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企业的规模经济与成本管理探究
2022-04-22张晓蕾
张晓蕾
摘要:在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形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想要使稳定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完成传统管理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轴承企业来说同样如此,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融入成本管理理念,并与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相结合不断创新和优化成本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才能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关于轴承企业的规模经济与成本管理的问题。
关键词:轴承企业;成本管理;规模经济
在机械生产中轴承属于基础零件,能够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质量。轴承企业在进行经营发展时,由于受到激烈市场环境的冲击,急需管理人员正确认识现今的市场发展形势,利用有效的生产规模优化和成本控制措施来推动企业经济发展。轴承企业需要重视产品结构和市场目标的调整,保证规模经济处于适度水平,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我国轴承行业的概况
现阶段,中国轴承行业有很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存在,其中最推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行业生产只具有较低的集中度。在世界上主要有中国、瑞典(SKF)、美国(TIMKEN)、德国(FAG)以及日本(NACHI、NTN、NMB、JTEKT、NSK)轴承生产国。以2017年为例,2017年全世界拥有800亿美元左右的轴承销售总额,其中其余四国的八大跨国公司实现了对世界轴承高端市场的垄断,在2017年八大跨国公司拥有498371亿美元左右的轴承销售总额,占据了62.34%的世界轴承市场份额,而我国则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市场,2017年我国拥有184亿美元左右的轴承销售总额,占23%的世界轴承市场份额。其中我国内资企业拥有135亿美元左右的轴承销售总额,占16.88%的世界轴承市场份额,我国外资企业拥有49亿美元左右的轴承销售总额,占6.12%的世界轴承市场份额。我国轴承企业主要分布在襄阳、漳州、慈溪、聊城、无锡、常州、瓦房店以及洛阳等地,拥有较为分散的轴承生产地。其次,缺乏研发和创新能力。我国轴承行业缺乏完善的基本理论,在制定国家规则方面的参与也相对较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轴承行业缺少服务和研发共性技术的平台。拥有过高的普通轴承生产量,而无法有效满足使用周期长、精度高、性能强轴承的生产需求[1]。在国内外中低市场中国产轴承存在恶性的同质化竞争,而高中级汽车、高中档机床、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以及动车组等大多使用进口轴承。最后,只具有较低的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缺乏成熟的轴承工业工艺装备技术,发展制造工艺的速度并不理想,自动磨加工水平低,数控车加工只具有较低的普及率,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轴承生产中仍然在使用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传统设备。由于我国还未攻克很多技术难题,阻碍了轴承可靠性和使用周期的提升,并没有有效普及贝氏体淬火、控制气温保护加热等先进的热处理装备和工艺。从而无法保证轴承拥有稳定的内在质量,存在较大的轴承加工尺寸离散度[2]。
二、我国轴承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轴承在机械中属于关节,是需要较高标准化程度的配套件。轴承的特性能够对轴承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能够对产品的成本、质量以及生产周期产生直接影响[3]。通过对轴承行业的全局进行分析,轴承生产的品种、总量和出口额能够直接反映国家和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生产质量。在现阶段,与其他工业部门相比,轴承企业在国内国外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这种情况并不是所有企业已经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完成相应应对措施的制定。所以,我们需要再次深入剖析轴承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首先,轴承虽然拥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但是却具有极高的技术精度要求,其生产方式为典型的加工—装配型。在拥有较低入门门槛的同时,却很难实现高质量。在进行轴承生产时,必须准确的分析以下问题的可行性:第一,在进行轴承生产时,零件加工几乎覆盖了所有工序,只有最后一道工序是装配。但是只有在装配时才能准确评估轴承的使用周期、灵活性等指标,而想要明确质量问题的成因必须对零件加工各工序进行深入分析。轴承生产的上手容易高精难特点非常突出,尤其是在特定的工艺水平和设备环境中,很难有效进行技术改造。经过相关统计,我国轴承产品只拥有大约70%的总合格率。想要有效提升轴承质量水平,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第二,轴承生产企业可以随时转换轴承生产品种和规模。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部分轴承生产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市场份额的提升盲目追求生产品种和数量的提升,雖然能够使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而轴承企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如果无法对轴承生产品种和类型结构进行合理选择,生产规模也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将很难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
其次,轴承企业想要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是需要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促进经济规模形成,使自动化拥有更高的集中度,实现生产率提升。二是需要在实现经营成本降低的同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最终使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4]。三是应该重视创新型和战略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其中规模是基础,成本和质量是命脉,人才是源头。
综上所述,我国轴承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在对生产规模进行合理调整的同时,完成适合行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创新计划的制定,并对产品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工作同时进行加强,从而使企业拥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轴承企业的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能够有效助力于经济规模建设,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获得的规模效益,轴承企业在进行发展时,应该对企业规模建设进行适当加强,这与轴承企业的后续发展息息相关[5]。
规模经济的含义是当企业扩大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能够使经济效益变得更好,最终获取最大化的效益。规模经济主要是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的成本投入、销售以及利润获取情况,从而获取能够使企业发展得到满足的经济规律。规模经济主要包括竞争规模、适度规模和起始规模三种程度。轴承企业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自身适宜的规模经济进行明确,与我国轴承企业发展现状相结合,适度规模符合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需求。
轴承企业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时,会伴随着很多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这会不断扩大设备和人员的规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本投入,在完成适度规模的实施后,虽然会拥有更高的整体成本比价,但是通过平均分配,能够将产品成本维持在较低范围内[6]。企业想要选择竞争规模必须使以下条件得到满足:一是保证企业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从而使企业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益。二是保证企业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生产规模。三是保证企业拥有足够高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四是在同行业中企业应该保证最高的成本利润率,在进行低成本投入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另外,想要进入竞争规模,适度规模是必经之路。在轴承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选择很多种生产方式,应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经过相关发展实践证明,对规模经济进行合理选择能够有效促进轴承企业发展。
四、轴承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加强工业成本设计应用
与成本计划和成本预测不同,成本设计属于创新设计方法,适用于相似型成品或同类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能够在有效调整扩建、改建以及新建企业的产品结构和规划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企业更加合理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成本。
轴承产品是一种拥有相似结构和各种形体的标准化产品,在轴承企业中成本设计非常适用。开展成本设计首先需要完成成本起始标准的确定,其大多为同类产品的行业平均成本,然后有效整改资源消耗多和无法达到标准线的企业或工序。作为轴承企业应该与现有的行业成本标准相结合,对可行的成本降低方案进行制定,从而及时达到成本管理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结合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能够对技术进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促进成本不断降低,在控制和管理成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成本设计的作用[7]。另外,轴承企业的行业协会应该保证自身监督和指导职能充分发挥,借鉴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制定经验,及时完成成本标准的合理制定。从具有代表性的通用型产品入手,然后再渐渐延伸至其他产品。成本属于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能够对企业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有效制定和落实成本标准,将会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首先,轴承企业应该围绕预测和决策成本的工作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强化,对成本预测和决策模式进行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探索。轴承企业应该结合行业内的模型和算法、企业内部管理数据和业务数据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数据完成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立,从而使自身成本预测和决策模型更加合理,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批量生产与研发能力,从而使客户的各方面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能够使研发和管理的费用降低。其次,轴承企业应该对智能制造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利用4D或者3D模型,在产品设计中有效融入目标成本,将成本管理融入产品设计的更新换代中。根据相关实践表明,轴承制造成本的80~85%是由产品设计环节决定的,对产品设计实行目标成本约束,能够使生产环节的用料数量有效降低,实现产品工艺流程的优化。再次,在轴承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应该强化创新轴承制造的工作,通过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帮助企业实现对轴承制造全过程成本的有效管理,在各个制造生产环节中有效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和制造技術,使用计算机通过高度集成和高度柔性的方式对轴承企业行为进行模拟,从而更高的满足轴承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与智能制造设计相结合,完成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淘汰和设备引进工作,使生产线拥有更高的智能制造水平,促进产品品质和性能有效提升,使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最后,轴承企业在确定成本目标后,需要对核算日常成本的工作进行加强,运用智能分析工具,对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进行监督和检查。若是出现实际成本偏离的情况,应对其成因展开深入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保证成本管理的功能充分发挥。
(三)实行成本结构优化
轴承企业想要使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还应该完成成本结构的建立和优化,也就是对成本项目之间的结构比例进行不断调整。不同企业因为存在不同的管理水平、技术条件和生产规模,在对同一产品进行生产时必然有成本差异存在。在分析成本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优化成本结构,与使用单项对比先进水平,通过比较能够使差别变得更加清晰,首先企业应该努力达成行业成本标准,然后在追赶国际优秀企业的最低成本,在对成本管理标准进行不断提升的同时,能够使企业内部迸发出更强的动力,所以在成本管理中也应该建立优胜劣汰的基本法则[8]。二是企业必须对自身成本管理薄弱环节进行明确,掌握主要矛盾,使成本变得更加透明,从而更有目的性的降低成本,而不是简单的实现所有内部成本的平均。在对模拟市场核算的经验进行学习时,应该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前提,既不能对表现优秀的环节和部门进行鞭打,也不能为表现不好的环节和部门提供保护,应该做到奖惩合理,从而争取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应该以系统成本的降低作为评判成本结构优化的标准,轴承企业应该与评判结果相结合不断调整成本结构,在努力实现成本结构最优化的同时,促进企业系统成本的有效降低,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四)有效结合单项节约与综合利用
如果说加强成本设计、提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成本结构与企业全局战略管理息息相关,那么有效结合单项节约与综合利用就是需要全员参与的成本活动。与轴承企业的特点相结合,在降低成本方面单项节约拥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各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自身积极情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修订消耗定额和应用先进工艺,从而使轴承零件的加工留量和毛坯重量降低,更加充分地利用材料。在轴承制造成本中越有60%为材料成本。我国轴承钢材料只有大约一半的利用率,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若是对先进工艺进行合理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毛坯材料利用率,如冷温高速镦锻等工艺。二是我国轴承零件拥有较低的综合质量指标和合格率,却拥有相对较高的综合废品率。对轴承生产质量进行提升,能够实现质量成本的有效降低,而废品率的降低能够使企业更加充分地利用材料,从而使相关的采购和加工成本降低。三是应该完成先进生产设备的引进,从而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结合倒班制生产,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设备。现阶段,除了部分热处理设备外,我国轴承行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四是完成劳动定额和材料储备定额修订,通过精简和调整人员结构来使人工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储运成本等得到降低。五是各管理部门和生产岗位应该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工作效率进行提高,努力实现对各项资源的节约,如电、水、设备、工具等。也就是说与合理的奖惩措施相结合,能够及时有效的降低成本。
在节约单项成本的同时,轴承企业还应该有效开展综合利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首先,轴承企业应该完成成本指导委员会或成本研究会的建立,指派经济师、会计师以及工程师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在各部门也应该完成研究小组的建立,从而协调和指挥综合利用的工作。其次,应该实现成本项目的细化,对考核和奖惩成本管理的制度进行分层设计,提升企业全体成员的综合利用意识和节约意识,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改善成本管理的建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轴承行业现状和轴承企业生产特点,轴承企业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应该在对自身规模经济进行合理选择的同时,在加强成本设计、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化成本结构以及有效结合单项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努力使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顾超罡.关于轴承行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2013 (08):1.
[2]孔繁盛.中小轴承企业成本预测与控制研究——基于ERP/MES/PCS三层架构环境[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3]魏义君.浅论工序标准成本管理在轴承制造企业中的运用[J].纳税,2018 (14):2.
[4]杨建文,李宗宝,蔡舒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成本控制创新与实践[C]//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2013.
[5]秦晓晓.ZYS轴承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
[6]中国轴协信息部.轴承行业降低成本反不正当低价倾销研讨论在大连召开[J].轴承工业,2007 (10):2.
[7]吴玉婷,何渠.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及控制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05):1.
[8]夕春,冯立,张文礼.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应——简析苏州金诚轴承有限公司的生财之道[J].机电新产品导报,1997 (Z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