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2022-04-20汪正龙赵光瑞
汪正龙,赵光瑞
(1.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重庆 400036;2.江苏海洋大学 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中医药是中国国粹,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务院、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数十项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文件。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21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振兴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条件。本研究通过对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1 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疗保障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中医药治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知度的逐渐提高,对中医药养生保健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1]。尤其在国家政策鼓励、市场需求、经济带动等因素多方面影响下,中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医药文化基础也将不断加深夯实。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目前中医药产业链的特点如下。
(1)中药产业规模较大,但龙头企业较少。据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7 581家,但龙头企业较少,中医药收入超100亿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数据显示,2011-2015年中国中药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16.8%,远高于GDP的增速。2016-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5 80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2%。其中中药材市场规模接近2 000亿元。见图1。
图1 2015-2020年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及预测
(2)中药研究方向广泛,但多为验证研究,缺乏创新性。中药多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医书典籍、临床经验方,是中国独有的优势资源。目前对于中药的研究多集中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中药剂型、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且多为对中药进行药效验证,缺乏开展新药材、药用部位、新产品的相关研究。
(3)中药种植规模增大,但缺乏源头监管。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中药材种植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地方政府极力推行中药材种植,但是未能严格按照道地药材规划进行科学种植,同时缺乏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支撑,源头监管缺乏,土壤检测缺失,导致品种变异,原药材性状、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农残重金属超标,出现掺假、增重、染色等不法现象。
(4)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质量管理问题依旧存在。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的传统精华,在中药产业链中处于中游关键环节。近年来,中药饮片行业受国家政策的扶持(外资禁入、不在药品降价范围内、不取消药品加成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即便如此,我国的中药饮片行业仍然处于成长阶段,行业集中度低,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并且饮片本身质量管理问题依旧存在。见图2。
图2 2015-2020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情况
(5)中药产品形式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中药产品形式包括中药饮片、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 、膏药、颗粒剂、粉剂、代煎代配,以及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由于创新研究不足,各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业内竞争激烈[3]。
2017-2019年,在国际经济动荡、下行的压力之下,我国中药类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1.7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达40.19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口总额达2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6)中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设备陈旧。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成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粉剂等,其生产工艺基本达到化学药物生产技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工业化。但是,中药饮片、颗粒剂、丸剂、膏剂等传统剂型的生产加工,受剂型的影响,物料流动性差,依然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制剂加工技术,很难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
(7)中药新产品发展迟缓,产业延伸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药保健品广告市场的规范与整顿,中药保健品行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4]。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了对中药保健品广告的审查,加大了对违法广告的审查和打击力度,舆论声讨违法广告的声音不断,给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中药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强烈冲击。据统计,包括上药、同仁堂、自云山、康恩贝等上市药企均已涉足日化领域。然而,在中药日化领域,仅仅只有植物精华面膜、植物洗发露等常规产品面世,药企的药妆战略并不乐观。
2 关于加快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紧抓中药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统筹规划,加强全过程监管,提出产业发展指导规划和监管措施,分阶段实现产业升级,最终达到中医药产业的绿色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设规范化药材种植基地,构建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种植产地对于中药材的品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道地化区域,利用“互联网+中药材基地”形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差异化种植,保证药材道地化,避免品种变异,实现药材种植、田间作业可追溯,保证原料药的质量,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
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组织成立专业领导小组,推进建立和完善我国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通过采取规范化种植、道地药材溯源、供需信息撮合、金融辅助等措施,实现中药培育、种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留样送检等全过程的可追溯。
(2)开展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GMP体系。中药药效物质不明确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科研专项,系统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完成对中药品种有效成分的界定,尽快制定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对中药保密方剂的深入研究,寻找多味药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用现代医药学原理更好地阐释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中药的GMP管理体系不能完全参照西药管理体系,应充分考虑传统中药理论的特点,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制定符合中药特点的GMP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有较强可操作性的GMP体系,既能指导中医药企业生产管理,又能作为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时的衡量标准。
(3)制定中药材产地加工规范,扩大产地加工品种目录。目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只允许68个中药材品种可以进行产地加工,实际情况却是有很多药材已经实现趁鲜产地加工,超出规定品种目录范畴,导致部分企业编制假的生产记录,以应付职能部门的检查。
建议通过进一步的品种扩大研究,制定产地加工品种目录,以保障原药材内在质量,缩短产业链长度,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有效成分含量易流失的品种,可制定相应的产地加工生产工艺或仓储养护指南,进行严格监控管理。对于成分含量不易流失的药材品种,应允许下游企业自行加工。
(4)推动中药第三方质量检测,实现中药生产自动化。中药质量检测是确保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成立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药材含量指标(基于农残和重金属含量合格的情况下),对各种植基地、各批次中药材进行独立检测,避免因含量不达标而采用的掺假、制假现象。
围绕中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制定中药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可分步实施或部分区域先行先试,最终实现中医药产业的工业化、绿色化、自动化。应开展中药物料流动性研究,加快中药生产加工设备的升级换代,达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水平。
(5)加强中药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延伸现代中药产业链。中药健康产业要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设备、生物技术食品等产业,以创建中医药产业园、中药保健食品园、医药物流园三大园区为建设目标,以打造中医药产业聚集区为行业目标,积极承接医药产业转移[6]。
围绕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规划定位,加强中草药道地种植基地、传统中药文化小镇、国医馆、药食同源体验馆、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健康服务创新中心、中草药种植园和中医药康养小镇建设,以中医药及健康养生产业为主导产业,新型制造业为基础产业,以生物制药及文化旅游产业为衍生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国家编制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预测表明到2030年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6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在利好政策、大健康概念等因素影响下,中医药大健康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到7.5万亿元。见图3。
图3 2020-2025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
(6)普及推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品国际化传播。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药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古代先贤的医疗经验、辨证思想和文化传统,其发展、创新、传播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医药的医疗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学模式。这种模式顺应了世界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健康观念的发展,是我国最有可能出现原创科学突破的领域[7]。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内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了中医药学的文化优势,通过实施中医药文化价值研究,让世界人民认识、了解、体验中医药文化和综合医疗的科学性,建立中医药研究、应用和传播平台,有利于全方位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3 结语
中医药产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药产业的发展有以下积极意义:①有利于推动种植业、生产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又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打造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③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为人民健康造福;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⑤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医药的长足进步奠定基础。总之,中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医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简、便、验、廉”的优点,在“十四五”期间,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全民健康事业提供更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