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日契机 构建精彩课程
2022-04-22陶佳瑶
陶佳瑶
开展幼儿园美术课程是教师“以美育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出现了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的倾向,部分教师盲目追求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高大上”的美术主题,导致幼儿在绘画创作的时候缺少创新能力。对此,教师需及时反思,改变教学思路,打造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师可从幼儿一日生活入手,抓住契机,寻找幼儿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和乐趣,构建精彩、多元、有趣的幼儿园生活美术课程,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动力和灵感。
首先,部分幼儿教师过度追求高大上的教学手段,忽略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多数教师会在美术课程教学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形式的丰富,侧重于制作精美漂亮的课件,忽略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和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没有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难以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绘画创作水平和创造力。
其次,一些幼儿教师过于注重教授幼儿技巧,没有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部分幼儿教师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教授幼儿绘画技巧,增强幼儿的色彩搭配和构图能力,忽视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三到六岁的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过于重视美术技巧的教学方式容易打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敢在美术作品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最后,一些教师的教学主题空洞、教学内容散乱,一些幼儿园缺乏系统化的美术课程教学安排。部分教师缺少对幼儿的引导和启发,直接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没有具体的主题和内容,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以上这些情况导致幼儿难以通过学习提升创造能力和绘画技能,发展形象思维。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应对美术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了解和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打造精彩、开放、有趣的美术课程,陶冶幼儿的心灵,启迪幼儿的智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三到六岁的幼儿对于图片、色彩、造型等较为敏感,教师可以搭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室空间,营造温馨、轻松的美术学习氛围,将美术课程与生活元素、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更多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的机会,拉近幼儿与美术课的距离,使幼儿感受美术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幼儿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师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时,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生活化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围绕生活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好玩又充满挑战性的美术活动,因材施教,让幼儿快乐学习,从生活中发现美。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教师应呵护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教师构建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时,应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给予幼儿更多的发挥空间,通过一些特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发展他们的潜能。
为了打造更加有趣、生动、直观的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让每一名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教师可从幼儿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灵活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带领幼儿变废为宝,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和装饰活动,创造出充满想象力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开展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小小改造家”时,笔者让班级幼儿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或是废弃物品,如垃圾袋、纽扣、瓶盖、塑料包装袋、纸盒、蛋壳等。笔者设计了教室桌椅的摆放方式,将幼儿座椅摆放成一个大大的圆形,中间放上一张工作桌。课程正式开始后,笔者让幼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引导幼儿观察桌子上的工具和材料,并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现在桌子上有一堆颜料和一个装鸡蛋的废旧纸盒,等会老师就要把这些纸盒变成可爱漂亮的小鱼啦。”接着,笔者通过剪、涂、拼、装等方式将废旧的鸡蛋纸盒变成了一条条色彩艳丽的小鱼,将这些小鱼悬挂起来,变成了灵动漂亮的鱼群。笔者再次对幼儿说:“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其实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品都可以变废为宝,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巧手。现在你们过来挑选材料和工具,和老师一起将这些东西变废为宝吧!”笔者通过当场示范,激发了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了改造生活废品的方法。笔者还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地尝试。在幼儿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笔者在教室来回走动,与幼儿交流沟通,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改造美术作品。最后,笔者邀请了几名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请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灵感来源,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灵感源泉,世界上许多出色的艺术作品都来源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观察。在实施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出发,让幼儿进行观察,比如整齐排列的桌椅、园内的花草树木、色彩鲜艳的墙面、造型可爱的游乐设施等,使幼儿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幼儿园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例如,在开展幼儿园美术课程活动“一日摄影师”时,笔者在正式引入主题前,先用拍立得相机拍摄了园内场景,并将打印出来的照片悬挂在教室中,进行了简单装饰。“小朋友们,今天的美术课会有一点特别,大家先来观察一下,今天的教室相较以前有哪里不一样。”笔者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墙,再让幼儿在照片墙前集合,认真观看这些照片。笔者对幼儿说:“这些照片大家觉得拍得好不好看呀?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些照片拍的是哪里呢?”幼儿都非常积极,有的说:“太好看了!”有的说:“我知道,就在幼儿园里。”笔者夸赞了幼儿并再次说道:“对啦,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幼儿园。大家可能平时都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的幼儿园也非常漂亮。今天每一名小朋友都是摄影师,请把你心中幼儿园最漂亮的角落拍下来吧。”笔者开展摄影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了幼儿园室内室外的布置、装饰等,让幼儿对日常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活动最后,笔者引导每名幼儿挑选一张最满意的照片进行绘画创作,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汲取创作灵感,使他们懂得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幼儿可在观察照片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尽情表现自己的创意,用画笔展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在班级幼儿完成作品后,笔者将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收集起来,与幼儿拍摄的照片放在一起,组成了漂亮精美的照片主题墙。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素材和生活场景打造幼儿园生活化美术课程,也可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开展教学。每名幼儿在幼儿园都要经历入园、用餐、洗漱、午睡、游戏、学习等一系列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心观察,寻找一日生活中的有趣内容,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幼儿观看记录一日生活的视频,让幼儿从镜头中看到自己,回顾自己平时和同伴一起玩耍和学习的过程。教师可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幼儿园吗?你们最喜欢的是幼儿园的什么活动呢?是玩游戏、唱歌、跳舞,还是什么呢?如果今天你来当幼儿园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做什么呢?”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自由交流,并邀请幼儿谈一谈一日生活中最喜欢的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将幼儿的提议与意见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在黑板上。有的幼儿想和同伴一起捉蝴蝶,有的幼儿想在园内放风筝,有的幼儿则喜欢钓鱼,这些充满童趣的想法都能成为美术创作的灵感。最后,教师可让幼儿拿起手中的画笔,绘出自己想象中的幼儿园活动,为一日生活增添想象和创造的色彩。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结合自身平时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美术作品,是创造美的表现。教师要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开展美术教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展现自己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体会,充分锻炼幼儿感官的敏锐度、观察的细致度和绘画的表现力。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幼儿,引导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与创作天赋,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幼儿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每名幼兒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他们眼中的世界与成年人不同。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时,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和欣赏美,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这是美术教育启蒙的关键环节。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寻找平淡生活中的美,从建筑、自然、人文、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美术课程活动“新年贺卡”时,笔者的教学任务是带领幼儿了解过年的习俗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引导幼儿从自己的过年经历中寻找创作灵感,为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绘制一张新年贺卡。笔者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视频短片,用直观生动的影像展现我国过年时的热闹场景,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讨论欲,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过年时的经历,再向幼儿普及春节所代表的意义,展示中国结、窗花、对联、花灯等一系列传统民间艺术。接着,笔者围绕“春节”这一特定话题实施美术教育,将美术活动的核心从过年引到祝福上,对幼儿说:“小朋友们,过年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呢?是祝福,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做新年贺卡,用贺卡来表达我们的祝福,好不好呀?”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自由选择贺卡形式及绘画元素,将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知融入贺卡的制作过程,尽情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制作了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新年贺卡。
“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教师应抓住幼儿一日生活的契机,从生活视角切入美术教学,带领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构建具有生活化气息的美术课程,让幼儿通过美术学习,提升审美情趣、绘画创作技能、动手能力等,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