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4-22张娟

三晋基层治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张娟

〔摘要〕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举措,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工作平台。从长治市开展的改建和新建人大代表联络点的实践探索来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与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基层代表工作组织力量不足、代表联系群众效果不够明显、代表进入联络站履职情况不理想等。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要着力于,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实际效果。

〔关键词〕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联络站;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2)01-0105-04

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密切联系群众既是这项制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基本要求。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为密切联系群众、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立代表联络站点是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举措,是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工作平台,更是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活动场所。本文拟以长治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为例,对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谋划发展。

一、新时代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层面,中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出台了相关制度规范,以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这是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是通过专门的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为制度执行提供必要的形式和平台支撑。

为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通过网络平台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关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就完善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重点提出要建立健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两个机关”,充分体现了党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度重视,是新时代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论述也一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须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落实好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牢记“国之大者”,要立足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实际作用,在回应群众重大关切上出实招,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上见实效,把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代表履职主阵地主渠道,建成人大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直通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二、长治市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实践

为进一步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2019年,《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对人大代表依托代表联络站联系和服务群众进行了指导规范,同年在全市启动了代表联络站点建设工作。作为长治市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在原有的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室的基础之上,改建和新建近50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包括110个乡镇、18个街道和5个机关工委共15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村(社区)共348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全市91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这项工作总体而言成效显著,主要做法有:

(一)系统化“谋”出新格局

长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及运行情况,专门听取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情况汇报并对站点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对全市代表联络站点的业务进行指导,对全市代表联络站和代表进站活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及时指出问题、督促整改,总结经验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宣传。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也非常重视代表联络站点建设和组织代表活动,承担起组织落实、管理协调和督促指导的工作职责,协调解决运行中的实际困难,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系统化推进代表联络站点建设的工作新格局。

(二)标准化“建”出新品质

长治市根据“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场地、有设施、有标牌、有活动记录、有固定接待日、有公示栏的“六有”标准,建站建点同步推进,在各乡镇、街道建立代表联络站,依托行政村、社区建立代表联络点,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部分县区还划分了“代表交流区”“选民接待区”“代表学习区”“代表大讲堂”等多个功能区,进一步拓展了代表联络站点的服务窗口,一体规划设计,共建共管共用。按照就近从便的原则,五级人大代表统筹科学地编入当地代表联络站点,并确保市人大代表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人編入一个站点。

(三)经常化“用”出新价值

人大代表联络站关键在“用”上,为此长治市时刻按照“三个围绕”要求:一是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人大重点工作,二是紧紧围绕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三是围绕服务地方立法,经常性开展活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市级领导深入联络站点每月至少一次,有时利用休息或者晚上时间以人大代表身份深入代表联络站点倾听群众呼声。通过联络站点开展立法项目建议征集、立法调研、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等活动,积极推进法治普及、法规宣传、法律实施工作进联络站点。

(四)规范化“管”出新效能

围绕“转办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这个关键点,不断加强代表联络站点的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代表履职登记管理制度》《代表联系群众意见分级处理制度》等制度,确保代表联络站点规范运行;在履职程序层面,按照“六有”标准对代表联络站点进行布置,同时提前公布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等,确保群众不跑空。所有代表联络站点均制作了代表接待日公示表、代表连心卡、联络站服务卡、代表联系和接待走访群众记录簿、代表提出建议意见情况记录簿、反馈群众意见和诉求情况记录簿等“一表两卡三薄”,履职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操作性更强;在处理群众提出意见建议方面,探索规范了“五步走”模式:第一步是群众反映情况登记在册,第二步是站点汇总梳理,第三步是不分级分类处理(办理),第四步是向代表和群众反馈,第五步是群众评议打分,形成工作闭环。

三、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治市通过创建代表联络站点,对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加强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一些基层代表工作组织力量不足

目前很多区县一级的人大代表工作室都是科级层级挂靠人大办公室,人员力量薄弱。街道人大工委、镇人大主席团除配备主任和主席外,很多未能配备专职从事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专业人员,甚至有的镇街基层人大只有人大主席。加之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区、镇街人大负责人多被安排参与其他中心工作,本职工作往往成为了副业,用在落实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上的时间和精力更是非常有限。

(二)个别代表联系群众效果不够明显

以代表联络站为例,因为受理群众事项范围不明确,群众往往会什么问题都反映,而人大代表对群众反映的事项,哪些应当受理、哪些应该拒绝很难把握。同时,有的群众对代表的认同感不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映问题不准确、不真实,处理和甄别问题难度大。还有的群众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向代表反映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一旦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就会把原因归结在代表身上。总之,由于代表联系群众内容和范围的有限性,以及处理群众意见满意度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了代表联系群众、群众联系代表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个别代表进入联络站点履职情况不理想

一方面,有的代表不能妥善处理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的关系。除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外,各级人大代表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按时按点抽出时间进入联络站点开展活动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由于有的代表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对开展群众接访经验不足,有畏难情绪,以及不能及时跟进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群众认可,失去了履职的信心。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造成了代表进入联络站点履职情况不理想,使得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对策建议

根据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要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上积极探索,不断落实落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推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導

加强组织领导,要紧紧围绕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症施药,落实责任,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能力和水平。

1.各级人大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各级人大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体现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性和优越性,才能有效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切实引导和抓好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各级人大要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全国人大的精神要求,加大调研和研究力度,找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多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

2.加强组织机构和职能建设。各级人大加强代表工作机构和职能建设,创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积极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创造条件。一是探索设立独立的代表工作室,并配备相应的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从组织上保障和加强代表工作。二是增加专职工作人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从人员力量上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各级人大要做好工作统筹,处理好本职工作和其他工作关系,在人员安排、工作分配上更加系统化。

3.提高代表联系群众的能力水平。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联系群众效果好坏,因此各级人大要注重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能力培养,使人大代表熟练掌握相关政策,以及人大业务知识等,逐步提升人大代表整体履职能力。除了集中培训外,还要加强人大代表网络履职能力培训,全方位培养人大代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系群众能力。

(二)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是确保联系群众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要以法律法规为遵循,注重平台建设,畅通联系群众渠道,不断完善处理反馈机制,真正让代表和群众产生良性互动,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提供平台、渠道和效果的保证。

1.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全面建成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目前,各县、区、镇、街道、社区已经建设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应当继续完善,并开展实质性活动,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快网络平台建设,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新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代表联系群众平台,研发代表联系群众的手机客户端,尝试开通代表联系信息公开、在线民意收集、互动交流、消息推送、建议提交等功能,使代表联系群众可以通过技术突破空间、时间限制,达到快速便捷的目的。

2.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创设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的多种渠道、各类载体和相应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以“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日”“代表接待日”等活动为契机让群众了解更多的方式和渠道,引导群众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并向基层一线延伸,真正做到贴近基层、靠近群众、服务到位。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搭建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运用微信、抖音直播等信息平台使代表和群众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3.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反馈处理机制。不断完善和规范处理群众意见建议程序,建立意见收集、汇总、交办、督办和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明确受理范围,同时对不予受理的事项做好解释,并建议通过信访件等形式转给有关信访部门处理。建立群众意见处理跟踪督办机制,完善督促办理相关制度,确保人大代表履职效果。

(三)建立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履职监督是强化代表意识、增强工作成效、增强群众对代表认可度的重要措施。

1.健全代表履职登记制度。要依托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管理系统,创建代表参加履职学习、提出议案建议、列席常委会、联系群众、参加代表活动等子系统,研究子系统产生工作清单的功能模块,如联系群众中可以体现联系对象、联系形式、收集问题、转化成果等不同的功能模块,使代表的履职情况一目了然。

2.健全代表履职公开制度。一是对联系群众进行量化公布,让群众对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心中有数,既增强群众认可度,也督促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职。二是对处理群众意见建议成效进行公开,在人大网站上公开代表建议提出情况、办理过程、结果以及代表的满意情况,督促代表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三是对人大代表在会议期间审议发言情况和发言内容进行公开,以便群众更好地了解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方便群众进行监督。

3.完善代表述职评议制度。探索完善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评议制度。这项制度既要做到代表履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和测评,也要强化对述职评议结果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人大代表的退出机制。通过述职评议,对满意程度较高的,应当作为代表连任提名的重要参考。对联系群众较少和联系效果欠佳、未能尽责履职的代表,要实行定期督促和重点提醒。对明显未尽履职责任、群众不满意或经提醒仍不改进履职的代表,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责令其辞去人大代表职务,从而打破代表的“终届制”。

〔参考文献〕

〔1〕袁刚.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许安标.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李维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

〔4〕徐振光.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发展史稿〔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

〔5〕曾庆辉.全面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研究——甘肃“平凉经验”“定西做法”总结与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30-37.

〔6〕刘晶.建立代表推动解决民生小事快捷机制的实践与思考〔N〕.人民代表报,2018-06-12(02).

〔7〕王竞.代表与议员联系选民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29):141-142.

〔8〕曾庆辉.新时代新要求新任务——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J〕.人大研究,2017(11):1.

〔9〕王群.新加坡议员接待选民制度及其启示〔J〕.人大研究,2011(10):35-37.

责任编辑杜爱萍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