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及出路研究
2022-04-22邵国珠
邵国珠
关键词:吉林省;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研究
如今,伴随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发展潮流,国内经济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各个领域企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其中小微企业因为其数量庞大、涉及广泛,且具有一定的吸纳就业的优势,深受政府部门和各界人士的重视。而吉林省也不例外,政府联合多方提出了各种扶持政策,旨在为小微企业创设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为使得小微企业健康运行,需从企业内部治理着手,特别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以此来消除阻碍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障碍。其中吉林省也应提高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本文需在剖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突破出路,最终能够促进吉林省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吉林省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
(一)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亟待增强
结合笔者的实践调研结果可知,吉林省小微企业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管理方式滞后、管理思维单一。众所周知,吉林省属于老工业发展区,一些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不够先进,仍沿用传统的认识管理方式来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往往会为了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而直接吸纳人才,并不关注人才的开发与培训。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机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部门经理或主任来兼任管理;或者有的企业虽然设立有部门,制定有相关制度,却是摆设,并未发挥其本身的约束作用;还有的企业聘请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但其职能却受到约束,仅限于招聘人员、建立档案、岗位督查等基本工作,并未将这一职位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影响了吉林省小微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健全
其一,吉林省小微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有较大比例,依靠裙带关系管理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关键性决策也多是由经营者确定的,这种管理模式存在随意性的问题。这样,不仅增加小微企业群体离职风险,还会提高员工的报酬空间,最终不利于企业获取更高效益。另外,家族式管理模式也制约了吉林省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专业化发展。其二,还存在小微企业组织架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多数企业沿用的扁平式组织架构虽然在初始阶段有着显著的管理作用,但是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效能也在降低,最终无法有效监督企业运营,无暇顾忌员工工作。其三,一些小微企业并未组织员工开展多技能、多岗位训练与培训。另外,也并未制定激励政策,并未对员工进行奖金鼓励和福利激励,最终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得企业业绩较差,不仅会阻碍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还容易使得企业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甚至还会造成恶性循环,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小微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足
吉林省小微企业管理层并未充分意识到内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使得小微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足,无法为员工创设适宜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也无法切实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终无法提高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阻碍了小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吉林省多数小微企业经营者的受教育情况较差,缺乏思维认知和战略思想,往往会因为过度重视效益,而不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最终使得企业内部缺乏凝聚力,使得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除此之外,一些小微企业虽然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营造有良好的工作氛围,但是却并未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落实工作,同时,还无法与时俱进地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无形中降低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效率。
二、吉林省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策略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吉林省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应及时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方式,并在先进且科学的管理理念的引领下开发人力资源,培训企业员工,充分意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最终能够充分彰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作用。因此,吉林省小微企业经营或管理人员都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趋向于现代化和专业化,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向来落实人员招聘、岗前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薪酬发放等工作内容,从而能够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一,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层还应转变思维方式,在思想上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来为企业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其二,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企业需设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步构建专业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小微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才发展需求,还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其三,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薪酬制度,给予专业核心人才一定的扶持和倾斜,不仅能够丰富吉林省小微企业人才资源,还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组织架构在吉林省小微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还是强有力的监督者。但是一些小微企业由于受其规模的限制,若是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则不利于小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需要结合吉林省小微企业家族式发展的这一特征来进一步扩充组织架构,企业经营者需改变思路,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岗位,又能够满足优秀人才的发展需求。另外,企业还应拓展人员招聘渠道,避免因为裙带关系而限制企业发展,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群体离职风险。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要口头宣传,还应打印成册,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部门主管还应组织员工定期学习规章制度手册。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
吉林省小微企业需要借鉴一些成功转型区域的先进理念和措施,结合全国各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可知,第三产业是未来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并围绕这一方向完善发展战略,制定发展方案。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不仅能够激发农业生产内需和动力,还能够优化农业生产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市场,促使社会经济持续且稳定地发展。另外,吉林省小微企业在开展新型工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并充分发挥吉林省地域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需在保证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发展新兴行业,配置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微企业应充分意识到制定明确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第三产业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改善投资环境,还能够促进旅游、文化以及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最终能够提高小微企业经济效益、扩展发展规模。
(四)着力提升企业内资引進
吉林省一些小微企业已经引进有大量的外资,对省内经济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吉林省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为使得吉林省能够持续性发展,需提高对当地小微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在给予外资企业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大力扶持小微内资企业,以此来改善内资企业的发展环境,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他们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这样,能够实现内资、外资协同发展,并逐步壮大内资企业的发展规模,避免外资主导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得内资企业成为省内经济发展主力,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使得小微企业能够在中国乃至国际市场价值链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苗雨君,张庆琪.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小微企业绩效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18(011):114-116.
[2]周文彬,王小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全科型”人才的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2.
[3]崔津浩.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与解决对策研究[J].营销界(理论与实践),2020(8):1.
[4]国玉香.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20,No.301(1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