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展家园共育

2022-04-22安娟娟

幸福家庭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安娟娟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家长共同努力、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共同肩负着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责任,教师要培养幼儿乐观积极的态度,使幼儿养成健康的体魄,家长要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担负起自身的教育责任。

幼儿教师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提高家园共育质量,为幼儿打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幼儿园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共同为幼儿教育出谋划策。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将争取家长的理解、获得家长的配合作为幼儿园工作重点。但是,目前一些家长的配合度不高,根据这些家长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如下情况。一是支持但没时间。这类家长虽然非常支持幼儿园及教师开展的教育活动,但他们忙于工作,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很难挤出时间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活动。二是支持但能力较弱。此类家长较为支持幼儿园及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也有足够的时间配合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但他们自身的能力较弱。三是有能力但不支持。此類家长有时间也有能力配合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但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承担照顾、教育幼儿的主要职责,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根据笔者观察,部分教师主要通过传统沟通渠道进行家园共育,沟通途径单一,和家长的交流效果不佳。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与教师随时沟通,影响了家园共育的效果。教师要拓展与家长的沟通途径,与家长随时进行沟通,保障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效性。教师可以构建线上沟通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将幼儿在园表现通过视频或照片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具体情况,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日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互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获得家长的理解,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创设多元的沟通渠道,提升家园合作的效果。

1.沟通零距离,召开家长会。幼儿园举办家长会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为家长创建无障碍交流的空间,促使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为了发挥家长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模式,开展“家长茶话会”“教育经验分享会”“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新型的家长会模式有利于促进家园间的沟通互动。例如,在组织小班家长会时,教师可以准备小游戏,配以温馨的背景音乐,并准备好糕点。在交流中,针对家长提出的重点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共同探讨。同时,教师要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告知家长什么是入园焦虑以及如何缓解和消除,引发家长思考,与家长一起寻找解决方法。

2.管理民主化,开设家长学校。家委会有助于家长随时掌握幼儿园工作计划并配合、协助幼儿园的工作,有助于家长及时提出有关幼儿园工作的建议,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从班级幼儿家长中选出一位责任心强的家长作为代表,并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邀请家长监督幼儿园的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3.发挥网络优势,让交流更快捷。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家长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幼儿园近期举行的活动等。每个班级还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让大家在群中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家长引导和帮助,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精彩瞬间用手机记录下来,然后将其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分享到微信群,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状态。

在幼儿教育中,为了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加强家园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家长积极参加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

1.组织专题讲座,分享教育理念。家园共育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幼儿园需要定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分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学习。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宣传栏等帮助家长学习教育知识,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走出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2.组织亲子同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在幼儿教育中,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在生活中陪幼儿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很少。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可以组织丰富的亲子互动活动,为家长创造亲子互动的机会,拉近亲子间的距离。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本土资源组织亲子一日游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组织亲子运动会,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锻炼家长的教育能力,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3.实现资源分享,促进双方交流。对于幼儿园来说,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教师要适当运用家长资源。幼儿园可以先对幼儿进行情况调查,让家长填写“志愿服务申请表”,以了解幼儿家庭的情况,再安排家长来幼儿园参与教育活动。例如,我园教师了解到幼儿花花的妈妈是一位牙医,于是邀请花花的妈妈来幼儿园组织以“我要换牙了”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活动,使幼儿了解牙齿的构造和保护牙齿的方法。教师开展家长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有助于丰富教学的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双方交流,为后续家园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笔者的教育实践,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影响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家长的指导,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教授家长科学的育儿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育儿知识印刷成手册分发给家长,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师是家长与幼儿之间沟通的纽带,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家长的想法。幼儿教师要肩负起指导家长的责任。幼儿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过于关注幼儿文化知识学习的家长,教师要向他们讲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幼儿的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对于完全依赖教师的家长,教师要使其明白自身的职责,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对于没有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家长,教师要引导他们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促使他们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幼儿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家长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主动参加幼儿教育工作。幼儿园要结合幼儿以及幼儿家庭的情况,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使家长清楚自身的教育责任。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创建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家长要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工作,实现家园合作共育。幼儿教师要激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西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教师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