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2022-04-20张丹丹
张丹丹
摘要:合理并有深度地文本解读是教师精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针对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中听说文本解读的缺失或解读偏位现象,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阐释如何基于文本解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思维品质
一、引言
听说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达成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高中英语课标的修订,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转向了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建的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提升思维品质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二、听说教学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设置形式化。在传统的听说课堂上,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教学设计等同于教学活动设计,忽视对教学目标的精准设置,这样的听说课堂是空洞的课堂,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是没有灵魂的。这就是目前听说课堂上,一部分教师把课堂听说活动等同于完成教材听说练习的根本原因。
2. 文本处理浅层化。大多数教师缺少对听力文本的深度解读,听说课堂还是停留于语言的浅层意义理解,无法深入发掘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问题。因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不能体会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及话语传递出来的价值观。
3. 语言输出模式化。从听到说,这是一个语言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也是激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但是目前,大多数听说课堂听后的输出活动往往以一些模仿性对话输出为主,其目的是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这种脱离了交际的语境,缺失真实思想表达的模式化活动,导致了我们的听说课是缺乏思维含量的低效、无效课堂。
教师的思维高度决定了学生的思维高度,教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度提供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了实现听说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听说核心素养,就必须以教师对听说文本的全面、深刻的解读为基础,这样才能开展有灵魂、有深度、促思维的听说教学活动。
三、促进思维品质提升的听说文本解读实践
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全面、深入地解读听说文本,设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文本,探讨如何深度解读初中英語听力文本,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制定教学目标,提升思维品质
文本解读的深刻性取决于文本解读角度的丰富性。解读文本就是对文本主题、文本内容、文本文体、文本语言、文本作者等进行深入的解读(见表1)。
【案例一】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A 1a-2c)
(1)文本主题
九年级全一册Unit11的单元主题为Feelings,围绕该主题教材共安排了三个听力文本和两个阅读文本,分别从日常生活中餐厅的选择、电影、失败经历和寓言故事等不同视角介绍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主题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恰时、合理地表达感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2)文本内容
1b的对话围绕着Tina与Amy讨论选择哪家餐厅用餐而展开,涉及到两个话轮(分别围绕两家餐厅的环境、服务给对话双方带来的不同感受展开对话)。2a&2b的对话涉及四个话轮(围绕对过去经历的评价,通过询问和描述Amy迟到、餐厅用餐和餐后观影的感受展开对话)。通过梳理两个听力文本的内容可知,两者都是以谈论“感受”为主线发生对话。同时,文本内容从两个话轮到四个话轮,有了明显的梯度呈现,后者较前者的内容更丰富,信息含量更高。
(3)文本文体
听力文本最大的特点是以对话的形式形成文本。对话是日常交际行为方式的反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同一话题发表个人观点,形成同意或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相互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话轮本身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交际技巧。
(4)文本语言
对话是日常交际行为方式的反映,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就同一话题发表个人观点,形成同意或反对、肯定和补充、问和答等相互关系。从对话文本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言外之意。本课时的两个听力文本都是发生在朋友之间的日常讨论和交谈,因此,口语化和平等、轻松的谈话氛围明显。
(5)文本作者
1b 文本中,当Tina得知Amy 讨厌自己心仪的餐厅时,用”Why? The food is great, isn’t it?” 表达了吃惊和难以理解的情绪,两人的默契被瞬间打破。基于以上的文本解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见表2)。
(二)细读主题图,提升思维品质
与日常生活中的听不同,英语课堂的听说活动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活动。教师通过充分利用插图、文字让学生预测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激发他们的听力兴趣。通过图片预测听力内容,不仅能提高听的效率,更能减轻听的焦虑。
【案例一】九年级全一册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A 1a-2c)
【课例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插图,猜测对话双方的关系和谈论的话题: Look at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ersons? What are they possibly talking about?
② 同时关注图片中的细节信息,即听力中有可能出现的话题:What are they probably going to do? Which restaurant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may affect their final decision?
③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图中人物的表情信息:How does Amy feel at the Rockin’ Restaurant? Why?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it probably play? How does Tina feel at the Blue Ocean? Why?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it probably play? What do you think may affect their final decision?
④ 基于对主题图信息的充分解读,教师再次提问:Look at the two restaurants in the picture, which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Why?
⑤ 听后,再次关注主题图,教师提问:In your opinion, which restaurant did they go at last? Why? 引导学生将文本信息与图片信息相结合,预测故事的结局。
【设计意图】
听前细读主题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主题图和相关文字所反映的语用场景。教师从话语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间的关系初步解读话语语境,这样既能为话语材料中涉及到的本单元词汇、句型等做好铺垫,减少生词带来的听力干扰,又能激发学生探究语篇的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思维。上述环节实现了学生从信息输入到观点话语的输出,再到对未知的推理与创造,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巧设问题链,提升思维品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语篇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取信息、解构框架,开展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发展思维品质的目标。据此,教师可以通过富有层次的问题链设计,在现有知识和文本间搭建支架,引领学生参与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活动达成对文化价值的感知、理解、认同、内化,提高人文素养并培养良好人格。
【案例二】八年级下 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 1a-2c)
本課时听力文本的内容是Wang Ming向外国朋友Anna讲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愚公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代表,移山背后藏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教师要善于用问题链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挖掘移山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型。
【课例设计】
① 文本解读伊始,教师提问:Why did Yu Gong decide to move the mountains?
学生反馈如下:Because Yu Gong wanted to change his life. / Because Yu Gong hoped to have a better life. / Because it was difficult for them to walk to the other side. 等。
② 教师二次提问:How did Yu Gong move the mountains? 学生反馈如下:He asked all his family to help him move the mountains. / He said they could put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into the sea. 等。
③ 教师再次提问:What did others in the story think of Yu Gong? 学生反馈如下:Yu Gong’s wife was worried about him. / The man didn’t believe Yu Gong could take the mountains away.等。
④ 最后,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of Yu Gong? 学生反馈如下:I think it’s quite fun. Yu Gong came up with a new to solve the problem. / From the story, I learn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if we work hard and don’t give up.等。
【设计意图】
在问题链驱动的听力文本深度解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移山文化的内涵,挖掘它的时代价值。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正确的价值取向:需传承愚公文化、弘扬愚公精神,以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毅力,去搬移生活和学习中的“大山”。
四、结语
总之,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通过深度解读听说文本来培养和提升的。教师要在听前深入理解听力文本,制定出指向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教学目标。以此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细读主题图、巧设问题链、质疑权威性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听前、听中和听后的文本解读,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综合、评价、创造等思维形式参与听说活动,挖掘文本传递的隐藏含义,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王蔷.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 基础教育课程,2016,(5):45- 50.
[3] 张秋会,王蔷. 2016. 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11- 16.
[4] 赵连杰 “英语对话类文本语用特征解析及教学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1期