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探讨

2022-04-22张伟

体育时空 2022年5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体教融合田径运动

张伟

摘  要  一个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非常仰仗后备人才的储备。田径作为基础体育项目,向来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体教融合是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模式,其在许多体育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对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  体教融合  田径运动  后备人才  现状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引言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意见》[1]。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2]指出: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的奖牌数位列世界金牌榜第二,仅次于美国,可谓成绩出色,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强大。但是对每个单项的分析发现,我国所获的奖牌数大多集中于传统优势项目,在作为基础项目及金牌大户的田径项目上我国取得奖牌数仅仅只有6枚(2金2银1铜),这与体育强国的整体实力不相符合。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3]也明确提出要在巩固和保持优势项目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田径、游泳基础大项,优化竞技体育发展布局。田径运动作为一个奖牌数最多、参与度广泛、受关注度最高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成为权衡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虽然以苏炳添、巩立姣、刘诗颖、吕会会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国际高水平大赛上屡获佳绩。可是就整体而言,田径水平的孱羸已经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详细解读国家政策中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站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起点上研究目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短板,探求其原因并总结现实问题,希望对我国构建新型的、可持續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检索、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在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政策法规司查阅关于“十四五”体育、体教融合、体育强国等方面的相关文件。

2.逻辑分析法。在研究中使用逻辑学方法,对所搜集的文献资料、政策进行逻辑剖析。

3.描述性研究法。在研究中将搜集的文献资料、相关文件中已有的理论和规律通过笔者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和解释。

二、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举国体制下“‘县市(区)体校—省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4];二是“两校一组织”三大阵地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

(一)传统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及其不足

“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下的产物,其目的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通过体校、省专业队、国家队三级层层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别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记录、夺取金牌、为国争光[5]。这种模式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体育话语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活力。三级训练模式虽然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它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1)科学的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第一步,但是基层以“跳得高、跑得快、投得远”为选材依据,导致的科学化程度低,从而导致选材的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成材率;(2)训练方法单一、训练手段单调、训练理念未及时革新,导致训练成绩不高,与高质量的投入不成正比;(3)竞赛体系不完善;(4)人力资源有限,后备人才供应不足;(5)过度追求竞技体育成绩,严重忽视运动员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6)学训矛盾突出,难以缓解,导致运动员流动过大;(7)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职业问题凸显。

(二)“两校一组织”三大阵地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及其局限

体教融合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体教融合的本质就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名教育体系之中”[6]。该政策出台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以“‘体校—学校—社会组织’为三大阵地”[7]培养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前不久的东京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健儿夺冠、全国奥运会四川、山东的田径青少年运动员夺冠都得益于这种模式的培养。但是,“体教融合”在目前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实现都有明显的差异,存在局限性:(1)体教融合政策指向宏观,缺乏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操作;(2)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职责、资源利用划分模糊,存在难以协调的现象;(3)体教融合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成功的案例较少,可供借鉴的不多;(4)学训矛盾仍然存在,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到学校、体校教育之中

要从根本上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和体育学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体育与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下,体育与体育教学必须全面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教师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体育与教育一体化模式的重要作用和教育意义。首先,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意识到体育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体校内部设立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或者为体校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帮助体校合理、有序地完成体育教学活动和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同时,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可结合体育学校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相关教学条件,合理分配特殊教育经费,或合理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教学指导。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体校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逐步改变体育日常教学方法和相关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全面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体育学校需要注意体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和相关的教学条件,要严格督促体育教师按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制性意见和体校的实际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自身综合体育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全能型体育后备人才。

(二)实施教育与体育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在宏观上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援助,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完善整体的培养模式;体育和教育部门在做好关于竞技体育人才方面的本质工作的同时,加大两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为做好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要实现教育与体育的协调发展,要理解体育与体育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其发展要充分体现体育对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促进作用,以综合发展的理念带动青少年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基于这一发展目标,教育局要做好学训结合促进教育发展的创新机制,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加强对高校田径运动员学业考核结果的评价,以更高质量的教育和赛事资源,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知识和体育技能。

(三)优化实施“家校社”的联动整合机制

既要在学校开展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又要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如此真正意义上坚持三位一体,促进和有效开展体育活动。教育部和体育局发布的相关文件强烈支持青少年在学校获得的体育技能可以转移到家庭、社会和其他校外地区,保持锻炼。学校需要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为青少年带来专业的设施和充足的资源,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社区中有活动设施,但群众缺乏活动意识,民间和政府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活动。为平衡社区体育环境,应逐步加大城市体育建设的资源投入,并建议加强管理组织。

(四)加快体校改革,实现校内校外资源高效利用

高薪引进专业队、国家队的教练员和管理员,提高师资队伍的人力资源。购买专门的运动人体科学仪器,构建专门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提升选材的成功率、科学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及时调整运动员的赛后状态,从而避免田径人才的浪费,防止运动损伤,保证田径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基层体校和学校老师的训练教学竞赛能力,学习先进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训练模式,提升运动训练水平;构建合理的竞赛体系,在参加市运会、省运会、全国运动会、奥运会的同时,也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会、校际之间的交流赛、友谊赛,这不仅可以检验运动成绩、训练成效,还能提高田径运动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田径运动的训练当中来;组织运动员和大中小学及田徑运动培训俱乐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模式并鼓励和支持省队以上的田径运动员到运动俱乐部授课和训练,解决退役运动的就业问题。

四、结语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针对现有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想要提高我国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减少与别国的差距,需要认清现有培养模式的局限,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到学校、体校教育之中;实施教育与体育协调发展;优化实施“家校社”的联动整合机制;加快体校改革,实现校内校外资源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9-21)[2021-01-21].http://www.gov.cn/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2]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34(10):1-4.

[3]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s://www.sport.gov.cn/n315/n330/c23655706/content.html.

[4]李武.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刘仁盛,庞立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04):44.

[6]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34(10):1.

[7]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s://www.sport.gov.cn/n315/n330/c23655706/content.html.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体教融合田径运动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