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生活,让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2022-04-21王玉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高中语文

王玉莲

[摘   要]语文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师若想呈现一节生动高效的语文课,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就需要打破生活和语文之间的壁垒,把生活融入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心观察语文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遵循生活化教学的轨迹,以帮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践行生活化教学思想,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6-0010-03

语文教学生活化符合语文教与学的基本理念,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力,为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和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有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合理的。例如,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都是建立在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基础上的,可以说生活为他们的作品赋予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不可分割,二者的分割不仅违背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规律,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吸收。教师要做到的是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接,不断朝着“语文来自生活,语文要运用于生活”的目标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

一、把握文本主旨,选择合适切入点,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为了生活,而生活本身也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分离只会让教育失去意义。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要具备有利于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以当下的生活为基础,依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识到,一成不变的教学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与社会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语文教学不可脱离生活,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倘若教学没有与生活对接,教师便难以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栋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谆谆学子要刻苦读书,成为一名才识兼备的人,除此之外,还要将所学在生活中运用,落实学以致用,并深化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也可充分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些文本内容适合从情感角度入手进行讲解,以烘托课堂的气氛,带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和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情感的渗入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否则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觉得内容单调无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以致无法认真理解课文内容。从情感角度入手,让学生将当前自己的生活和作者笔下的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更高效地和课文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走进课文,以感受作者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教师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当下的生活相联系,挖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和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大语文”观念,以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以鲁迅先生的《祝福》为例,这是一篇感情色彩浓烈的文章,强有力地传达出了作者对旧时代的无情控诉、对当时封建礼教的谴责以及对无数小人物产生的怜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一系列复杂情感。《祝福》描述的内容距离今天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当时鲁镇上的人们为何如此缺乏同情心,女性的地位为何如此之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打开学生的情感开关。如可以“新年”为切入点,因为《祝福》所描述的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关涉新年。基于此,教师向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春节活动有哪些?有哪些独特的春节习俗?你经历过的新年和文中提及的新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尽管是一片欢乐的新年气氛,有灯火光,有霹雳的爆竹声,却依然让人感受到透彻心扉的寒冷,祥林嫂悄无声息地去世更是增添了悲凉之感。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当下的生活和当时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思想情感。

二、重现文本的情境,深化学生的感悟

文本中的一个个文字构建了意蕴丰富的情境,有些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不易把握,尤其是还涉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复杂的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分析文中的细节,将相关情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感受语言的魅力所在。情境的再现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究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了解人物的情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语言分析运用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背景环境的了解 。情境的再现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情境的再现实现了让文本内容 “活起来、动起来和用起来”。

以《林黛玉進贾府》为例,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情境属性,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再现文中的情境和画面。例如,爽朗的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短短的几个字就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热情和八面玲珑展现了出来。教师让学生尝试念一念王熙凤的这句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念了出来。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说中往往能通过一句话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弯弯绕绕”。王熙凤是《红楼梦》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以精明能干著称,作者曹雪芹直接用“机关算尽太聪明”来形容她。王熙凤这样形容第一次见面的林黛玉:“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仅让林黛玉听着心里舒坦,而且不动声色地讨好了贾母以及贾家三个嫡亲的孙女,体现了王熙凤话术的高超。情境的再现能让学生入木三分地领会到话语的言外之意,真正体会到“红学”的高深奥妙。

三、对接当下生活,促进知识的深层化和内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今天的社会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有效对接当下的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要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其创作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那时,很多进步青年激进地一致盲目排外,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当前,有人盲目鼓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崇洋媚外。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国外文化的先进性及弊端所在,真正懂得鲁迅创作《拿来主义》是为了阐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今天依然是重要的文化话题。通过对接课文内容和当下实际,能将这一话题引入更深的层面,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除了讲解和探讨《拿来主义》,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活动。例如,让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围绕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社会文化问题展开讨论,必要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其他同学对于这一社会文化问题的看法。如可以以“我们从古至今究竟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要怎样对待拿来的东西?”为主题,调查大家对外来事物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树立文化自信。整合多种观点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四、在教学中加强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开展语文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积极沟通及交流等,能够助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材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知识内涵。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从备课环节开始就向学生传递“教育生活化”这个概念,以活跃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就要改变只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备课方法,尽可能捕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际。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多多观察生活,观察学生。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教育。例如,“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这节课的内容能很好地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起来。教师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包括典型的人物、独特的景致、特别的风俗习惯或者文化等,然后选择其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样进行描写。这样的方式深化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生活和语文教学的不可分割性。

其次,不同的生活经历或者生活环境会让学生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兼顾全体学生。例如,如果班上既有北方学生又有南方学生,在设计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教学时,教师便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郁达夫笔下描绘的是北方的秋天,这可能会让一些南方的学生比较难想象,毕竟南方的秋天与郁达夫所描绘的秋天大相径庭。由此教师的教学内容便要增加南北方秋天的对比,这既为课堂增添色彩和趣味,又让学生见识到了不同季节在不同地域所展现的美。

在講到《鸿门宴》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采用了“换位”的教学方式,即把学生从“客体”变成“主体”,让学生化身为课文中的风云人物。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其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也能深刻了解刘邦阵营和项羽阵营中的英雄们为了各自的主公献计献策、冲锋陷阵的举动。那么,具体的教学是怎样实施的呢?教师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选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庄、樊哙等重要角色,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帮助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更加准确地了解其中的计谋以及产生的相应结果,便于学生深入体会刘邦当时的危险处境以及做出的生死抉择。

最后,为了更好地加强教材和生活的联系,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常穿插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活元素。这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本文篇幅较长且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和琵琶女的心酸情感交织在了一起。这使得学生难以抓住文章的主要脉络,加大了教师授课和学生理解的难度。由此,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以及琵琶女的遭遇,感受生活对二人的不公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白居易能够透过琵琶女的弹奏联想到自己一路以来的处境,然后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最后顺理成章引出“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结尾。学生只有了解了作者白居易的生活经历,才能真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重现文本刻画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提及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生活话题,让语文知识更形象、更立体;可以进一步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创建充满生活化元素的语文课堂,不仅还原了语文教学的本真,还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做人和做事。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值得大力提倡。

[   参   考   文   献   ]

[1]  钟丽.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6):11-12.

[2]  许志芳.高中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运用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43-44.

[3]  张臻.知行合一,全面提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27-29.

[4]  熊燕.如何以生活元素涵养高中语文教学活动[J]. 语文天地,2018(22):83-84.

[5]  常冬美.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语文天地,2015(22):85-86.

[6]  丁广霞.链接生活,让高中语文课堂返璞归真[J]. 文理导航,2017(6):15.

[7]  伍果平.对接生活,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6):52-53.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
陶行知思想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