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多元发展
2022-04-22张怀礼
张怀礼
普通高中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义务教育中进一步发展国民素质的教育阶段,也是完善整体教育体制的核心阶段。“双减”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规律,是用来培养人才的改革渠道,对于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以此为背景,围绕“五‘破’五‘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要打破短视教育行为和教育功利化倾向,挣脱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的牢笼,确立科学化、职责化的工作体制。由此提出的科学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等都是为了全面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以品德与能力为核心目标,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能够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性,以评促教,切实为普通高中办学指明了方向。以往,针对学生的评价策略都是以期中、期末以及阶段性考试的成绩一味地评价得出结果,注重强调“甄别与选拔”的考评功能,却忽视了激励性评价教育和激发性评价教育工作,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开发。创建学生评价方式需要从更多领域、多层次地突出学生的个体优势,让学生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育人目标。
学生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的方向,也是家长如何看待学生的“命门”,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强调了坚持科学且有效的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以德为先的理念,明确把握教育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去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要做好改革学生评价方式,首先,需要以鲜明的价值导向为基石,正确处理好教育考试与素质发展之间的建设关系,合理地提出教育素质化培养的内容,不给予高中各个年级升学指标,也不公开、不宣传“高考状元”,以解决当前普通高中以分数下定义的严重“内卷”问题。其次,学生评价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發展质量才是评价的核心指标,高中的学业与升学压力较大,除了做好学科教学工作以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生活规划、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遵循自己的个人意愿进行选课、选考等。同时,鼓励学生评价基于综合与特色两方面,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和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成效,促使高中校园形成特色化的学习环境,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后,强调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分数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他对于推进育人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的成长过程得以展现,也有利于及时地诊断教育工作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建立自信心,明确目标方向,与成绩论评价法形成显著的比较。为了突出改革学生评价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学习得出以下结论:
一、实施差异化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传统化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单一化的,而且更偏重于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性,强调了结果却缺失了过程。而我校在遵循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弱化了考试成绩的占比重,本着学生发展性、过程性以及成长性的综合指标作为学生评价的标准,从学生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思想品德等方面构建综合指标标准,实施差异化发展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用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可以让高中生实现自我发展,同时,改善以往的静态评价渠道,注重动态化评价,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层次上全面发展,例如,在体育学科中构建学生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的特点从生长发育、身体素养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做分项评价,补足传统过程中仅一个等级上的不足和缺陷。差异化动态评价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重视到知识与能力的并重,突出“以生为本”的主观评价体系,也能够让学生能够从情感、意志、思想和习惯等方面获得相应的评价,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为个体的综合发展进程。
二、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勉励师生共同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习在根本上包含了学科教育和育人理念,学科教育由各科教师以专业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而如何育人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去履行的职责。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结合劳动课程,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获得完善和充实。多数学生在高中生涯里几乎从未获得表彰和奖状,从客观因素来看,学生参与各项课程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难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符合的项目。其中,也涵盖了周围的环境因素而促使他们更加注重于学科成绩等,从主观因素看,学生对评价体系的观念仅仅是“成绩好”才是“好学生”,但这种片面的看法应当在改革过程中逐渐转变。我们要始终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思维,且能够对事物做出正确决定的人,相信他们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授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因此,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从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所谓的自评,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也是一种反思,高中生能够表达出清晰的语言,也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和表达一定的需求,例如,在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清事情的原委,并自我进行检讨,从而在人际关系中反省自己的错误和及时改正。同时,学生自评,应当鼓励他们从细节成长处入手,一些教师不太容易发现的地方,如某学生在课堂朗诵的时候比以前更有进步,其进步表现为朗诵过程声音洪亮、气势更足,追其原因,是学生自信心得到了建立,能够勇敢地提升自己。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也是由于高中生年龄特点,他们能够对自己和他人有着全面、公平的评价认识,能够客观分析“你认为他怎么样”这一问题,有利于实现学生发展自我,并鼓励学生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完善自己,实现共同进步。
三、开展多元化评价活动,以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不仅是学生的冲刺阶段,也是家长、学校的冲刺阶段,学生面对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家长盼望的是学生的成才之路,而学校则是秉持着向社会运输优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高中生能够在学科上的进步,德育上的发展,就需要寄托于校园环境,紧抓德育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学生的评价体系构建,可以让学生自主创建荣誉称号,重视学生过程性的成长与进步,涉及多个领域,如艺术、体育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强国,不仅需要高知识的人才,也需要有高素养的人才,而德育工作是当前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除了举办各项校园德育活动,积极做好德育工作,也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德育评价,例如,展开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专题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积极参与,并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打分,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表现,以此确保评价主体的丰富性。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多数学校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来作为激励学生的方式,这种评价的标准有一定的合理,但缺乏全面性。很显然,仅仅将“德、智、体”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不够的。有的学生擅长钻研科学,有的学生体能较好,有的学生品德突出,评价学生不能给从单一化的角度去观察,将这种荣誉徘徊几个人当中,而是从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开始,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鉴赏力”,肯定学生,并促进学生不足的地方能够改善。
如今,我们既是科技强国,也是人才大国,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是进行素质化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善,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进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与时俱进,在原有“德、智、体”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评价维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成就更加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