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

2022-04-20牛丽红张晓黎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稳定期出院康复

牛丽红,张晓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该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缓慢进展[1]。目前临床对于COPD稳定期患者多利用综合性干预方案,如药物控制病情配合呼吸训练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2]。然而患者出院后医疗服务终止,院外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导致患者不能坚持完成训练。延续性护理虽然已被临床广泛用于疾病的干预,但方式较为单一,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奥马哈系统是由问题评估分类、护理计划、效果评价3个系统组成的标准化医疗系统。研究[3]指出,应用奥马哈系统构建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43~75岁,平均(58.92±6.35)岁;男51例,女19例;病程7~16年,平均(11.36±2.56)年。对照组年龄45~75岁,平均 (58.16±6.42)岁;男48例,女22例;病程6~16年,平均(11.87±2.65)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4],且处于稳定期;②达到出院标准;③意识清晰,可正常沟通;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者;②既往接受肺部切除手术者;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

1.3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基础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主要方法:①对COPD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咨询相关的专家,选出与COPD患者相关的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等方面问题。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宣教COPD的发病原因、饮食方案等,同时可适当给予患者心理干预。③出院指导:为患者制定延续性护理方案,如呼吸功能训练时间、频次,药物服用的剂量及时间;制定饮食计划,控制盐、糖的摄入,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素、优质蛋白的食物等。④患者出院后3 d内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评估患者社会心理、生理、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⑤第2次随访及第3次随访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上门随访,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如屋内通风情况、温湿度、有无二手烟及宠物等,对不合理的因素给予指导、纠正,检查患者呼吸功能、吸氧方法是否正确,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嘱咐患者按时复诊。⑥心理干预: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各个环节,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波动较大时及时给予干预,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提升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通过肺功能仪测量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利用36项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 (±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干预后,观察组的FVE1、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n FEV1(mL) FEV1/FVC(%) PEF(%)干预前 观察组 70 1532.64±182.38 47.70±6.42 0.26±0.10对照组 70 1529.36±186.36 47.74±6.27 0.29±0.13 t 0.105 0.037 1.530 P 0.916 0.970 0.128干预后 观察组 70 5412.38±221.03 69.52±6.91 0.44±0.14对照组 70 2109.35±198.83 59.28±7.54 0.30±0.15 t 92.954 8.377 5.708 P<0.001 <0.001 <0.001

2.2 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70 56.82±6.31 42.28±2.55 57.10±6.88 43.09±3.26对照组 70 56.80±6.55 50.10±5.76 57.25±6.23 50.29±5.68 t 0.018 10.387 0.135 9.198 P 0.985 <0.001 0.893 <0.001 SDS评分

2.3 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活力干预前 观察组 70 64.62±16.84 55.07±24.37 71.09±19.37 71.83±15.55对照组 70 63.57±18.53 53.79±24.38 69.96±17.68 72.19±18.48 t 0.350 0.311 0.361 0.125 P 0.726 0.757 0.719 0.901干预后 观察组 70 81.23±18.25 75.37±23.74 84.93±17.99 78.79±17.89对照组 70 70.15±21.73 61.35±23.79 70.68±16.83 72.15±17.28 t 3.266 3.490 4.839 2.234 P 0.001 0.001 <0.001 0.027

3 讨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通过回访的方式加强医患沟通,给予患者院外护理指导。然而延续性护理模式目前尚未形成固定的形式及标准,在不同疾病中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奥马哈系统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语言体系,由问题评估分类、护理计划、效果评价三部分构成,主要用于护理模式的改进[5]。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被临床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本研究探讨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COPD患者出院后早期,由于缺乏护理人员的照护,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本研究对COPD患者的首次随访显示,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差,提示患者在出院早期康复期间遇到的问题较多。本研究中COPD患者出院后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情绪,健康相关行为主要为身体活动减少、呼吸功能训练等未按医嘱完成。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因其对自身康复及家庭负担的担忧,健康相关行为主要因出院后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知度不够,不能遵医嘱进行积极的锻炼。应用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评估患者遇到的具体问题,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干预。有研究[6]将基于奥马哈系统建立的延续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观察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原因可能为基于奥马哈理论的院外康复干预对与COPD患者相关的4个领域进行全面评估,准确界定患者的心理及健康问题,进而给予个性化的干预,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心理、认知、行为等的干预,使延续护理模式更加规范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为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可使患者坚持呼吸功能训练,通过干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综上所述,奥马哈理论指导的院外康复干预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稳定期出院康复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