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4-20杨晓静张永贞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力盆底

杨晓静,张永贞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1心联盟办公室,2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16)

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临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在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但由于该术式切除范围大,容易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功能异常,给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和优势逐渐凸显。有研究[1]表明,加强盆底肌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风险。本研究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年龄31~49(41.24±3.98)岁,怀孕次数0~4(2.51±0.62)次,BMI(22.64±2.81)kg/m2。观察 组年龄33~51(41.99±3.76)岁,怀孕次数0~4(2.48±0.57)次,BMI(22.39±2.97)kg/m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健康宣教、基础护理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等措施。同时,对照组在术后7~10 d进行盆底肌训练,具体训练方法为:取平卧位,双腿适当收缩弯曲,保持肛门、阴道处于紧闭感觉,随后收缩盆底肌肉3~5 s,再逐渐放松5~10 s,每次重复该动作10~15 min,每天2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训练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其中盆底肌训练方法、时间、疗程与对照组一致。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具体方法为:采用PHENX型电疗仪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双腿收缩弯曲,将治疗电极缓慢置入阴道内,调节电流强度诱发盆底肌肉收缩,电流强度以患者无疼痛但有刺激感最佳。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根据电刺激信号主动、重复地收缩锻炼盆底肌。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周2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会阴肌力检测方法[2]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进行评测。检查者将中指、食指并拢轻轻置入阴道内,并指导患者进行收缩,根据阴道肌肉收缩质量、次数、持续时间将盆底肌力分为0~Ⅴ级,等级越高表示盆底肌力越好。②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采用PISQ-31问卷[3]评估两组的性生活质量。该问卷包括生理、情感、性伴侣3个维度31条目,每个条目包括5个选项,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4分,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性生活质量越好。③记录随访期间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n)

2.2 两组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的情感、性伴侣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PISQ-31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PISQ-31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生理 情感 性伴侣 总分观察组 43 36.13±6.85 29.54±5.65 23.76±4.45 89.83±7.96对照组 43 32.21±4.77 27.89±5.93 22.35±4.61 83.71±6.65 t 3.079 1.321 1.443 3.869 P 0.003 0.190 0.153 0.000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女性盆底结构由肌肉、筋膜组成,支撑着子宫、阴道、尿道、直肠等结构,并且对阴道肌肉收缩、维持肌肉紧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子宫切除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导致盆底肌张力明显减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骨盆神经丛分支,最终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对于子宫切除术患者,除关注手术效果外,应当注重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盆底肌训练是指患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舒张锻炼,提高盆底肌群的协调性和收缩力,强化对排尿、阴道收缩的控制力。相关研究[4]表明,盆底肌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子宫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恢复,预防中远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在盆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主要是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促进盆底肌肉被动收缩,配合患者自主、有意识的收缩锻炼,达到增加盆底肌力的目的。另外,生物反馈电刺激还可刺激盆底支配神经修复,促使神经细胞兴奋,强化盆底肌群功能。罗柳芳等[5]的研究指出,子宫全切术后给予患者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ISQ-31性生活质量评估问卷中生理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有助于促进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的特征表现,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肌力减弱,对阴道、尿道、肛门的收缩力和控制力降低所致。有研究[6]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刺激神经感觉传导通路兴奋,提高盆底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活力值,使盆底肌持续收缩力增强。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促进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盆底肌力恢复,减少尿失禁,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力盆底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