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2022-04-21李楷
李楷
摘要:高效课堂的特点: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神动、心动、身动。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乐学、自学、互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还要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呢?那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开放”,模式定成败,课堂是产品,设计出效益,流程成能力,学生为主体。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乐学;自学;互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及数学核心素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做好下面几点:
【一】、落实课标及数学核心素养,结合实际,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起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突出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以往的满堂灌。因此,如何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我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典型题例,学习要求,达成目标,在提前一周教研备课时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一定要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思想水平,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我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活动必须具有实效性: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得到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因素,让学生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二)、活动的全面性: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的安排,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动的完整性:有些教师在安排學生活动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给他的要深刻。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二】、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学法指导,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课堂的生命。我们已经改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和练习巩固、课堂检测四部分构成。自学10分钟,精讲不超过15分钟,练习巩固不少于15分钟,课堂检测5分钟。课堂上要精讲,多练,互相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讲、练的内容及难度,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对于多数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不会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补充。以提问、巡视、检测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自古有: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愉悦地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有助于师生、生生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我经常听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建议,存在的问题,感到的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尽量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出现错误时能够耐心指导。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四】、适量练习、当堂检测、达到效果:
巩固练习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训练学生的熟练程度;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练习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好途径,所以课堂练习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适合教学目标,有层次有梯度有弹性,着眼学生的发展。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可以适当重复,强化重点。对于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讲解,个性问题要单独辅导,绝不积压问题,避免形成负积累。
高效课堂表现为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把学生认知与情感激活、教学与情境融为一体的教学形态。它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使教学产生一种牵引动力、导向作用。高效课堂实施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动态的一个转化过程,从追求高效的理念转化成实现高效地教和学的教学状态。
由于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可变性和多样性。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指导理念,以规范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高效课堂应该以内容为载体。恰当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以“精讲多练”落实教学的重点,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传授——接受式”,而采用“探究——发现式”“情境——陶冶式”“自主——指导式”等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体: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乐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苦学”变为“乐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必然差,甚至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课堂要提高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火花,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心智,给学生探求知识、学习方法的新颖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要我学”到为“我要学”。
而让学生怎样学?这是教学方法问题。现在教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练”。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目标。凡是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解;不会的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时间和机会。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概念开始讲起。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比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数学例题时,只是自己在黑板上讲例题,讲完了就出几道题让学生练,上完了课学生也没有翻开书。我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书上例题每一步都很清楚,连答案都有,学生看会了就不认真听讲了,有学生很浮躁,看一遍就不想看了,难以深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例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课堂上不要怕学生看书,不要怕学生浮躁、不认真,而应跟上检查措施。“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先进教法没有管理做保证就落不到实处。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要根据教材内容、,性质、特点,通过实验、故事、前景呈现、设置悬念等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或复习旧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老师要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教材的内容,可以用可以不用,也可用不同方式进行使用.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是关键,“学生会的坚决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要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和引导”。教师不要就题讲题,或只给答案,而是要寻找规律,真正使学生知其然。做到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但学生还是学不会的不讲。提倡“自主式”学习,“教”要让已会了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能讲对,教师就肯定,不重复;如果讲得不完整、不到深度,教师来补充;如果讲错了,教师来启发学生更正。这样一来,教师讲的就少了。课堂教学全过程还给了学生,几乎全是学生自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引导、点拨。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成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的好“参谋”,创设条件尽可能让学生“有为”,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自学者,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
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事项:1.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更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如果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反之,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学”
老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一节课学生要学什么,学多少?既然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就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了。在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的预习开始,到课内的探究和课后的帮教,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性,对学习中薄弱的环节教师进行监控、帮助、调节、补救、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组建时要关注学生差异,个性特质,合作氛围。并通过适当的评价制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及时的激励,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现高效学习。讨论和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问题”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没有问题就无法诱发学生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学习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这样的学习就是肤浅的和形式的。而“质疑”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所以提倡“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学,教师不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合作还不会的教师可以点拨,教师必须退到最后一步:让学生先说,学生回答对了,通过;错了,教师纠正,一定给学生自学和阐述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需要时间的保障。
【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教學要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积极探索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转化成为能力,这才是一节高效、成功的课。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本质是“学生学”,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1.课前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创造“自觉学”和“自己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始,有效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兴趣。有效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兴趣度、开放度,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课堂效果好不好,主要看课堂达标率。如果教学目标合理、适度,学生就能当堂达标,最好人人达标,只有一部分学生达标不能算好课。做到“堂堂清、人人清”,“堂堂清”就要当堂测验,及时批改;或者是通过合作学习,分组解决。对于个别不会的由同组同学帮助并向老师汇报。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懒老师培养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这样,教师在下课时才能自豪地说:“我班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的课。
总之:学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是朴实而简易的课堂:学生没有的认真自学,不新授;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不交流;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不讲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思考中探究,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高效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参考文献:
- http://www.qikanw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