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关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尝试
2022-04-20任文锋
任文锋
摘要: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已是当前各科教学的主流,从实践与事实来看: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源泉,学生能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学业取得成败的关键。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从中离不开教师适时、得当、有效的引导,引导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这包括两方面的引导:1、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2、课外学习方面的引导。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首先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转变教育理念,为有效引导奠定基础;其次要在课堂中不断实践,逐步提高,为有效引导提供实践阵地;最后要注意课外延伸,建立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课堂有效引导的现状,在我们一些作为先进理念代表的教研公开课中,常常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1)引导泛滥,整个教学以一连串的问题来贯穿,教学始终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完成,学生一直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很少。(2)受所谓的开放式教学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开放,往往呈现一种放羊式无引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抛出一个大的问题,由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或者合作探究。当教师在满心期待着学生的精彩表现时,学生却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此时教师面对现状想讲却又不敢讲,想引却又不敢引,这样的课堂总是让我们感到很不是滋味,课堂往往要么死气沉沉,缺少活力,学生的参与面很少,要么课堂看似和热闹,互动很好,但由于缺少了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一个个学生的回答总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重难点无法突破,教学目标不能深层次完成。
其实上面的两种情况在公开课中较为明显,而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多数还是灌输式教学,因为无需要设计和探索,按照课本安排循序而教,穿插落实以及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常规检测,只是时不时抱怨为什么学生对于讲过N遍的知识和题目还是不能理解和掌握,一边埋怨学生懒,一边自己很勤快地重复着枯燥的讲题大战,殊不知对于没有兴趣的学习,学生是不会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对于知识,他们有的是被迫的接受,因此学习效率极低,而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老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通过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和分析,我们得到一个共识:教师的适时、适度的有效引导对于整节课的完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应该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而教师有效的引导源于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源于对学生知识基础的深刻了解,源于教师教学积极的锻炼。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师生从几方面入手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的开展。
一、预习教材,产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的问题的冲突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教材內容,找出重点和疑难问题,以便带着问题听课。通过预习,学生初步理解了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就会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提高听课水平和学习效率。
而预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建立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并且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预习提纲。预习提纲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以问题形式找出新旧知识的交接点。二是知识点习题化,让学生利用以有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在迁移和尝试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设计的问题要富有逻辑性,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要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在教学<<地球的自转>>中,设计如下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设疑”后要努力辅助学生创设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地球的自转>>中设计活动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学生小组合作模拟)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 B.面向北极 C.面向南极(见下表总结图)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对于情景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就更贴近学生自身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不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
三、开展自主学习深化活动,让学生独立总结和反思
对于抽象性或空间想象等较难知识点,教师要尽可能的少总结,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多反思,多总结,对于实验的设计应该要求灵活不死板,不能一味地参照课本和实验手册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设计与探索,使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发现、收集、整理课堂中学生暴露出的“经典”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并以此构建新知。如上在《地球的自转》课堂后期,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3.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1、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2、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3、通过课堂表现,学生对图形的转换还是难以理解,以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心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学生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而教师有效的引导重中之重就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情,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合理而又巧妙的设计课堂细节,既有成熟的上课思路,又不缺乏灵活的课堂应变机制,有效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好地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