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融入自然课程的探究
2022-04-22顾煜悦
顾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们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钢筋水泥所筑建的丛林使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在水泥丛林下,幼儿困于父母用爱织造的另一层藩篱中,亲近自然成为一种奢望,这导致幼儿失去了自然的滋养。在反思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教育开创性地引入了自然角这一形式,在这样的一方小天地中,幼儿可以回归自然、参与种植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以自然角的创设为例,针对自然课程展开全面的探究。
一、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必要性及其价值
现代的幼儿生活在水泥丛林中,接近自然成为他们内心的一种愿望。有学者曾在著作中提到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他认为幼儿长时间脱离自然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学习能力下降、缺少创造性思维等。相关资料显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患有自然缺失症的幼儿群体不断扩张,占比达到16.7%。如何通过幼儿教育治疗自然缺失症幼儿,是当前教师和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依托环境开展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自然角是幼儿园利用走廊、窗台、阳台等区域设置的一片类似自然的角落,幼儿可以在自然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栽培植物、陈列实验用品等。当前,自然角的应用以非正规性的科学活动或偶发性的科学活动为主,教师在水泥丛林中为幼儿建造一块心灵的栖息地,可以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力量。此外,自然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然缺失症带给幼儿的创伤。
自然角创设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具体的物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提升幼儿对自然探索的热情;第二,自然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教师通过创设自然角,可以让幼儿体验自然的趣味、科学的奇妙和生活的乐趣,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第三,自然角本身属于幼儿教育环境的一部分,绿意盎然、硕果飘香的自然角是美化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自然角可以让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富有生气。
二、幼儿园自然角创设中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多,幼儿参与少
在自然课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将幼儿作为课程的主体,他们对幼儿行为的干预过多,这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相违背。比如,一些教师在选择自然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多从自身喜好出发,忽视了幼儿独特的心灵视角;在工具的使用方面,一些教师担心幼儿出现安全问题,通常会代替幼儿操作。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幼儿虽然置身于“自然”,却失去了参与管理自然角的机会。
(二)种植角落多,养殖角落少
由于养殖类课程存在后期管理不便等问题,教师开发的自然课程以种植课程为主,幼儿园中的自然角也多用于种养植物,导致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同时,从种植层面而言,自然角的创设较为单一,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绿植主要分布在植物架上,不利于加深幼儿对自然空间的认识;植物品种以常绿植被为主,搭配较为单调,应季的植物相对较少等。
(三)种植活动多,教育互动少
在创设幼儿园自然角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课程意识较为淡薄,他们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角这一课程资源。部分教师在自然角创设的前期投入了较多精力,导致种植活动后期出现预设不足、管理不力等问题。以笔者班级的葫芦种植为例,在种植前期,所有幼儿都对植物的生长充满憧憬,笔者带领幼儿在自然角种下了“葫芦娃娃”的希望,并为幼儿讲解了葫芦生长的过程。但是在葫芦发芽、开花后,笔者的教育行为逐渐减少,变成幼儿自主记录葫芦的成长过程,这使幼儿逐渐失去了对种植葫芦的热情,忘却了曾经的“葫芦娃娃”梦。
(四)教师兴致足,幼儿兴趣不足
从理论层面而言,自然角活动是幼儿区域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幼儿区域活动。在自然角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受到限制,他们需要根据教师的活动目标、按照教师的引导完成探索。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最终只有教师的身影,而鲜有幼儿的踪迹。
三、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优化路径
(一)课程规划之变
幼儿园应按照课程化、体系化的思维创设自然角活动,打造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出自然角的教育价值。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幼儿园要重视课程的地位,整合课程内容、挑选课程方法、规范课程评价。幼儿园作为自然课程开发的主体,要从课程资源的匹配、师资的协调等方面进行统筹,提高自然角创设的实效。
(二)课程内容之变
种植园是一个小型的、浓缩版的自然。理论意义上的自然角不仅有各种植物,还有各类动物及其他材料,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长期以来,自然角活动并未得到幼儿园充分的重视,它属于课程计划之外的活动,甚至部分幼儿园的自然角只是作为摆设。因此,在自然角创设的优化过程中,幼儿园要将自然角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中,提高自然课程的地位,制订相应的课程计划并安排好课时。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深化、细化自然课程的内容,逐步解决当前自然角活动中存在的养殖内容偏少、教育价值开发不足、四季内容分布不均等问题。
(三)实施方法之变
在自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三个维度创新教育方式,调动幼儿参与自然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能动性,推动课程内容的落实。一是在课程内容实施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对于自然角创设的需求,如幼儿想种植什么植物、想养殖什么小动物等。教师可将幼儿的意见进行汇总,并根据自然课程的规划设计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解决教师视角下课程内容无趣的问题。二是在课程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多动手、多体验,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自然角活动感受自然课程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自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三是在课程内容实施之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开展多样化的总结活动,如“丰收大会”等,通过这种特殊的评价方式总结幼儿在自然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为后续内容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能力之变
教师是设计自然课程规划、挑选课程内容及实施办法的主体,也是实施自然课程内容的主体,这意味着自然课程优化成效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教师的专业能力。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在自然角活动中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鼓励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实践中有这种共性认知,即要给幼儿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活水源头。在自然课程中,教师需了解动物学、植物学、农学知识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理论。最后,教师要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自然课程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等。
四、幼儿融入自然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一)幼儿主动参与是自然课程实施的关键
幼儿主要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认识外部世界。自然角的创设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知识、能力及情感等方面的提升,还能多维度地调节幼儿的心理结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主动参与是自然课程实施的关键。在自然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促使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环境资源进行积极的互动,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进而促进幼儿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自然课程是双向建构下的平等共生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自然角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建构特质。幼儿园创设自然角是为了发挥其应用价值,而教师在应用自然角的过程中可以优化创设,因此创设和应用的过程不是“先创后用”或“欲用后创”,而是一种同步、共生的关系。
(三)自然角可与其他区域之间建立生态化联系
从幼儿区域活动的理论出发,区域活动的所有要素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自然角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存在着对话、互动的可行性。教师可将自然角作为一个常规的区域,并以此为圆心构建对话和互动。在材料方面,幼儿可将收集的材料应用于集体活动中,并在使用后投放到自然角中;在分享与交流方面,教师引导幼儿种植物的过程也是动态教育的过程,教师对自然角教育价值的挖掘,有助于为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支持。
自然角是幼儿园必备的一项硬件资源,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部分幼兒园的自然角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在一些场地空间狭小的幼儿园,“四多四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即教师主导多,幼儿参与少;种植角落多,养殖角落少;种养活动多,教育互动少;教师兴致足,幼儿兴趣不足。幼儿园在创设自然角的过程中,要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体系课程的思维出发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课程规划的科学化、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课程实施的实效化等,让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心灵的栖息之地、知识的生长之地。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南环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