,防范不良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

其次,加快推进网络媒体融合发展,构筑市域全媒体网络话语阵地。目前,社区论坛、移动短视频、社交APP等已经成为我国市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重要网络平台。新型网络媒体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话语形式灵活、交互性强等特点〔5〕。因此,进一步推动市域传统网络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有助于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市域影响力、渗透力和传播力。在融合发展的策略上,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既要重视新型媒体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又要积极发挥传统网络媒体平台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一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会自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的意识形态话语阵地建设,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市域传播面,提高网络意识形态的市域引导力。二要进一步推进视网融合、报网融合工程,进一步推动市级电视节目以及市级传统媒体上网,在互联网上发挥其品牌效应,及时向广大网民传递官方声音,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提供正向引导。通过两方面共同发力,构建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平台矩阵,全方位引领市域网络舆论场。

最后,进一步强化市域网络话语阵地管理。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市域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网络舆论保持高度关注的精神状态,时刻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二要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各类网络平台要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明确的市域网络平台组织体系。并要求各类平台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以高效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三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坚持疏导与阻断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健全市域网络阵地管理体系,加强各类平台话语热点词汇的监测、分析与处理,及时掌握市域网络空间的舆论走势,把准网络舆论的“疏导之处”与“阻断之点”,使网络阵地的舆论风险防范于未然之际、消灭在萌芽之时。一旦网络平台出现意识形态问题,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置,确保市域网络平台守住法律红线道德底线。另一方面,要运用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健全市域网络平台建设奖惩体系,对积极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网络平台及其负责人要大力宣传、大力表彰。每年选树一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成效显著的网络平台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对因管理不力而引发负面网络舆论的平台,要给予严厉处罚。

〔参考文献〕

〔1〕朱孔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2〕董雅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3〕张森.现代性视域中网络意见领袖的代际演替〔J〕.人民论坛,2020(22):110-112.

〔4〕陈晓伟,董烁.嬗变、冲突与重构: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舆论〔J〕.中国编辑,2021(05):34-38.

责任编辑郭丽娟

猜你喜欢

市域主流意识形态新时代
以地方立法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