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2016-03-23陈静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父母良好习惯

陈静

摘 要:结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良好习惯;父母;孩子;同伴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77-0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结合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针对“教学做合一”,联系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父母的陪伴、教师的欣赏支持和同伴的强化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做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从简单的模仿到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都是孩子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有人提出一个观点:陪伴孩子成长不应该是家长的负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其重要,特别是品格的塑造,家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但是隔代教育有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照顾孩子时更多地关注物质方面,不注重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长。面对孩子的时候,有些家长更多的是只顾自己娱乐,甚至打发孩子去看电视,殊不知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当父母花时间来观察孩子的成长时他们会发现,每天孩子都会有一些不一样,比如会画新的图案了、会说一些新的词语了、会摆放东西了,等等。有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父母若没有及时制止,那么孩子便会觉得这个习惯并不是坏习惯;有的家长吃饭会挑食,若是保持这种习惯,幼儿也会养成挑食的毛病。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信任孩子。孩子天真又富有创造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进行过多的干涉。第二,要赏识孩子。孩子时时刻刻都在探索,越是自己不会做的,他就越想尝试。孩子是教育的对象,而不是无知觉的玩偶,不要剥夺孩子探索的权利,而是要赏识孩子的一切努力。父母要注重陪伴孩子,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主动承担责任,热情地投入生活……这些是父母所要树立给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能够获得的比电视节目更好的东西。

二、要做到教师和孩子共同学习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的职责是教孩子学。教师不应该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仅仅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孩子就了事,而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去学。3岁~6岁这个年龄阶段,是各种兴趣、品性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针对孩子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发展兴趣,拓展他们各种能力。比如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若是硬性规定孩子一定要怎么做,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听老师的话,但时间一长,孩子可能就会不耐烦,不再认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寻找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就至关重要。同样的,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学习环境。这样,便于孩子充满乐趣地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自我探索。教师不仅要做孩子的引导者,更要做孩子的支持者,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经常夸奖孩子,有针对性地鼓励孩子。面对不愿意创作或是能力不够的孩子,更是要有耐心,用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将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所以,教师不能随意批评孩子的作品。“教师作为孩子父母的代理人,若能赢得孩子的喜欢和模仿,则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为适宜的重要因素。”教师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会给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教师怎么对待事情,孩子对相应事物也会有相同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三、要做到同伴和孩子共同进步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喜好的个体,但到了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往往影响孩子的言行。当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他喜欢什么,并且得到那个孩子认同时,他喜欢做这件事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而且同伴也受到他的影响,从而喜欢这件事。若一个孩子告诉同伴自己喜欢什么儿歌,但却没有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肯定,反而受到同伴的嘲笑,他可能从此就不再喜欢这首儿歌。一个班内几乎大多数幼儿喜欢的东西都有很大程度的雷同,这正是同伴之间相互强化的结果。当这种效应放到平时的一日活动中,会获得相应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同伴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幼儿的行为发展。幼儿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评定自己行为的对或错,除了家长和老师,同伴的反应对于幼儿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尊重也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为了和别人交朋友,会把自己的喜好与他们的喜好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因此,有的幼儿喜欢某一件东西或是一种行为,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喜欢,而是为了在和同伴交往中得到同伴的认可,努力与同伴达成一致的喜好。所以,教师平时就需要关注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同伴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刘光仁,游涛.学前教育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父母良好习惯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