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生物《减数分裂》复习策略

2022-04-21王东雷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减数分裂卵细胞减数

王东雷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重要的一节内容,是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的内容也是学习和理解遗传学规律的前提,同时也为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做好了铺垫。

一、复习难点分析

1、减数分裂比较微观抽象,学生需在細胞水平上,描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行为变化。

2、减数分裂过程中涉及到的名词和概念较多,需要专门去辨析和理解。比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交叉互换,染色体组等。

3、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两次分裂,每一次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DNA的数目变化,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染色体组数,等一系列参数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似乎过于复杂。

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较为相似,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也有类似。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及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对比,需要让学生明确特点,准确辨析。

二、复习策略

首先,针对微观和抽象的问题,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图像法。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为例(2n=4),复习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分别画出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图。整副图用白色粉笔,用不填充与填充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组图像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而且这一组图也是接下来延伸在这过程中,其他参数变化的依据。

对比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主要方法也是用图像法。学习减数分裂过程是以精子的形成为例。之后,再让学生画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巩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图像的明显对比,可以准确找出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之处。

关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的区分,也是采用图像法。让学生画出三个时期,每种分裂的细胞图,横向对比,非常清晰明了。对于这三个时期图像的辨析也是考试的常考点,通过让学生亲自画,再去对比,得出特点,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题中去辨析图像就更加容易了。

用曲线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染色体组数等参数的变化,也是复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直接让学生画曲线,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这部分内容中,我让学生根据减数分裂的细胞图,列表格,根据不同时期,先填写每个时期各参数的数据,然后依据自己列出的表格中数据,再做出变化的曲线图,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容易让学生轻松准确地描述出各参数的变化。

对同源染色体的认识,一方面,可用概念法来分析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以及来源。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说我们在图像里边看到的大黑和大白,就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小黑与小白为一对儿同源染色体。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但是其中的联系相互之间较为紧密,所以只要找对方法,层层递进,学习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复杂。

猜你喜欢

减数分裂卵细胞减数
永葆生育力的新妙法
八个转录因子促干细胞变身“类卵细胞”
天壤之别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一起摘月亮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沙盘实操”助解细胞分裂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
越长越矮的西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