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赤诚写春秋
2022-04-21赵彩云
赵彩云
【摘要】研读冯至的《杜甫传》,旁观杜甫的一生,深切感受到杜甫始终是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国是民生,忧虑国家人民。他用自己的如椽巨笔如实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从家国大事到百姓艰难到自身经历,可谓一腔赤诚写春秋。
【关键词】《杜甫传》;诗歌;记录;家国大事;百姓艰难;自身经历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研读冯至的《杜甫传》,旁观杜甫的一生,越发感受到杜甫的伟大。杜甫一生可谓历尽坎坷,但尽管生活困苦,仕途不顺,杜甫却始终对生活、对世界抱有一份热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国是民生,忧虑国家人民。他用自己的如椽巨笔如实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可谓一腔赤诚写春秋。
一、杜甫真诚地记录家国大事
杜甫的笔下,真诚地记录着家国大事。从开元初年到天宝初年,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仓廪充实,交通发达,商业繁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杜甫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海内升平,社会富庶,太平思想麻痹了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唐朝政治开始日渐腐化,当遭遇了“野无遗贤”的闹剧后,杜甫说“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天宝年间,号称盛世而乱世的种子已经到处萌芽,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帅们好大喜功,一场又一场的败仗,一次又一次地征兵,杜甫写下他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而在这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的时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却有加无已,杜甫难以忍受了,他毫无顾忌地写出《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经历了提心吊胆的流亡,一路写下“三吏”“三别”等篇章。当他在蜀中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欣喜若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发泄自己六七年来胸中的郁结。五十多年的人生,国事一直是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
二、杜甫真诚地记录百姓艰难
杜甫在国家和自身的艰难中,从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杜甫笔下也记录了那段时间百姓的艰难。杜甫在长安困守10年,他的步履从贫乏的坊巷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名阁、互竞豪华的曲江到征人出发必经的咸阳桥,他由于仕进的失败认识到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寒接触到了人民的痛苦。在他到奉先探视妻子的时候,他看到百姓的穷苦,想到统治者的享乐,回顾自己的经历,检讨自己的所为,追究这一切的根源,发为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总结自己十年的长安生活,也反映出安史之乱前社会的实况。安史之乱中,政府军在陈陶战败,杜甫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悲陈陶》。还有写于同时期的“三吏”“三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战乱中百姓的悲剧凝结为诗篇,在历史中定格。后来,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杜甫,看着洞庭湖边人民的生活,写下了他晚年最重要的杰作《岁晏行》,发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的追问。无论自身境遇如何,杜甫始终关切着百姓生活。
三、杜甫真诚地记录自身经历
除了家国天下,杜甫也用诗歌记录了自身的经历。青年时期,杜甫曾在吴越和齐赵漫游,他写下了《壮游》一诗,记录自己“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岁月。年轻的杜甫对未来充满信心,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志向。后来,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兴冲冲地来到长安,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并没有敞开怀抱接纳杜甫,而是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杜甫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的“宾客”。杜甫怀着心酸写下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诗句,记录了自己那时的落魄与难堪。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不幸被俘。他困居长安,除去为国家焦愁外,他还时常怀念自己的亲属,《月夜》《春望》等诗歌充分表达了他这一时期的个人生活与心境。终于,杜甫逃离长安,到达凤翔投奔朝廷,却又很快被排挤出朝廷,回鄜州探视妻子。经过一年的流散,如今活着回来,对家人来说真是既惊又喜,他的《羌村》三首戏剧地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同时,他把这一路旅途中的经历以及回家后看到的家境的贫困也记录在了《北征》一诗中。晚年,杜甫在西南一带漂泊,也曾有过暂时安居,更长的时间却是漂沦憔悴,转徙于江上。这些经历我们可以从他的《客至》《绝句》与《登高》《旅夜书怀》中了解到。
一个人在时代中何其渺小,但一个人也可以在时代中变得伟大。命運给了杜甫一个艰难的时代,给了他一段历尽坎坷的人生。但是,杜甫始终不忘家国,以其博大的胸襟、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歌,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真诚地书写记录,才有了“史诗”之说,才有了“诗圣”之称。
参考文献:
[1]汪亮.浅析《杜甫传》中杜甫形象[J].散文百家,2019(10):20.
[2]李想.读冯至《杜甫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4):42.
[3]李丽娟. 高中语文《杜甫传》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1.
[4]殷红.从两《唐书》“杜甫传”看杜甫形象确立的两大发展方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