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2-04-22陈曦
陈曦
摘要: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学生从历史史料出发,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从而实现训练历史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灵活运用史料,将史料与历史教学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历史解释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一、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阻碍
我国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贯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地形崎岖不平、交通不便、人口密度低等因素,这些地区的高中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不足、知识面较窄,对历史的解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例如,在进行儒学历史解释时,学生能在课本上找到的资料十分有限,很多学生知道四书五经具体指的是哪几本书,但没有机会阅读,并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接触少。当代中国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解释儒家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十分重要,偏远地区的学生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对儒学文化缺少客观层面的认识,因此让高中生去接受新事物是比较困难的。
二、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1、深入发掘史料
在日常的历史科目学习中,部分学生兴趣较低,不主动参与课堂,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具体表现为在课堂上走神、发呆、打瞌睡,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不能积极性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材呈现的史料是有限的,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对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史料提出疑问,通过探究和寻找其他史料进行分析和佐证,在确保史料真实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术对其作出历史解释。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为学生补充不同类型或者矛盾对立的资料,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研究历史,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提供着力。
例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评价义和团运动。除了课本上给出的资料,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互相冲突对立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义和团运动,在了解其不同面貌的同时还能明白史料是具有主观性的。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史料,使其掌握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2、创设相关情境
大部分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较差,在回答问题时都是按照模板或者直接背诵教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语言表述较为刻板,不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问题。如,问题是“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背诵过历史课本上这一知识点的学生都可以准确回答,但将题目改变为“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就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完整准确地说出答案。結合材料回答问题不仅考验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考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表达能力。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以现在的思维去研究历史,或仅仅通过研究史料来研究历史,学生无法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地理解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情景式教学的方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创设相关的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从解释者的立场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进行探究分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对罗马法的基本概念加以说明,可以通过图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模拟罗马法庭,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罗马法的特征。随后教师通过讲解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程,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变化等内容,强化学生对罗马法起源和发展的认知,帮助学生对罗马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教师在创设相关的情境时一定要以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不能通过虚构的人物或以第三视角讲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免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发生改变。创设相关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历史,了解他人对历史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丰富教学方法
虽然讲授法能够节省授课的时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加多的学习内容,但是如果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得不好,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依然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所以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进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历史课学习体验,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更加快速地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出来。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时,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先秦的政治制度”“每次政治制度发生变化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通过讨论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他们可以根据一个历史现象去抽丝剥茧,推断和总结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又如,在学完“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这一部分内容以后,让学生对“学习拓展”部分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把答案写在纸上。等所有学生都写完以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对拓展题进行分析,把遇到这种题时该怎么读题、该从什么角度切入,以及在作答的时候该怎么落笔都告诉学生。因为这种拓展题里面涉及的都是不同改革时期的历史人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人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重新回顾一遍。在回顾的同时,因为题目要求“搜集改革的杰出人物的言论”,同时分析“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会有一个总结每一位改革家优秀品质,并找出所有改革家共同具有的品质精神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有助于他们通过历史人物提高对历史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多元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性评判能力,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玲.基于历史解释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4):67-68.
[2]周鹏.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